分享

历史故事——弑兄夺位的元文宗

 泊木沐 2020-02-27

天历二年(1329年)八月初一,和世㻋抵达他父亲元武宗时建为中都的王忽察都(即晃忽叉,今河北张北北),次日皇太子图帖睦尔自大都赶来,谒见和世㻋,和世㻋宴请皇太子及诸王、大臣于行殿。兄弟相逢正欢之时,乐极生悲,三天后的八月初六,和世㻋暴死于王忽察都。明宗和世㻋在天历之变中暴卒的详情,可能已永远成为历史的秘密。

元明宗和世㻋“暴崩”的死因,史家多倾向于“毒杀”之说。依据便是日后元明宗之子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登基之后,为父亲伸冤时说道:“文宗稔恶不悛,当躬迓之际,乃与其臣月鲁不花、也里牙、明理董阿等谋为不轨,使我皇考饮恨上宾。”元惠宗言下的月鲁不花、明里董阿是燕帖木儿心腹,是元文宗一朝的核心人物,而也里牙则是太医院使,便推测其是以侍疾进药之机将元明宗毒害。虽然元朝皇帝多短寿,从历史资料记载,元明宗和世㻋从察合台汗国一路南下,一直到旺忽察都之地是没有生过什么病,而此时正是三十岁的盛年。没有生病,也就没有必要喝药?有资料记载:“既而帝暴崩,燕帖木儿闻哭声,即奔入帐中,取宝玺”。也就是说,燕帖木儿听见哭声便立即进帐抢夺玉玺,这怎么看都不像是毒杀的现场,而与当年“南坡之变”中的元英宗极为相似。因为,从护卫元明宗的军队来看,虽有察合台汗国之汗燕只吉台护送,但也并没有率领察合台汗国的重兵,护卫也只有一千八百三十人而已。元明宗在旺忽察都的实际情况是忠于皇帝的护卫很少,而扈从之军的首脑却是逆谋的主谋。可以大胆假设,明宗之死,很有可能如元英宗一般,被燕帖木儿控制行宫宿卫后,差人直入行幄,将其刺杀。也有说元文宗图帖睦尔趁着元明宗喝酒多了睡熟的时候,带领两个杀手将一根铁钉从元明宗的头顶钉入。

元明宗死后,元文宗来了个“入临哭尽哀”。而燕帖木儿则立即簇拥着原文宗疾驱还上都,一路上“昼则率宿卫士以扈从,夜则躬擐甲胃绕幄殿巡护”。元文宗八月八日于抵达上都。八月十五日,元文宗图帖睦尔在上都大安阁再次登基。可以说,为了皇位,元文宗竟然能够直接(或纵容)杀害同母所生的胞兄,而在明宗死后不到两年,元文宗又处死了自己的嫂子,元明宗的皇后八不沙,流放了自己的侄子妥懽帖睦尔。

元朝著名大诗人萨都剌感慨于元文宗、元明宗兄弟相残,作《纪事》诗写到:

当年铁马游沙漠,万里归来会二龙。

周氏君臣空守信,汉家兄弟不相容。

只知奉玺传三让,岂料游魂隔九重。

天上武皇亦洒泪,世间骨肉怎相逢。

元朝的“明文禅替”要比“武仁授受”更为残酷。从两都之战到元文宗复立,不到一年,大元朝三个皇帝轮流坐,史称“三帝更位”。粗略统计,在两次重大的变故中,被杀、流放、罢官、籍没家产的诸王、大臣多达百名以上,作为元朝统治核心的蒙古、色目贵族元气大伤,人心离散,而回回大臣作为从世祖时便是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更是一蹶不振。可以说,两都之战与三帝更位给元王朝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沉重而深远。

现在皇帝又只剩下了一个,天下大势应该可以恢复了平静了。可在元明宗暴死后,一起新的战乱又陡然而起。忠于元明宗的云南诸王秃坚等于至顺元年正月起兵反对文宗,战火弥漫整个滇东北,文宗先后调四川、江浙、河南、江西、陕西、朵甘思、朵思麻等处军队,历时一年有余方才镇压下去。所耗的钱粮、对当地百姓的伤害,自是不言而喻。而此时,朝廷中各派势力势均力敌的局面被打破,燕帖木儿一家独大,终于成为有元一代第一个足以威胁皇权的权臣。而权臣乱政至此要持续十年之久,深刻影响了元朝后期的政治走向,成为元末党政不断,君臣不协的源头,也是元朝最终覆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元文宗图帖睦尔的汉文化修养超过在他之前的所有元朝皇帝。他的书法,“落笔过人,得唐太宗晋祠碑风,遂益超诣”。他还会作画,所绘“万岁山画”草图,“意匠、经营、格法,虽积学专工,所莫能及”,有《相马图》传世。他曾经转辗流落于江南、海南和荆湖,对当时民情也应有相当的了解。所以,元文宗图帖睦尔若不是皇帝,而仅以普通人来说,可说是蒙古人进入中原后汉化最为优秀的典范。其人于诗、书、画均有很高造诣,其诗收于《元诗选》《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等书中,后世评价颇高。而作为皇帝,这些优点便会被人联想到南唐后主、宋徽宗这些亡国之君。

图帖睦尔在金陵做怀王时,当时金陵的太平兴国寺铸造数万斤的大钟,正在冶炼铜水时,文宗前去观看,摘下自己的碧珠指环投入铜水之中,默默祈祷:“若天命在躬,此当不坏。”结果等大钟制成后,指环竟然嵌在大钟之上,“坚固完好,光彩明发”。这虽然免不了是后世制造的“天命在此”的神话,但也可能是文宗自己制造出来的“预言”。而他在金陵时,已经多方联络湖广行省平章政事高昌王铁木儿补化、镇守武昌的威顺王宽彻不花等地方实力派,使他们在两都之战中坚定地站在自己一边。其志在大位的图谋已经相当明显。

按照规律,这么一个经历坎坷,了解民间疾苦而又素有大志的年轻人,登上皇位应可以成为一代英主的。可元文宗没有,虽然他在位期间也着实干了几件大事,对于实行文治,推广文化颇有些贡献,但整个大元朝却是在他手里内讧不断、民生凋敝,日益走向衰落。而他本人,则被后人看作是被权臣所挟,无所作为的庸懦之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