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天霸主 鹰中之神俊 海东青

 2011佛凤凰 2020-02-27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蓝天霸主 鹰中之神 海东青

     文/佛凤凰


鹰是蓝天白云之间的霸主,自然界的宠儿。古今中外,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墨客乃至普通百姓,爱鹰者不计其数。坚毅孤傲、勇猛威严的品性,飞越万里层云,千山暮雪,翱翔蓝天的舒展与自由,为人们世代所称颂。

有一种名叫海东青的鹰素"万鹰之神""神的使者""最接近神的存在""神选中的子民"的高贵称谓。

据《契丹国志》记载:"五国(即黑龙江流域的五个部落)之东接大海出名鹰……",名鹰"海东青"是古肃慎最高图腾,它是一种真正存在过的物种,是肃慎文化的最高神天神之母阿布卡赫赫。在神话中海东青是一个浑身燃烧着巨大光、火和热、挥舞着巨大翅膀、永不停歇、永远怒翅飞翔的鹰神形象。,类似于汉民族的凤凰图腾崇拜。也可能是一种早已灭绝的巨大鸟类,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很有可能是肃慎地(古东北)大荒之中的九凤。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诗:"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本草纲目》中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海东青属于大型猛禽,体重健壮、翱翔九霄。

海东青不仅是勇悍的猎鹰,同时也融化到满族的文化之中。金代一位诗人把海东青扑击天鹅的场面描写为"搏风玉爪凌霄汉,瞥日风毛堕雪霜",表现了对海东青以小制大、坚毅勇猛的赞誉。考古工作者发掘出骨雕鹰头,距今约六千余年。在金上京古城东女真墓群中,发现了以海东青捕捉一只飞翔的天鹅为纹饰的鎏金铜带挎。另外,在我国现存的古乐谱中,有"海东青拿天鹅"的琵琶曲谱。

作为女真人的后裔,清朝满洲贵族也酷爱海东青。据记载,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在阅兵时看见臂架海东青的御林军英姿飒爽,不觉龙颜大悦,遂写诗赞美海东青:"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瑶光垦。

在中国历史上建立大金王朝的女真人与神秘的海东青有着极其密切的渊源。据史料记载,女真属肃慎族系,其先人世代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及长白山一带,后有一部分南迁至辽河流域。海东青的产地就在女真人祖先聚集之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据说,在女真人祖先居住的境内(俄罗斯远东地区以东的大海里),出产一种珍贵的珍珠,珠蚌每年10月大熟,但是此时海边坚冰数尺,人无法凿冰取珠。当地有一种天鹅,专以珠蚌为食,食蚌后将珠藏于嗉内。海东青素来喜欢捕捉大雁,有以大雁脑浆为食的习性。于是,女真人的祖先便训练海东青捕捉这种天鹅。

海东青,一种极具神话色彩的鸟类。在我国历史上,这种鸟曾经挑起了北方地区两个民族的仇恨,最终导致女真人起兵灭了辽国。

满族人与鹰有着不解之缘,也是爱护飞禽的典范,对鹰的崇敬源于鹰的可畏力量,它以高居险处,非凡的飞翔能力,以小胜大的精神和高强的本领,急风骤雨练就了一双无比矫健的翅膀,日月岚光铸出了两只锐利的眼睛。奋飞九天而不知疲倦,高瞻远瞩而从不迷失方向,越是严寒风雪,它越是无畏地百折不回地向前。

有研究者认为,女真一词含义为东方之鹰,而这个东方之鹰就是海东青。也正因为如此,海东青不仅是女真人的图腾,也是他们猎取食物的好帮手。考证"海东青"就是女真称号的真正含义,女真称号就是女真族的民族精神的体现。遥想当年,女真人势如破竹,腾飞于白山黑水之间,犹如"海东青"搏击长空追捕天鹅之势,一举翦灭了辽、宋两个强大于女真数倍的封建帝国,问鼎中原,开辟了一个幅员万里的辽阔疆域。在女真人的整个民族精神世界中充满了"鹰气",在女真人的心目中海东青是最崇高、最神圣的英雄。

海东青是鹰神,它是拥有人的身体的一位神,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海东青的传说,海东青是正义,光明,无私的一位神,海东青最早出现在后羿的传说中,海东青的速度是所有鸟种族里最快的,他是大自然的保护神。

或许正因为这种桀骜不驯的个性更加激起了人类的征服欲,世间逐渐诞生训鹰的技艺:“其意志,磨其性情,用以围猎所用。虽然苏轼诗词中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的场面如今已经难得一见,但是世代传承,延续千年的训鹰技艺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却流传至今

辽、金、元、明、清各代均设有类似鹰坊的机构,专司捕取和饲养。满族人以鹰用于狩猎。海东青的捕捉和驯服很不容易,民间常有:"九死一生,难得一名鹰"说法。

从清朝开始,每年的10--12月,朝廷就派人前往松花江两岸,黑龙江省的抚远县捕海东青,捕海东青时,先在山坡向阳处,用三块石头搭个"∏"形支架,象征着鹰神九重天上的金楼神堂,内放一块山石,代表鹰神居住的神山。然后插草为香,用酒祭奠后,便张网捕鹰。网长3米,宽1米,在网上拴一只鸽子或死鸡为诱饵,捕鹰人躲进用树枝伪装的"窝棚"里,静候鹰的到来。有时,捕鹰人要蹲上几十天,称谓"蹲鹰"鹰从高空潘盘旋而下,扑饵,落网被擒。捕鹰人要拜谢鹰神格格。捕到海东青后,立刻送往朝廷。

将野性十足的海东青用捕鹰网捕获后送到朝廷,专门训鹰的人将海东青放在特制的鹰架上,加上"脚绊",几天几夜不让它睡觉,磨掉野性,叫"熬鹰"。再通过"过拳"、"跑绳"等环节,这时鹰就能听人的吆喝来到猎者的手臂上。最后通过对鹰的"勒膘",把肠油刮出,使鹰饥饿,为了掌握膘情,就让海东青吞下裹着瘦肉片的麻线团,它无法消化,便将线团吐出来,谓之"带轴",也叫"勒腰"几次"带轴"后,海东青早已饥肠刮肚,但肌肉却强劲起来,它才能"轻装上阵",飞上九霄。

海东青被训好后,清朝皇帝和随臣一起,架着海东青,登上高处观望,注视着"赶仗人"让人用棒敲打树丛将野物轰出,俗称"赶仗"。"赶仗人"在林中敲木呐喊、呦喝,狐狸、山兔和各种飞禽受惊而出,这时撒海东青,尾带小铜铃和海东青振翅而去,如飞箭一般捕向猎物。海东青有时要和山兔相搏,山兔会反身扳树枝弹海东青,俗称"兔子蹬鹰"野鸡则会强翅相斗,十分激烈。年过三龄的海东青可与狐狸相击,一场鏖战,海东青总是常胜将军。

鹰捕获住猎物,架鹰者要尽快赶到取下猎物,只给鹰吃点动物内脏,不可喂饱,所谓"鹰饱不拿兔",就是这个道理。除《清朝野史大观》外,《燕山丛录》、《辽史》等书还比较详细记录了辽国主纵鹰助猎的情景。

每年春天是海东青的繁育期。因此,到了万物孕育新生命的春天,清朝皇帝也遵古俗,让训鹰人将鹰喂饱,除去铃铛和脚绊子,将鹰放回归大自然过春天和夏天,繁殖后代。有时海东青留恋不走,人们一再相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