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事随腊尽 春逐晓云生——咏除夕古诗词赏析(五)

 半城湖之缘 2020-02-28

旧事随腊尽 春逐晓云生——咏除夕古诗词赏析(五)

旧事随腊尽 春逐晓云生

——咏除夕古诗词赏析(五)

王传学

宋代以后的除夕节日,大都继承了前人的习俗,除夕仍是最重要的节日。也有不少咏除夕的诗词佳作。

元代诗人元好问的《沁园春﹒除夕》:

再见新正,去岁逐贫,今年送穷。算公田二顷,谁如元亮;吴牛十角,未比龟蒙。面目堪憎,语言无味,五鬼行来此病同。齑盐里,似扬雄寂寞,韩愈龙钟。

何人炮凤烹龙?且莫笑、先生饭甑空!便来朝看镜,都无勋业;拈将诗笔,犹有神通。花柳横陈,江山呈露,尽入经营惨澹中。闲身在,看薄批明月, 细切清风。

元好问(公元1190—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官至员外郎。他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并以金朝灭亡前后写的“丧乱诗”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有为数不少的写景诗,风格豪壮、清雅,不事雕琢。有词377首,是金代词作最多、题材最丰富的一家,艺术上以苏轼、辛弃疾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其《论诗》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代表著作有《中州集》、《南冠录》、《壬辰杂编》等。

元好问于金亡后摆脱政治,过起遗民生活,立志著述。这首《沁园春》借除夕之夜,抒政治失意后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的情怀。以《沁园春》为词牌,写贫,写穷,写富,用典,用事,格局铺陈,调性谐谑,得心应手地表现了这份情感。

上片引古事以抒怀。“再见新正,去岁逐贫,今年逐穷”,引扬雄《逐贫赋》,韩愈《送穷文》,总抚今之“逐贫”、“逐穷”之现状。古时,“贫”指经济拮据,“穷”指政治失意,此为互为见义,可见词人失意时间之长,贫穷岁月之久。

下文则与古人比,具体写己之贫,已之穷。词人用“谁如”、“未比”表明自己五“贫”有甚于元亮、龟蒙。元亮,即著名诗人陶渊明,虽贫至“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他为彭泽令时,尚有公田二顷,其一种林,便酿酒,其一种秔,作为口粮(见《晋书》本传)。龟蒙,即晚唐著名诗人陆龟蒙,也是位“困仓无斗升蓄积”的贫士,但在《甫里先生传》中,自谓“有牛不减四十蹄”。与元亮、龟蒙比,可见词人捉襟见肘的贫寒。述己之穷,则用韩愈扬雄比,更有甚于两位失意狼狈的古人。“面目堪憎”三句,出自韩愈《送穷文》“凡此五鬼(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为吾五患,饥我寒我”,使吾面目堪憎,语言无味。“齑盐”三句写出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扬雄抱守寂寞,埋头写《太玄经》而被人嘲笑;韩愈于贞元末年贬窜南荒,五六年间投闲置散,头单齿豁,一副龙钟失意之态。“齑盐里”表明生活之清苦。词人正是过着这样的生活。

下片则述现实以寄慨。“何人炮凤烹龙”,用富贵人家堆盘满案反衬自己“饭甑空”的凄苦。但“莫笑”表明词人志向。虽经济贫寒,政治困窘,然精神生活却是充实而富有。“便”四句写“诗笔如有神”。“花柳”两句暗用杜甫《后游》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极言诗中尽多美景;“尽入”句用杜甫《丹青引》“意匠惨淡经营中”,说他的创作态度的良苦用心。最后“闲身在”三句,则写尽风流,把批风抹月之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中有:“清风初号地籁,以月自写天容。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月批风。”取眼前风月批之抹之(薄切为批,细切为抹),比起“炮凤烹龙”之娱客,不更胜一筹吗?

