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少年时代,那些艰辛中还充满了温暖和快乐的日子。

 中医饶大夫 2020-02-28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农民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贫穷,我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度过的。然而,在那些艰辛的日子里,我的家人们却一直相亲相爱,生活中充满了温暖和快乐。

                              一、艰辛的农场生活

我出生在的一个农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家中没有男孩,姐妹五个,我是老四。在农村,家庭中没有男孩是很可怕的,尤其是孩子多,都是女儿。虽然说女孩子吃得少,但是干活的力气也就少得多。而我家只有父亲一个男人,很多重活是我父亲干,而我母亲和姊妹做帮手。从大姐开始,我们每一个姊妹都干过农活,而且是强体力农活。

那个时候的农活很少机械化,除了种麦子和麦子收割,其他的活都是人工干。而且,农场的地是按劳动力分配的,每个劳动力是30亩地。我家基本是60亩到90亩地,对我们这样都是女孩的家庭来说,这么多地,干农活是很累的。每年从春天开始,我们就开始跟着父母下地干活了。那时候,我们还都在上学。早上六点钟起床,先下地干活两小时,然后回家吃饭上学。下午下课后不是去拔猪草就是继续去地里干活,直到天黑透了,才跟着父母回家。

比较起来,拔猪草是最轻的活。十岁之前,我下课后的时间几乎都是去拔猪草,算是比较轻松了,还可以到野外玩一会儿,自由自在。十岁之后,基本上就开始跟着下地干活了。

因为从小跟着家人干农活,非常辛苦, 非常劳累,我多年来只想逃离农场。

农场的农活一年到头似乎都干不完,春天要开沟,平整田埂,要打梗,要播种。小麦和玉米,葵花自然是机器播种,但是打瓜,必须人工点种。家中没有男孩,都是父母带着我们这些女儿去干活。

开往春天的幸福生活,我的家乡变新颜

60亩地,长度是500米,点种的时候是半弯着腰,不能蹲下,不能站直,用小铲挖一个小坑,扔进去几粒种子,再用小铲填上土,拍实了,然后点下个位置。两个瓜种之间的距离大约15公分到20公分左右,一条沟分两面,一面点完需要两三个小时,一个人一天最多能点两条沟。一家人大约要点近一周到十天才可以点完种。等到后面的种子点完,浇完水,前面的种子也就发芽了。紧跟着就要间苗,仍然是半弯着腰,将多余的苗拔掉,每一个点只留两到三棵苗。等到苗长的壮实了,再间一次苗,只留一棵或者两棵苗。间完苗后,就要开始施肥了。施肥的程序和点种差不多。用手把化肥放在苗的根部附近,但是不能直接放在根部,否则会把苗烧死。施肥完后,草也和苗长得一样高了,又开始除草。除草大约需要除四次左右,才能不影响秧苗。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隔段时间浇一次水。

开往春天的幸福生活,我的家乡变新颜

虽然我们年龄都不大,不会浇水,但是家中只有父亲一个男人,有时候忙不过来的时候,母亲也会去浇水。浇水大多数时间在晚上。母亲不会骑自行车,而且一个人也有些害怕,所以一般都会带上我或者三姐一起去。后来我和三姐相继离开家出去上学,陪母亲浇水就成了小妹的任务了。因为农场地很多,家中的地往往离家好几公里,大晚上走路去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或者三姐骑自行车带着母亲去浇水。

我现在还经常会想起来那时候的情景。母亲到地里以后,把我放在地头上,就走了。黑夜中四周基本上什么也看不到,一会儿工夫,母亲的身影就淹没在黑暗中了,只剩下十一二岁的我孤零零的坐在地头上,四周是无尽的黑暗,万籁俱寂,偶尔可以听到一声蛙鸣,远处公路上很长时间才能驶过一辆车,让人稍稍安心一些。为了壮胆,驱除恐惧,我开始大声的唱歌,直到唱不动了为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倒在地头,裹着棉衣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母亲回来了,靠在母亲身边,安心不少。母亲在地里巡了一圈,不断地将水导引到不同的沟里,让所有的秧苗都可以浇到水,这样是很累的。几个来回下来,可以走好几公里的路。等到母亲再次离去后,天已经退去了黑色,有了朦胧的亮光,我这下放下心来,沉沉

的睡去了。

再次醒来,天已经大亮了,红日从地平线上喷薄而出,远处农家的炊烟已经袅袅升起,早起的人们开始在公路上行走,有的人家已经到了地里,开始干农活了。这时候,辛劳了一夜的母亲疲惫的回到地头,喝口水,歇一歇,我们开始向家里走去。回到家,我吃点饭,扎进被窝就进入了黑甜的梦乡,而母亲还有很多家务活要做,要忙碌很长时间才能休息。所以,我的母亲很早就显得很老。

