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败的英雄:那些黄巾起义失败后,坚持斗争的余部们

 金色年华554 2020-02-27

东汉末年,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太平道的创始人、钜鹿人张角趁机向民众宣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的思想,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信众多达数十万。

公元184年,张角号称'天公将军',与弟弟张宝、张梁在冀州起事。他们与信众头绑黄巾,称为'黄巾军',起义军势如破竹,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出现了黄巾军的身影。他们连败汉朝大将朱儁、皇甫嵩,声势席卷全国。但是黄巾军面对的敌人太过强大,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地主阶级的疯狂镇压,加上起义军中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最终寡不敌众,被东汉政府镇压了下去

失败的英雄:那些黄巾起义失败后,坚持斗争的余部们

以张角兄弟为代表的黄巾军主力虽然失败了,但是不少黄巾起义余部仍然打着'黄巾军'的旗号,活动在青、徐、幽、冀等州,坚持斗争了二十多年。在黄巾起义的影响下,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从此揭开了序幕,腐朽的东汉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一、黄巾余部的构成

1、白波黄巾

这支黄巾余部的首领叫做郭大,在张角失败后,与杨奉、韩暹、李乐等人在山西地区的襄汾白波谷建立了'白波军',最盛时拥兵十万,是黄巾余部中组织最严密、规模最大、持续最久、历史影响最强大的黄巾余部。

黄巾主力失败后,一些黄巾余部在张燕的领导下,活跃在山西太行山区,形成了一支强大的'黑山军'。郭大与杨奉、韩暹等人与黑山军取得了联系,双方合兵一处,在太行山区修建了防御工事'白波垒',于公元188年正式复起,成为后黄巾军时代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力量。

失败的英雄:那些黄巾起义失败后,坚持斗争的余部们

白波军的战略意图是联合匈奴南单于,与青州的黄巾余部汇合,但是这个战略意图被曹操识破。曹操相继击败了匈奴南单于的胡骑,又接连在泰安、寿张击败了青州黄巾余部,逼迫白波军只能在东郡一带活动。

汉灵帝死后,董卓专权,与汉朝的世族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东汉豪族推举袁绍为盟主,与董卓集团展开了厮杀。虽然董卓本人被杀,但其手下的凉州军事集团仍然控制了汉献帝。白波军决定趁地主阶级内部矛盾大爆发时,参与争夺汉献帝的斗争之中,进而掌握东汉政权。杨奉、韩暹、李乐等人击败了董卓集团的李傕、郭汜,控制了汉献帝和在洛阳的东汉政权,白波军的声势也达到了顶点。

但是白波军在实现了战略意图后,产生了严重的内部矛盾。杨奉、韩暹等人产生了分裂,最终被刘备、袁术等人剿灭,威震一时的白波军就这样败亡了。

失败的英雄:那些黄巾起义失败后,坚持斗争的余部们

2、青徐黄巾

青徐黄巾是活动在青州和徐州的黄巾余部,这里民风强悍,任气尚侠,人民勇于反抗官府。这里又是张角创立'太平道'的大本营,在张角等人失败后同,这里的黄巾余部拧成一股绳,在张绕等人的率领下,屡次击败了孔子的后代、北海相孔融,势力发展到三十万之众。

青州和徐州当时处在公孙瓒、袁绍、陶谦和曹操等几个军阀的势力范围之内,四面受敌,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这支黄巾余部联络了白波军,准备进入山西合兵一处,并于初平三年攻入兖州,杀死了东汉的兖州牧刘岱,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由农民为主的黄巾余部最终被曹操所破,曹操乘机在其中挑选了精壮之士收归麾下,号为'青州兵'。其他的老弱残兵被曹操安排在范县、东阿等地屯田,青徐黄巾也失败了。

