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湿热共见越来越常见! 关于湿热阴虚证的治疗,有“湿热”与“阴伤”,“湿热”重于“阴伤”、“阴伤”重于“湿热”及“湿热” “阴伤”并重、并轻之别,治疗时不管哪种情形总以“祛湿热”与“养阴”两法并行为总则,在此基础上再权衡轻重之异。 中医名家张景岳认为湿热阴虚之人的治疗“只宜壮水,真水既行,则湿邪自无所容。”邢老师认为,中医学主张“治病必求其本,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湿热阴虚病机矛盾症结在于脾虚湿热,肾阴亏虚,肾阴虚是病本,所以本证治则当以壮水养阴为主,清热利湿为辅,虽养阴药易恋湿,一般为治湿所忌,然养阴药与祛湿药若相伍得当,亦可相辅相成。 《幼科证治准绳·初生门证治通论·察色》载述: “若小腹胀满,或阴囊肿胀,属阴虚湿热壅滞,用六味丸加车前、牛膝”。其实临床治疗中有许多名方,养阴祛湿兼顾,注意了这其中的辨证关系, 用于湿热阴虚证甚是合拍。如甘露饮、六味地黄丸、金水六君煎等。 它们组方的共同之处是用熟地为主药,或佐以茵陈、枳壳或佐以半夏、陈皮或佐以茯苓、泽泻;皆以祛湿养阴并举,而治疗中重要一环节便是患者煎药前药物浸泡时间宜久些,要饭前1小时温服以利于药物吸收,在临床中有独特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