因为地多,而且60亩地不在一起,家里除了种的有打瓜,还有麦子,玉米,葵花,浇水大约二十天左右就要轮到一次。所以最辛苦的还要数父亲,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一人在地里浇一夜的水,上午才能回来,有的时候白天也要去。浇完水还得继续除草,间苗,所以他的脾气变得很暴躁,我们都很怕他。

开往春天的幸福生活,我的家乡变新颜

麦子让人操心的少,打瓜除完草之后,麦子要打农药和除草剂,还要施肥。施肥是用手拿着一把一把的撒,一般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虽然农药箱背着很沉重,但是基本上一天也可以打完,此后除了浇水,就不需要别的方面操心了。玉米在间苗,除草之后,长到一定高度,也除了浇水不需要操心了。

只有打瓜,费时费力,除草完之后,还要压秧,捡瓜等等。一夏天难得休息。我其实最害怕的是除草,这时候天气已经非常热了。大毒日头地下,地里没有遮阴的地方,又不可能休息,一直要干三四个小时,才能到地边的树荫下吃午饭,喝点水。尤其是下午,从下午三点开始,是天最热的时候。到晚上十点多天才黑,就要一直的干。身上的汗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又热又渴,真想找个地方,就此睡过去永远不要醒来。

到了秋天,小麦机械收割后,要晾晒,打场,扬场,装袋,交公粮。玉米要掰玉米,脱粒,晾晒,装袋,这些活计对女孩子来说还是有点重了,但是没有办法,全家一起得上。

开往春天的幸福生活,我的家乡变新颜

扬场

最麻烦的是掏打瓜籽。最初我们是用拳头一个一个的砸开后掏瓜籽。这种做法持续了很多年后,叔叔发明了简易办法,在一口大锅上架两块钉在一起的木板,把打瓜放在木板中间去压碎,然后从锅中把打瓜籽捞出来。再后来,叔叔又发明了简易的压瓜机,这才轻松一些了。

早期掏打瓜大概能持续一个月的时间,有时候到十一月份下霜了还在地里忙碌。后来改进了之后,大约十天左右可以完成。简易压瓜机发明后,最多三天就可以完成掏瓜籽任务。这中间的经历,劳累,多少年之后,还让人记忆犹新。

开往春天的幸福生活,我的家乡变新颜

打瓜

上学期间,我还在每个暑假回家干农活,直到工作后,再也没有时间帮父母干农活,但是父母又辛劳了十几年,才陆续退休。父亲退休后没有享受几年的生活就去世了。所以,农场对我来说,代表着辛劳,艰难,疲惫,代表着一门心思的逃离。

二、读书的快乐

少年时代的农场生活虽然艰辛,但也有快乐。其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读书了。

我的父亲上过私塾,所以他算是农民里的知识分子了。他的毛笔字写的很漂亮。写小楷尤其漂亮。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父亲给我写过唯一的一封信,是用小楷写的,当时轰动了我们全班同学。为此我自豪了很长时间。

每年到过年的时候,周围的邻居都会拿着红纸到我们家来,让我父亲帮忙写对联,然后回家贴在门上。父亲总是乐呵呵的帮邻居们写对联,来者不拒。

因为父亲喜欢读书,家中有不少古典名著,所以我们姐妹们都喜欢读书,历史啊,文学啊,都能讲上一些。我是最喜欢看书的,这可能是遗传自父亲的天性。我八岁就开始读过《西游记》,家中还有《三言二拍》,《说岳全传》,《儒林外史》,《隋唐演义》,而且竟然还有一本上下全集的《荷马史诗》,上本是《伊利亚特》,下本是《奥德赛》。当时并不知道这些书是名著。后来我喜欢去书店买书,看到《警世通言》《荷马史诗》,才知道我少年时代就读过这些名著了。

最开心的事是到别人家搜书。有一次到姑姑家过年,看到一整套的《聊斋志异白话本》,我和姐妹们都爱不释手。但是姑父也很爱书,不给借。姐妹们就怂恿我去找姑父。我好话说尽,又撒了一会儿娇,姑父才终于同意了。拿着书回家,姊妹们抢着看的有滋有味。

另一个读书的快乐是背古诗。背古诗是我很喜欢的一件事,而且背的飞快,基本上一两遍后就可以背诵了。所以我的古文功底一直很好。直到现在,我少年时背的古诗还记得很清楚,历历在目。