3、臧家军

徐州的黄巾余部进入青州后,部分坚持留在徐州的黄巾军推举臧霸为首领,在徐州地区建屯立堡,坚持斗争。后来徐州牧陶谦死后,臧霸与吕布联手,对抗积极围剿黄巾余部的曹操。后来吕布为曹操所杀,曹操不计前嫌,将臧霸收归帐下,利用臧霸在黄巾军中的声望去稳定徐州局势,以便自己在官渡与袁绍决战。

失败的英雄:那些黄巾起义失败后,坚持斗争的余部们

据《三国志》载:'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从此之后,臧霸成为曹操手下大将,他手下的臧家军也成为曹操平定天下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黄巾余部的特点

黄巾军多由苦大仇深的农民阶级组成,他们对地主阶级极为痛恨,在与地主阶级的斗争中表现异常坚定。史书上说他们'烧官府,劫聚邑',这只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的一面之辞

黄巾军余部坚持斗争,对当时地主豪族的打击极大。东汉不得不建立地主阶级的统一战线来围剿黄巾军余部,鼓励地主建立私人武装、修建据点,配合朝廷去对抗黄巾余部。

为了坚持斗争,黄巾余部在自己的根据地建立了坚固的堡垒和工事,并且在自己的根据地进行生产,发展力量。山西襄汾县的汾城镇永固村,还有当年白波军建立的'白波垒'遗址。这里濒临汾河西岸,占据河东战略要道之上,又是山西重要的小麦和棉花产地。白波军在这里一方面能够组织生产,另一方面又能切断地主阶级的南北联系,进可攻太原,退可据河东,因此才能在此与地主阶级的武装相持十余年

失败的英雄:那些黄巾起义失败后,坚持斗争的余部们

《三国志-武帝纪》中说道青州黄巾军'为贼已久,数乘胜,兵皆精悍。'他们前后坚持斗争达二十余年,得益于黄巾军的'世兵'兵制。在黄巾军中,没有服役年限,往往是一人参军,全家老幼皆从之。黄巾军战斗力的强大,来自他们数量庞大,兵源充足,往往父死子继,可以坚持长期斗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水旱频仍,人口损失很大。无论是东汉政府还是各路军阀,都面临着兵源不足的问题。因此黄巾军中这种'父死子继'的世兵制,被很多军阀所采用。特别是收编了大量黄巾军余部的曹操,手下的'青州兵'纵横三国时代三十余年,旗号不变,明显是父死子继的世兵制的功劳。

黄巾大起义是张角利用宗教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结果。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宣扬了一个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的太平世界,提出了'致太平'的理想,以善道教化百姓,以推翻黑暗的东汉反动统治为目标,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这是在东汉末年那个政治黑暗,经济凋敝的时代,发动群众进行斗争的一种手段。

失败的英雄:那些黄巾起义失败后,坚持斗争的余部们

但是黄巾大起义失败后,黄巾余部们面临的形势发生了转变。他们主要的敌人不再是那个摇摇欲坠的东汉政府,而是各地割据的军阀,是掌握枪杆子、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所以黄巾余部们不再把宗教信仰当做最主要的斗争手段,而是进行了适时的调整,准备控制住东汉的皇帝,去发展革命力量,这是一种正确的斗争策略。

在这一时期,黄巾余部们收敛了部分宗教宣传,也不再把东汉政府视为魔鬼和最大的敌人,而是把坚决与老百姓为敌的封建割据势力当作主要敌人,甚至黄巾余部们会为了斗争的需要,去联合一些对黄巾余部有一定同情心理的军阀。这并不是黄巾余部们模糊了阶级界限,而是为了生存和斗争采取的策略。所以不能以黄巾余部曾经和一些军阀联合,就否定他们的革命性。这恰恰是他们学会了向地主阶级学习有用的斗争方式和战斗策略的结果,是他们相对黄巾前期起义军的一种进步。

三、黄巾余部失败原因

虽然黄巾余部采取了灵活的战略战术,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虽然这些余部的结局各不相同,有投降军阀的,有依附军阀的,但更多的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

