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5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你好,我叫志愿者》一文重点报道玉兰苑小区南区的党员志愿者。 《光明日报》是这样报道的: 志愿服务不但把志愿者们变成生死之交,更把这座城市的所有人变成生死之交。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受到感召,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之中,守望相助,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万钧是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党政办的一名干部,从2月6日开始,他下沉社区,接管洪山区珞南街元宝林社区玉兰苑小区南区。他和物业公司一位经理、3个保安,要负责服务和管理212户598位居民,仅靠他们自己,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他在小区群里发起了招募志愿者的倡议。
最开始,万钧说的是招募党员志愿者,很快就有二十五六位党员报了名。紧接着,许多不是党员的居民也纷纷要求加入,一下子就集结了58名志愿者。他们给自己拟定了一个口号——“我们是玉兰苑南区志愿者,我们在一起。”
玉兰苑小区的居民大多是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教职工,志愿者很多都是教授、高级知识分子,在万钧看来,他们都“比我有才华有知识有能力”,但没有一个人拿架子或是“掉链子”。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副教授范琼自告奋勇担任统计组组长,统计和分析需要照顾的家庭以及住户需求;武汉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项凡毛遂自荐担任帮扶组组长帮助老年住户,还发挥外语特长联系留学生住户……志愿者的团结和奉献精神,让万钧感动不已。
“前天我组织了一次拉网排查,一下子来了21名志愿者,分头挨家挨户上门逐一核对。大家都是冒着危险在为小区的居民服务,我常常被他们感动得偷偷流泪。”万钧说,“他们平时就是邻居中的某一个人,也许互相都不认识,但在这个时候为了他人,都勇敢站出来了。”
有志愿者这样说,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出现;不需要我的时候,我退隐江湖。志愿者就是这么一群可爱的无名者,积极奉献,不求回报,甚至不求留下一个名字。但他们依然留下了什么,爱和善意已经悄然播种,我们期待着春天来临时绿树成荫。我们不认识你,但我们要谢谢你,我们的志愿者! 2020年2月27日,《中国教育报》第二版头条位置重点报道,全文如下:
多家媒体跟进报道之后,很快上了微博热搜—— 玉兰苑小区南区究竟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学习? 第一,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人民战争,那就必须要依靠群众。对小区来说,就是要依靠全体业主。武汉的小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业主们因为疫情防控紧紧抱在了一起。这就是团结的力量,玉兰苑小区南区的600位业主紧紧团结在了一起,就像一个大石榴一样,再也分不开了。 第二,相信组织,建好组织,用好组织。群众的力量巨大,但必须要靠组织引领。没有一个组织作为引领,就是一盘散沙一团乱麻,力量就难以发挥。这就是志愿者服务队。玉兰苑的志愿者服务队成员60多名,相当于10个业主里就有一个志愿者,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名组长。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构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上下联动,党员带头,率先垂范。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要发挥出来,关键在于党员的率先垂范,下沉干部与小区党员、业主委员会、物业联动,党员和群众一心战“疫”,所以能够打胜仗。玉兰苑小区南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始终是在最前面的,党员包括下沉干部党员、小区党员,他们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所以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赢得了民心,赢得了拥护和支持。 这就是玉兰苑小区南区的经验,其实很简单,每个小区都可以这样做,而实际上很多小区正在这样做。只有这样做,才能早日打赢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 桂子先导工作室出品 @桂公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