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取名中的“避讳”,你了解吗?

 老刘tdrhg 2020-02-27

文音

第一次接触“避讳”这个词语,是十来岁的时候吧。那时读《红楼梦》,看到冷子兴和贾雨村谈论贾府诸姐妹名字时,提到了林黛玉母亲名“贾敏”,给林黛玉当老师的贾雨村恍然大悟后拍手笑道:难怪平时,林黛玉遇到“敏”字时读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当时不太明白这段话就问父亲,父亲解释说,古代讲究避讳,林黛玉这种做法是为了避母亲名讳。

后来看《康熙皇帝》时,又留意到这样一段情节:一代名将周培公,只因为科举考试的试卷中用了“玄”字,没有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的讳,被考官将试卷作废,自然也就功名无望了。若非后来遇到微服私访的康熙,周培公也许就此埋没也说不定。

这两个文学作品中的故事,说的都是关于避讳的事。虽然两个故事中避讳的种类不同:林黛玉避的是“家讳”,周培公没避开的是“国讳”。

但不论哪个故事,都可以说明古人有多重视“避讳”,重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讲究,而如果万一不小心没有避开“国讳”,就可能与功名富贵失之交臂。

而现代人对“避讳”,则大多不太了解。这点在我们给宝宝取名时很有体会。

一般,我们要求家长提供取名所需信息时,其中一项就是避讳用字。而不少家长就会问类似这样的问题:什么是避讳用字?避讳用字是指自己不喜欢出现在名字中的字吗?避讳用字是忌用字吗?……

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和大家聊聊“避讳”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避讳?

首先,我们需要给大家普及一下“避讳”的概念。

避讳,指的是古代为了体现对尊者、长者的尊重、敬重,在言谈、书写时,凡遇到君、父、长、上名字中的字,都不可直接提及,而要用别的字代替,或者是将其委婉地表述出来的这种行为方式。

据古籍记载,古代避讳的原则是:“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二、避讳的种类

古人根据避讳对象的不同,将避讳分为四类:

1、国讳(公讳):

国讳,也称公讳,是要避当朝皇帝,以及本朝历代皇帝的名讳。

意思是说,所有的国人,在说话、书写时都要避开提及这些皇帝名字中的字,否则就是大不敬。

上面故事中的周培公,就是因为没有避开“国讳”,结果名落孙山。

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节气,也是为了避汉朝某位皇帝的讳而改名的。

2、圣贤讳

圣贤讳,是指要避开历代圣贤的名讳。

圣贤,主要是指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这几乎是每个朝代都要避开的。有的朝代,还要避始祖黄帝,周公、老子、尧舜禹等的名讳。

相传,以前读书人的名字中,是绝对不会出现仲、尼等字的,因为孔子是至圣先师啊,每个读书人启蒙时就必拜的,可谓是读书人的祖师爷。

另据相传,“邱”姓就是为了避孔子的讳,而将“丘”字改写成的;同样是为了避孔子讳,朝廷还将瑕丘县改为瑕县,龚丘县改为龚县。

3、家讳

家讳,也称私讳,指的是晚辈、小辈在言谈、行文用字时要避开长辈名字中的字,尤其要避父母、祖先等长辈的讳。

因为避讳的对象是家族中的长辈,所以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在与别人交往时,也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以免失礼。

上面提到的林黛玉,就是避的“家讳”。

司马,为了避其父的讳“谈”字,在《史记》一书中,生生将赵谈改成了赵同。史书尚且如此,其他就更不要说了。

4、宪讳

宪讳,是指下属官员要避上司、长官的讳。因上司被称为“大宪”、“宪台”,因此得名。

一则关于避“宪讳”的笑话:说五代时冯道的门客在给冯道讲《道德经》时,为了避冯道的讳,宁是把“道,可道,非常道”改为“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而有些官员还将此延伸,要求下属避自己和父祖的名讳,以及同音的字。相传,“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故,也是缘于避宪讳,说的是宋代州官田登为了避其名讳,在他的所辖范围内都把“灯”称为火,于是当地官府上元灯节告示就写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三、古人怎么避讳?

因为经常需要避讳,古人总结出了不少避讳方法,最主要、最常用的有三种,即改字法、缺笔法、空字法。

1、改字法

改字法,是为了避讳,而用同义或同音字以代替需要避开的字。其中,尤其以用同义字来改的比较多。

比如秦时把“正月’改为“端月”,就是为了避开秦始皇名字中的“政”字(当时“政”与正月之“正”是同一个字)而改的。

2、缺笔法

缺笔法,则是在书写需要避讳的字时省缺笔划。

比如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唐《于志宁碑》书“世”字为 “卅”。

上面提到的林黛玉书写“敏”字时少写一两笔,就是这种缺笔法。

3、空字法

空字法,则表现为:或将需要避讳的字空而不写、或画 “□”、或书 “某”字、或直书以“讳”字。

唐高祖李渊祖父名虎,唐人撰《隋书》时为避讳就把隋将韩擒虎写作“韩擒”,空“虎”字;为避李世民的讳将王世充写作“王充”,空“世”字。

四、现代人取名需要不需要避讳?

现在,避讳这种习俗,也随着地域的不同,重视程度天差地别:有的地方是根本没这种说法,有的地方是要避直系长辈的讳,有的地方则是非常非常的讲究避讳,要避很多人的讳。

在和客户的沟通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过分重视“避讳”的情形:有的地方特别讲究避讳,不仅要避家中直系长辈的讳,还要避很多亲戚长辈的;既要避开相同的字,还要避开同音的、近音的字。印象中曾有个家长给我们列出了四五十个避讳用字不说,还特别强调其他读音相近的字也不可以用。

易学的核心就在于变。我们的思想、行为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就说这避讳吧,我们认为:时代发展到如今,国讳、圣贤讳、宪讳都不必太过讲究,但 “家讳”还是避一避比较好。

因为,避长辈的名讳,不仅是对长辈的尊重,也是伦理道德的一种体现。长辈是后代的生命之源,避讳,可以让我们不忘祖先。

具体来说,在给宝宝取名时,避开家中三代以内直系长辈名字中的字就是,即避开宝宝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名字中的字。

而在避讳时,也不必采用古代的几种避讳方法,只需要避开同样的字就是;至于同音的字,就看各地的习俗吧;而近音的字,其实不必那么讲究。

温馨提示:给宝宝取名时,要考虑避讳,但不能盲目避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