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剩女?!

 小酌千年 2020-02-28

最近,有一部纪录片在网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很多人一边说“看了两分钟就窒息”、“根本看不下去”、“看的拳头硬了”,一边打了7.8的高分。

就是这部,以色列导演花费四年拍摄完成的《剩女》(Leftover Women)。

在当下年轻人的语境中,“剩女”已经成了一个人见人呕的词,它里面包含着父权话语体系的傲慢,和人与人之间的漠视、不理解。

什么人会被称作“剩女”呢?那没结婚的女人,又被谁剩下了呢?

在这部纪录片里,首先展示真实嘴脸的,是一位婚介所介绍人。

她一张嘴就是:“别嫌我说话难听啊,你这个年纪已经太大了,而且你也不算美女……”

坐在她对面的,是我们的女主人公,35岁,山东人,未婚。

她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律师,精明能干,事业发展很顺利。来到这里,她对对象的要求只有两个:受过良好教育,尊重女性。

是的,她没有提男方身高体重年收入,只有“受过教育”和“尊重女性”简单的两个要求。

但是对面回应的答案是:这个标准太高,你性格太硬了,没有男人会喜欢。

女生失望地离开了。

她身上似乎带着这个时代大多数单身女性的共同特点:小地方出生,大城市生活,自己很享受现下的状态,而家里人非常忧虑。

远离原生家庭的时候,她可以做自己,但是一旦回到这个养育了5个女孩子的家庭时候,她的一切决定似乎都要经受考验。

她从一坐在家里沙发上开始,就得接受家人关于“你怎么还不结婚”和“你不结婚不正常”的反复盘问和考验,像我们的家庭一样。  

奶奶一直盼着她结婚,弹了好多床当嫁妆的棉花被,在家里已经放了六七年;

父亲劝她赶紧嫁人,因为害怕她生病没人照顾;

亲人们也有这种诛心之论:“你是个女孩,说你学习好我哪怕卖血都要供你上学,之前一切都好,就是你为什么不想结婚呢?”

上一辈人,最喜欢说的话就是“别说你不结婚很开心很幸福,如果你不结婚,你的幸福就不是真的幸福。”

甚至自己没怎么上过学的姐姐也拿这个问题来教育自己,女生回怼姐姐:“你现在难道很幸福吗?”

姐姐抱着孩子坐在门槛上,非常坚决:“对呀!我肯定比你幸福!”

在家人的压力下,她被迫选择了一家婚介机构咨询,这也就有了第一幕的那些难听的话。

婚介所人员向她阐述利弊,她年纪大了,长相也不算好看,如果谈了一年恋爱就得抓紧时间结婚生孩子,那她还算是适婚青年,不然就真的迟了。

随后,她去了医院询问这方面的事情,医生很专业地向她解答,女性35岁以上在妇科医学里算高龄产妇,如果那个时候再受孕,卵子质量很低,而且发生危险的概率是之前的五倍以上。

她提出冻卵的想法,但医生说是不合法的。

压力之下,女生真的参与了几场相亲,要么是别人看到她的年龄就敬谢不敏,要么和相亲对象随便聊聊就发现对方是自己最讨厌的大男子主义者。

让家人失望,还是让自己痛苦?她不知道。

她对镜头说,她觉得现在周围人的思想像裹了小脚一样束缚着他们,也束缚着自己。

然而因为不结婚,她每天的状态都在一边战斗一边奔跑,要拼命抗争,要胜利,要赢了他们,不能输给风言风语,要为自己开辟一个自由的空间。

而在有心无力的时候,她会感觉到一种不可言说的溺水感。

说这些话时候,她眼里噙满了泪水。

导演很会选择角度,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是被传统观念裹挟的地方。而这个女孩面临的困境,其实就是整个社会很大部分群体的困境。

我们很多人,自己单身的时候觉得没有问题,在工作的大城市,在远离父母的地方依然可以精彩地生活,但是往往在两代人聚在一起、观念冲洗碰撞的时候总有这种矛盾。

我们被催得烦不胜烦,忍不住问“人为什么要结婚”,他们会理所当然地说“正常人都会结婚”,我们再继续问“为什么结婚就是正常人”,他们就不耐烦了“千百年来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则!”

