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版!头条!微博热搜!零感染小区经验值得推广

 新父母在线 2020-02-28

2020年2月25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你好,我叫志愿者》一文重点报道玉兰苑小区南区的党员志愿者。

《光明日报》是这样报道的:

志愿服务不但把志愿者们变成生死之交,更把这座城市的所有人变成生死之交。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受到感召,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之中,守望相助,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万钧是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党政办的一名干部,从2月6日开始,他下沉社区,接管洪山区珞南街元宝林社区玉兰苑小区南区。他和物业公司一位经理、3个保安,要负责服务和管理212户598位居民,仅靠他们自己,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他在小区群里发起了招募志愿者的倡议。

  

最开始,万钧说的是招募党员志愿者,很快就有二十五六位党员报了名。紧接着,许多不是党员的居民也纷纷要求加入,一下子就集结了58名志愿者。他们给自己拟定了一个口号——“我们是玉兰苑南区志愿者,我们在一起。”

  

玉兰苑小区的居民大多是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教职工,志愿者很多都是教授、高级知识分子,在万钧看来,他们都“比我有才华有知识有能力”,但没有一个人拿架子或是“掉链子”。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副教授范琼自告奋勇担任统计组组长,统计和分析需要照顾的家庭以及住户需求;武汉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项凡毛遂自荐担任帮扶组组长帮助老年住户,还发挥外语特长联系留学生住户……志愿者的团结和奉献精神,让万钧感动不已。

  

“前天我组织了一次拉网排查,一下子来了21名志愿者,分头挨家挨户上门逐一核对。大家都是冒着危险在为小区的居民服务,我常常被他们感动得偷偷流泪。”万钧说,“他们平时就是邻居中的某一个人,也许互相都不认识,但在这个时候为了他人,都勇敢站出来了。”

  

有志愿者这样说,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出现;不需要我的时候,我退隐江湖。志愿者就是这么一群可爱的无名者,积极奉献,不求回报,甚至不求留下一个名字。但他们依然留下了什么,爱和善意已经悄然播种,我们期待着春天来临时绿树成荫。我们不认识你,但我们要谢谢你,我们的志愿者!

2020年2月27日,《中国教育报》第二版头条位置重点报道,全文如下:

教工志愿者与下沉干部齐心战“疫”
武汉这个600人小区零感染

本报记者 柯进 通讯员 党波涛


■战疫故事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感染,所有业主无恙!在武汉,位于洪山区的玉兰苑小区南区,这几天占据了不少人的手机屏。

 玉兰苑南区住户主要是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教工,疫情期间在住212户598人。

 在疫情严重的武汉,这个小区是怎么做到“零感染”的?这,还得从该小区的教工志愿者与下沉干部带领全体业主齐心战“疫”讲起。

    2月12日,下沉干部、武汉市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党政办万钧开始发动居民中的党员以及思想积极的群众加入小区志愿者团队,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当日,加入志愿者微信群的有32人。

 采购防护物资、线上宣传劝导、小区门岗执勤、体温测量汇总、入户排查……线上线下一系列的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都需要快速准确地完成。

 为了确保每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他登记了每位志愿者的信息,同时根据各自特长把志愿者分成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组、重点帮扶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数据分析组、数据统计组、冲锋队排查组、拉网行动组9个小组。

 志愿者中,有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鸿飞、审计处处长方同庆、财务处副处长谢祎龙,还有华中师大出版社副社长梁上启夫妇,以及许多踊跃报名参加的华中师大教师。

 分管后勤、居民生活物资团购的后勤保障组组长张玮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张玮家中本来有两个孩子和两位老人需要照顾,但是,当业委会最初只是发动党员参与志愿者团队时,作为一名非党员在职教师,她第一个报了名。

 在没有分配任务的情况下,根据当时的实际困难,张玮组建了小区微信团购群,每天为大家联系各种商家,团购各种生活物资,并利用线上小程序等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常常忙到凌晨两三点。

