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浅 释秦王想为应侯范雎报仇,听说魏齐亡匿于赵国平原君赵胜家,便用花言巧语将赵胜引诱到秦国,然后将其扣留,并派使者对赵王说:“得不到魏齐的人头,我就不放你弟弟赵胜出关。” 魏齐无可奈何,找到了虞卿,虞卿舍弃相印,与魏齐一起出走。两人逃到魏国后,想通过信陵君魏无忌投奔楚国,但信陵君害怕担责,表示不想接纳。走投无路之际,魏齐在悲愤中自杀了。 赵王于是取了魏齐人头献给秦国,秦王这才下令放归平原君赵胜。 品《鉴》1回顾一下事情的缘由: 起初,魏国人范雎跟随须贾出使于齐国,因为私受了齐襄王的礼物,被须贾告发。魏国国相魏齐听说后大怒,认定范雎私通齐国,下令殴打和侮辱范雎。范雎先是装死,借机买通守卫,逃出生天后,改名换姓为“张禄”。 秦国谒者王稽出使魏国,范雎得知后,深夜求见,得到了王稽的认可,并被引荐给了秦昭襄王。范雎很快赢得了秦昭襄王的宠信,成为秦国客卿,之后辅佐秦昭襄王削弱秦国外戚势力对王权的威胁,官至丞相,并受封为应侯。 《史记》对范雎有句评价——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对于须贾和魏齐的迫害,范雎一直耿耿于怀。须贾出使秦国,见到故意身穿破衣的范雎后,心生怜悯,以袍相赠,范雎念须贾一袍之情,羞辱须贾一番后便放了须贾,但对于魏齐,范雎一直想诛之而后快!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则史料。 2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 对有些人来说,今天的北美,也不是可以随便去的。 3
虞卿,《资治通鉴》在此前已有介绍,我们知道了他是赵国的优秀谋臣。 今天这则史料,则让我们知道了虞卿还是个重情重义的朋友。 魏齐在危难关头找虞卿帮忙,虞卿直接舍弃了自己的相位,与魏齐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逃亡。 虞卿应该是想带魏齐到魏国公子信陵君处 ,请信陵君出面协助魏齐投奔楚国。 你的身边,是否还有虞卿这样的朋友? 4
初读此句,觉得信陵君和虞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虞卿重情重义,信陵君却薄情寡义。 但细思之下,信陵君和虞卿帮助魏齐的代价,并不一样。 虞卿代表的仅仅是他自己,其丢弃的只是官位;信陵君是魏国公子,他代表着魏国贵族,他不得不考虑魏国大局——信陵君如果帮了魏齐,相当于将祸水引入魏国,秦国很可能会迁怒于魏国,甚至借机打击魏国。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在考虑问题时也就必然有不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
当初,须贾“告发”范雎私通齐国,魏齐不辨真假就在酒席间惩罚并侮辱范雎。最终,须贾因为送袍的机缘,逃脱了一死,而魏齐却始终是矛头所指,直至走投无路,最终在悲愤中无奈自杀。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即使你是“大人物”,也不要对“小人物”骄矜狂妄,因为你很难知道,今天被你欺负的人,明天是否会骑到你的头上!正如有句歌词所唱的——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在工作和生活中,持平等心,守平常心,存敬畏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