和别人一样,就是正常人,这是我们父辈们的看法。

而王安石说:“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正是这样,现在时代变了,大城市的文化中,早就不是以家人为核心的集体形家长制了,每个人都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和更高的自我追求,那套“相夫教子”的传统理念和“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思维早就不在考虑范围内,他们时时刻刻在追求自我人生的表达。

尤其是女性。

公认的,在组建家庭中,女方付出的往往比男方多很多,而女性在家庭中需要她们交换的代价,往往就是更好的发展前景、更美好的人生、更宏伟的个人追求。

而在受过良好教育后,很多女性是不愿意放弃这些,用“稳定”和“温馨”的感受,去换取自我成长空间的——这就会产生所谓的“剩女”。

(图片来源于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然而我想问,当用“剩女”这个词在形容单身女性时,这群女人是被谁剩下了呢?

被男人?被年龄?还是被传统的规则礼教?

她们面临的困难巨大,周围反对的声音实在太多,哪怕不列举,想到这里,你此时脑内一定响起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唠叨。

但是非常悲哀的是,除了一些看热闹的人外,很多父母是真正因为爱你,而在为单身的女儿忧虑的。

他们怕你一个人在外照顾不好自己,担心你孤独,害怕你辛苦,害怕你没法应付,担心你几年之后十几年之后的生活……

没有丈夫陪伴孩子养老的生活令他们无法想象,一想就会愁肠百结,没办法,只能老生常谈地催促你走和他们一样的路,也许不会更精彩,但至少更稳妥。

为了爱,逼自己爱的儿女做他们不愿做的事,这就是当下我们面临的困境。

王国维说的第三种悲剧也正是这样,这就是“一个人他所处的社会位置和阶层等特定的、无法变动的客观环境所决定一系列可能悲惨的结果”。

由于客观环境,我们无法在这件事上和父辈达成一致;

但由于千百年来的老观念,父辈也无法理解我们。

是因为爱吗?是,但是结果太令人痛苦了,除了隔膜,我什么也看不到。

硬币的另一面,是很多所谓独身主义者的幼稚。

很多年纪小的孩子们会说着“不婚不育保平安”,但是却没有认真地想过不婚不育后,每个人要承担的责任。

现在我们是社会的建设者,有工作有尊严,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但是我们不总是这样的。

是人,就会有老的那天,而等到不再被社会需要、变成边缘群体的时候,有多少人可以确信,自己有足够的勇气保证自己不被孤独击倒,有多少资本可以让自己衣食无忧呢?

你可以选择结婚或者不结婚,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承担社会责任是必不可少的。

就像《小妇人》里马奇姑妈说得一样:我有钱,我不结婚,怎么了呢?

(图片来源于电影《小妇人》)

纪录片的最后,女孩子决定离开中国,去法国读书。

看到她在如茵校园里骑着单车的身影时,我们终于长舒一口气,至少她没有违背自己的内心,也赢得了自己的立场。

同时她和她的家里人也达成了暂时的和解,她虽然不能照做,但是她理解家人的苦心,爸爸也表示“女儿是我的骄傲”。

我不知道这个真实的故事接下来会怎么发展,但是它暂时是个完美的结局。

其实“剩女问题”从来就不是某一个人的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构成社会中的一员。

我们需要去改变自己的话语体系、不再使用这种自得心理颇浓的词语评价;

我们需要尊重每一个家人单身与否的选择、因为他们绝对可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我们需要不歧视不嘲笑不调侃,至少用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对独身的女性好一点。

请别在思维里缠小脚了,让女性自由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