 每天晚上,万钧忙完了,张玮都会与他进行一次简短的工作沟通。团购的物资到了,张玮就组织志愿者,在群里给大家分发。有的老人子女给家里买的东西,老人不方便下楼取,万钧就安排志愿者帮忙送到家里。特别是对封闭管理的楼栋、单元,万钧都是安排志愿者送到单元楼下,再电话联系业主下来领取。

 在这个教工小区里,谁都不是局外人。范琼是华中师大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教师,每天她忙完网课备课工作后,晚上就负责志愿者团队的数据统计组工作。

 万钧说,“志愿者都比我有才华、有知识、有能力,但都放下身段来帮我,在我们这个团队里,大家很团结。特别是之前的‘拉网行动’,一下就来了21名志愿者,挨家挨户地帮我分头上门逐一核对。虽然没有很好的防护装备,但大家都是冒着生命危险,自愿为小区的居民服务。我经常被这些教工志愿者感动得流泪。”

 其实,很多志愿者的名字,万钧还叫不上来,但他在群里安排的事情,总有人会站出来回应、帮忙。不论是党员,还是普通群众,他们也许互不相识,但在这样的时候,他们选择勇敢站出来,主动去帮助别人。

 这,让万钧真正理解了“人”的内涵。在玉兰苑小区南区,小区业主微信群里现有392人,志愿者群有55人。志愿者队伍还在不断扩大,各组的成员也在不断增加。

多家媒体跟进报道之后,很快上了微博热搜——

玉兰苑小区南区究竟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学习?

第一,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人民战争,那就必须要依靠群众。对小区来说,就是要依靠全体业主。武汉的小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业主们因为疫情防控紧紧抱在了一起。这就是团结的力量,玉兰苑小区南区的600位业主紧紧团结在了一起,就像一个大石榴一样,再也分不开了。

第二,相信组织,建好组织,用好组织。群众的力量巨大,但必须要靠组织引领。没有一个组织作为引领,就是一盘散沙一团乱麻,力量就难以发挥。这就是志愿者服务队。玉兰苑的志愿者服务队成员60多名,相当于10个业主里就有一个志愿者,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名组长。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构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上下联动,党员带头,率先垂范。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要发挥出来,关键在于党员的率先垂范,下沉干部与小区党员、业主委员会、物业联动,党员和群众一心战“疫”,所以能够打胜仗。玉兰苑小区南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始终是在最前面的,党员包括下沉干部党员、小区党员,他们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所以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赢得了民心,赢得了拥护和支持。

这就是玉兰苑小区南区的经验,其实很简单,每个小区都可以这样做,而实际上很多小区正在这样做。只有这样做,才能早日打赢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

先导推荐
10万+作品:武汉疫情,为什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10万+作品:全国确诊人数逾四万,我不建议这个时候只让孩子安心读书
10万+作品:泪目!杭州某中学老师深夜给学生们的一封信刷爆朋友圈
9万+作品:武汉一省级机关党员干部:有些话就是被撤职我也要说!
刘醒龙:武汉封城之后
迄今为止无一人感染,武汉疫情防控最牛小区曝光!
强烈推荐:反腐书记陈行甲揭露武汉危机内幕!
为什么不让我说真话?——我读《方方日记》
高福先生,您人生的路,还有吗?
疫情面前,请珍惜这张安静的书桌!华师一老师给学生的信刷爆朋友圈
封城30天!不要命的武汉人,到底有多么让人害怕
这场疫情过后,将改变中国人的20种意识行为。
一直“报喜不报忧”,疫情演化到现在,敢说跟这个没有关系吗?
我们正在犯下另一场大错
华师老教授再发声:公平和正义必然而且一定来临
新学期,我给大学生上的第一课
莫言:人类的好日子不多了,文学也毫无意义
我们害怕的不是悲剧,而是悲剧的重演!
武汉疫魔:华师老教授含泪记之
我的城市生病了,武汉封城实景MTV,泪流满面~
请问,谁给了你们这样的权力?

桂子先导工作室出品

@桂公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