元好问的这首词,写自己的“贫”和“穷”全用故事,写文学生活则用典抒胸怀,隽语盈篇,可算精明之作。

除夕守岁,辞旧迎新,既有怀念留恋,又有对新的一年的期望。明代诗人于谦在《除夜太原寒甚》一诗中写道: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于谦(公元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抗击外辱的民族英雄。曾任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官至兵部尚书。天顺元年,明英宗复辟,于谦被诬陷下狱而冤死。《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同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其诗风质朴刚劲,有诗词集《于忠肃集》流传于世。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杭州在太原担任山西巡抚时所作。

除夕本是严寒,诗人却说是“轻寒”而何必言愁,而且以“屋东头”为喻,说明时令虽为寒冬,但春天已近在咫尺。诗人视“寒甚”为“轻寒”,表现了不畏严寒困苦的乐观态度;诗人对春风充满期盼,因春风的到来可以驱走严寒,带来温暖和希望。同时,推己及人,借春风即将到来宽慰漂泊天涯之人不必忧愁,体现了兼济世人的情怀。

明代诗人文征明的《除夕五首》(其三),表明自己的志趣:

人家除夕正忙时,

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阔,

一年功课在文词。

文徵明(公元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待诏。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

文徵明曾写过很多咏叹除夕的诗。单在他25岁那年的除夕,他就一口气连续写了五首除夕诗。这五首除夕诗,前三首是感慨人生短暂,必须珍惜年华;后两首表现出诗人推己及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感情。

其三是写自己的志趣。除夕之时,诗人忙着挑灯拣诗,总结自己的创作成就。诗人的志趣不同于凡人,过年自有自己得意的事情要做。“莫笑”一句,暗示出诗人不与世俗同流,风格高标。

明代诗人唐寅的《除夕口占》,刻画了自己贫困潦倒的境地:

柴米油盐酱醋茶,

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淡无一事,

竹堂寺里看梅花。

唐寅(公元1470—1524年),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弘治十二年,唐寅与江阴徐经入京参加会试,因牵连徐经科场案下狱,后被罢黜为吏。他深以为耻坚决不去就职,后靠卖画为生。其人物画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诗文以才情取胜。其诗多记游、题画、感怀之作。早年作品工整妍丽,有六朝骈文气息。泄题案之后,多为伤世之作,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常含傲岸不平之气,情真意挚。著有《六如居士集》。

此诗首句列举的生活必需品,却件件都在别人家,诗人自己一无所有。除夕之日,别人都在忙着准备过年,而诗人无事可做,只好到竹堂寺庙去看梅花。诗人三十岁时因科场被黜,妻子离异,无奈只得藉诗文、书画谋生。诗人以卖画为生,经常陷于贫困潦倒的境地,逢除夕,不禁写诗自嘲,反映了落魄文人的无奈与悲哀。

明代诗人袁凯的《客中除夜》,乡思情浓: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元末为府吏,明初由举人荐授御史,因事为太祖所恨,托癫疾辞官。初在杨维祯座,赋《白燕》诗,颇工丽,人称袁白燕。有才辨。诗学杜甫,重摹拟。有《海叟集》、《在野集》。

诗人长期客居他乡,在外面时间长了,到了除夕之夜,听见房外响起爆竹,竟忘了“今夕为何夕”。看见他乡之人欢度除夕,不免牵动乡思,看着人家的儿女渐渐长大,深感自己离家时间的长久。除夕之时,对家人的思念倍加浓烈。

明末女词人徐灿的《满庭芳·丙戍立春,是日除夕》,抚今追昔,感慨良多:

银烛有情,今宵无限,难留一霎黄昏。频催玉漏,街鼓促香尘。旧恨肯随腊尽,新烦恼、休更重增。鸳枕梦,时惊爆竹,春逐晓云生。

当年娇小日,屠苏争饮,肯让它人。紫钗花胜子,镜里宜春。转眼韶华偷换,回头念、往事浮云。而今瘦,梅花堪并,罗绮也难胜。

丙戍年即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是年徐灿28岁。除夕这一天,恰逢立春,春节的春,和春天的春,一同到来了,多么美妙的偶遇啊。这一天,银烛有情,今宵苦短,玉漏频催,街鼓振尘,旧恨随腊尽。这一晚,爆竹惊枕梦,春逐晓云生。回想当年今天,自己青春年少,争饮屠苏酒,不肯让他人。头上插着紫钗戴着花胜,镜里的自己青春焕发。而今韶华渐渐消退,回首往事,亦如浮云。而今自己瘦似梅花,连罗绮也难承受了。

徐灿(约公元1618—1698年),字湘苹,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在江山易主的历史变革中,作为一个敏感的知识女性,徐灿感受到了时代的寒意。丈夫降清,深明大家闺秀之礼而又富有民族气节的她既不能与丈夫抗争,又不能认同丈夫的做法,所以她内心是非常矛盾与寂寞的。28岁的她,正值青春年华,却感到“韶华偷换”,“罗绮也难胜”,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当然,在这辞旧迎新时刻,“旧恨肯随腊尽”,“春逐晓云生”,女词人对新的一年还是寄寓了新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