失败的英雄:那些黄巾起义失败后,坚持斗争的余部们

东汉时期的农民以自耕农为主,也有一些土地被地主阶级兼并掉的失地农民。对于广大自耕农来说,他们是自然经济的实践者,生产的产品基本都是自己消费,是由处在自给自足这样一种小农经济之下的一个个家庭组成的。而统治者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不断的强化他们的生产方式,使他们能交纳更多的赋税;同时又将自耕农一个个的通过三老、宗族等管理都进行儒家思想的教化,将尊卑观念和等级观念深深的植入这些农民阶级的内心深处。这些自耕农很难认清自己的阶级,也很难去创建一个新的体制。这就是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黄巾余部一度控制住了汉朝皇帝,也获得了短期的军政大权。但是他们不能提出系统可行的、能维护农民阶级根本利益的纲领和政策,对自己要打击的阶级对象也不是很明了,所以很容易被地主阶级所利用,进行自相残杀,从而削弱本身的力量。

客观的说,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也没有经济基础,很难得到当时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世族大家的支持。而这些世家大族支持的,只能是能够维护他们利益的豪族的代表。曹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失败的英雄:那些黄巾起义失败后,坚持斗争的余部们

曹操出身地方豪族,又吸收了士族的精英,获得了豪族和士大夫集团这两大支柱力量的支持。加上曹操本人军事素养极高,所以在对黄巾军的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黄巾军和黄巾余部,都带有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都无法在封建社会内部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才是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四、黄巾余部的历史影响

初平三年,曹操收编了青州黄巾余部。这些余部加上家属,人数高达百万之众。他们的吃饭问题成为摆在曹操面前的大问题。曹操接受了毛阶的建议,将这些打仗时都随身带着农具的黄巾余部安排去屯田,大大充实离自己的力量。

对于青州黄巾余部中的精壮者,曹操将他们与那些老弱病残分离开来,另立户籍,将他们的家属集中安置在一起充做人质,并发给田地耕作。而这些精壮者则必须父死子继,世代为兵,这就是曹魏集团的'士家制度'。这种制度的好处在于士兵常年在外征战时,家属被集中管理,形成了实质上的人质,可以防止士兵的逃亡与反叛,让士兵更加忠于自己的主将。

失败的英雄:那些黄巾起义失败后,坚持斗争的余部们

两汉时期,征兵制是兵源的主流,但是东汉末年战乱不息,人口散失,户籍制度也遭到破坏,无法再进行按户籍的征兵。在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想要保证自己的兵源,只能对原有的兵制进行改革。在这种情况下,募兵制代替征兵制,职业兵的出现以及士兵对将领的依附便成为军阀们壮大力量的首选。从初平三年曹操收编'青州兵'开始,世兵制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对东汉腐朽政权的打击是致命的,但是对人口的损耗也是空前巨大的。黄巾起义之后,加上军阀混战,东汉的人口锐减了六成以上,有幸活下来的人民很多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成为居无定所的流民。这些流民四处流荡,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只有将他们束缚在土地之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民问题。

所以曹操在收编大量黄巾余部后,设置了军屯民屯,将流民用军事管理的办法安置在土地上,解决了这些人的生存问题,很好的解决了流民的积弊,为人口的恢复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失败的英雄:那些黄巾起义失败后,坚持斗争的余部们

五、结语

黄巾余部在黄巾大起义失败的低潮下,采取不同的策略坚持与地主阶级的斗争,体现出了农民阶级顽强的阶级斗争的革命性。虽然他们最后失败了,但是他们为屯田制和士家制的形成,为'世兵'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奠基作用。

在主要领导人牺牲、敌人异常强大的情况下,黄巾余部也学会了向地主阶级学习,发展出农战结合的新的斗争方式,勇敢的保卫自己的根据地和胜利果实,他们中的很多人战死在与地主阶级斗争的战场上,体现出了革命者的坚韧和不屈精神和高尚的革命气节。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他们仍然是历史的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