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争鸣】缺失的“文化烙印”

 餐意院 2020-02-28

如果我有一台时光机,

我的心情不会那么阴顢。

我宁可穿越这一段时光,

也不要停留在充满这么多伤感的季节。

我情愿独自一人走进雨里,风里,雪里,

把这世界的苍凉。

来印进我那缺失的记忆,

没有心痛;

没有喜悦。

我感受那浪人情歌般的孤独情怀,

让声符沖碎我的那份痴情。

......

大江南北的走,寻找历史独白的声音,落脚小城的心事重叠,成了一个人最孤独的伤,一路的景和事,没有影引下的记录感触,只因对传统文化的无限传承与喜爱,沉淀的内心都是孤独。

有朋友相约三五知己,着装汉服漫游于郊外,路人的指指点点,讥笑和碎语充斥耳边。在几时何,穿民族传统服饰,竟是如此的值得嘲讽?

甚者,以其无知的眼光,把“汉服”称作“和服”,这种有着本质区别的服饰,竟傻傻分不清!?

除了在影视剧里,我们看到影楼装的充斥,许多精美电视剧里的华丽汉服,对我们的生活,难道只是一种消遣和玩味?

仿若这个世界,与汉文化传统之间,生了一种隔阂。

在一切技术革新,事物更替下的今天,“流行”成了我们日常的代名词。以汉服为美的汉文化潮流,在我们民族的处世法则里,真是“老旧”、“封建”的思想倒退吗?

其实,这只是部分人崇洋媚外,缺失民族自尊心。他们习惯了卑躬屈膝,抛弃,丑化本国的传统服装,盲目追求西式服装潮流,失去本民族的特色。

城市的日新月异,西方“快餐式文化”的侵袭,现代人匆忙的脚步,使得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还有几分?

作为世界唯一不曾中断的东方文明,我们除了倍感骄傲外,还能怎么样去发掘它无可比拟的巨大价值?

民族文化的演变和蜕变,绝不是一刀切的以“需”而取舍,在我们以开阔的胸襟,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是不是可以对自己民族文化,给予更多的传承和弘扬?

2008年,功夫熊猫这部电影的面世,是继李小龙之后数十年间,再一次让中华武术文化点燃世界,票房高达到6.3亿美刀,文化创意催生的财富价值,是无法估计的,可惜的是,这个“弘扬”了中国文化的精品,是由美国人创造的!

我们还没能把民族文化弘扬出去,外夷却带着华夏文化的果实,攻进了我们的本土市场!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有强大的文化自信!

2008年,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们国家首都北京,盛大开幕。那一刻,世界瞩目中国,华夏文化的绚灿多姿,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世界。

我想,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华夏民族文化,在国家日益强盛的道路上,必将大放光彩,这个时代属于中国!汉服文化,传统建筑文化,中医药学文化,民族声乐文化,国画艺术,以及传统民俗等,不仅仅需要的是传承,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弘扬与创新,这是五千年历史凝结的国粹,是“祖宗”留下的无价财富!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伟大转折点,一个富强民主的“中国梦",正展开她绚丽而强劲的翅膀,而这一份国人普遍对华夏文化缺失的记忆,能否成为助力中国梦的伟大力量,还需要我们做的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