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挑战 | 胼胝体压部病变,你的诊断是?

 hero17 2020-02-28

病例一

患者男,11 岁,发热、抽搐伴咳嗽、咳痰;

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Ⅲ度肿大;

临床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MRI图像:

胼胝体压部信号异常:T1WI序列呈等低信号;T2WI序列呈稍高信号

FLAIR序列亦呈稍高信号

DWI序列示胼胝体压部孤立性高信号影;ADC图像呈低信号
提示弥散受限

病例二

患者女,7 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发热 1 天。

MRI图像:

胼胝体压部示类圆形异常信号:T1WI序列呈稍低信号;T2WI序列呈稍高信号

FLAIR序列呈稍高信号;

T2WI矢状位胼胝体压部类圆形稍高信号

DWI序列示胼胝体压部类圆形高信号影;ADC图像呈低信号

提示弥散受限


治疗后复查 MRI

病例一:
治疗3天后复查,病变基本消失、好转

病例二:
治疗一周后复查,病变消失、好转

诊断思路分析

  1. 两例 MRI 特点均为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类圆形异常信号,位置局限;呈稍长 T1、稍长 T2 信号,边界较清晰,DWI 序列呈高信号,弥散受限;单从 MRI 表现易误诊为脑梗死;、

  2. 两例均为青少年,均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治疗之后病变均消失、好转。

最终诊断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概述: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 是 Garcia-Monco 等于 2011 年提出的一个新的临床与影像学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脑炎,本病好发于中青年以下人群,临床上相对少见。在早期缺乏特异性,易被漏诊、误诊。


病因:

  • 感染

  • 代谢紊乱

  • 高原性脑水肿

  • 癫痫发作或抗癫痫药物的使用

  • 其他



临床特点:

RESLES 临床表现一般无特异性,主要与病因有关,多呈脑炎或脑病表现,最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精神异常、抽搐等;一些学者认为患者的视觉障碍与胼胝体压部受损有关。

影像学表现:

  • MRI 是诊断 RESLES 的首选检查,CT 对该病变不敏感;

  • MRI 的特征性表现:胼胝体压部局限性的椭圆形、卵圆形或条状病灶,边界清晰,T1WI 序列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 序列呈等或稍高信号,FLAIR 及 DWI 序列均为高信号,ADC 值减低,弥散受限,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病灶无坏死及囊变, 周围无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

  • 也有文献研究表明这类病变可在胼胝体其他部位或者胼胝体以外的部位出现;

  • 这些病变通常预后良好,经过治疗后多数病灶能吸收好转。



鉴别诊断:

胼胝体脱髓鞘疾病

①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灶呈多发斑片状, 分布不对称, 主要累及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区, 可伴基底节、丘脑、胼胝体及脊髓受累, 胼胝体则主要累及体部和膝部, 压部甚少受累, 增强明显强化。

②胼胝体变性:是一种较罕见的胼胝体脱髓鞘病变, 多见于中老年男性、长期酗酒患者。MRI 表现为胼胝体体部、膝部局限性或弥漫性异常信号, 呈长 T1、长 T2 信号, 双侧对称性分布, 较少累及胼胝体压部, 急性期有一定占位效应, 并可见强化, 慢性期表现为胼胝体萎缩、变薄、软化。

③多发性硬化(MS):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病灶多位于基底节区、胼胝体与透明隔交界面, 呈多发类圆形或片状, 与侧脑室垂直或呈放射状分布,病情多呈复发缓解的过程, 开环强化是其典型特点,激素治疗有一定效果。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常伴原发疾病,如高血压脑病、子痫等,MRI 示病变主要位于大脑后部,DWI 序列呈等或低信号,ADC 呈高信号,增强无强化。

胝体压部梗死

病灶形态多呈片状、条状、类圆形或类椭圆形等不规则型,并且大部分病灶偏向胼胝体压部一侧,MRI 表现与 RESLES 较为相似,易误诊,梗死通常不对称,胼胝体以外的部位也有梗死病灶,治疗后病变不会消失。


MRI 对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检查具有特征性, 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尤其 DWI 和 ADC 显示胼胝体压部存在孤立性、可逆性异常信号,ADC 值明显降低为特点, 针对原发病治疗后复查 MRI 病灶常消失,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 | 邓之亚

编辑 | 小雪球

责任编辑 | 晓倩

插图来源 | 作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