后来我上高中,上大学,在文学方面懂得很多,而且我的作文经常是语文老师拿来做范文的,在课上朗读。同学们都惊奇我知道的居然这么多,其实就得益于我从小的家庭读书氛围。

直到今天,爱好文学这个梦,我从来没有中断过。

三、家庭的温暖

我的家庭是一个温暖团结的大家庭,直到现在还是如此,而且一直传到了下一代。

我的父亲是个很严肃的,有点封建家长式的人,所以从小家教比较严。但是他对我们的爱并不少。虽然他脾气不好,但是在我们的很多问题上,他从来不苛责我们。比如我们干家务活,干农活,做饭等等,他从来不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有一件事我特别感谢我的父亲,就是上学的事。我们姐妹五个都是女孩,当时在农场,像我家这样的姊妹们都上了学而且都去外地上过学是很少见的。只要我们愿意上学,哪怕家中再艰难,父亲也尽最大的努力,让我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上大学的时候,小妹上师范,家中供着两个学生,非常的艰难,但是父亲也从来没有说过让我们退学的话。

我们姊妹除了我上了大学外,二姐因为身体的原因,自己放弃了上学,但也初中毕业了。大姐高中毕业,三姐和小妹都是中专毕业,但是工作后陆陆续续都上到了大学。这一点也影响到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姊妹的孩子也个个都是大学毕业。这在农村家庭中当时已经是很少见的了。而我当年是农场里第一个正式的大学生,为此我家被农场的人羡慕了好久。

我的父母从不偏心我们任何一个,一视同仁。二姐因为身体不好,一直跟在父母身边种地,其余姊妹都在外地工作。在我们的少年时代,我父亲就告诉我们,以后我们都要照顾二姐,我家的老房子今后我们谁也不要惦记,是留给二姐的。一直到现在,几十年了,我们一直都还记着父亲的嘱托。而我上高中时的生活费,穿的衣服,行李箱都是工作刚一年的大姐给买的,姊妹们的毛衣也都是大姐给织的。大姐后来去了内陆,离我们很远,但是还不忘经常织毛衣寄给我们姊妹们穿。

我的母亲话不多,但是疼爱每一个孩子的心一点都不少。她记着我们每个孩子的爱好,包括现在我们的老公,孩子,她都记得。除了疼爱我们之外,她还对邻居们都很好,只要能够做到的,她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帮助。

那时候我们家隔壁有一个老太太,是五保户,无儿无女,一个养子也不在身边。老太太过得很邋遢,家里的一切都是脏乎乎,黑乎乎的,所以很多人都很嫌弃她。

她年龄大了,吃水是个大问题。我们都是挑水吃。挑水的地方离我家大概有一两公里。我们姐妹都是从八九岁开始就挑水。大姐上学走了之后就是三姐,三姐之后就是我,后来改成水车拉水。水车是用柏油桶放在木架子车上拉的,很重。我们每天要挑七八担水才够一天的量,水车要拉两桶。老太太每天看到我们挑水,就把自己的两个水桶摆在门前,我们到家后,看到她的水桶,就不得不把水倒给她,自己再重新去挑。次数多了,我们不免抱怨嫌弃。但是我母亲从来不抱怨她。她不仅经常教育我们帮助老太太,还经常让我们送吃的给她。每次送东西到她家,因为嫌脏,放下东西就赶紧走了。后来我们搬家,离得远了,老太太还经常到我们家来,来了必定等到吃午饭后才走,我母亲也从来没有慢待过她。后来我年龄大了,对这种无儿无女的老人才慢慢地理解同情了,所以很后悔少年时代没有做到像我母亲那样。

我们家的温暖还表现在家里总是人来人往。农闲的时候,过年的时候,家中总是热热闹闹的。因为我父母都是热情的人,对人很好很善良,所以邻居最喜欢到我家串门。哪怕是来晃一圈也都要每天来一趟。男人们找我父亲下棋聊天,女人们和我母亲打毛衣喧慌,或者是摆桌子打牌。亲戚们不用说,每年的年三十,姑姑家的,叔叔家的孩子都是在我家吃年饭,然后一起玩,守岁。我父亲做得一手好菜,一到过年总能做出十几道菜来,猪是自家养的,过年才宰了吃。菜是自家种的,存在地窖里。这种热闹和快乐一直持续到所有兄弟姐妹都大了,各奔东

西,才慢慢的沉寂下来。

正是因为父母的身体力行,成年后的我们一直保持着年少时的善良和真诚,还有好读书的习惯,也一直践行者父亲的寄托和母亲的影响,直到现在,我们都是只要可能,尽力都会去帮助身边的人,保持着家庭的团结和温暖,哪怕我们天南地北,只要一家有事,姐妹们必定都会倾力相助,从不计较自己的付出,也从不忘记,我们是中国人,有着中国人最传统的家庭观念,最传统的善良和爱,而且代代相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