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位中国人,对于本次疫情皆报以极大关注,疫情爆发以来,每日确诊、新增、死亡人数不断攀升,不可预见的未来,让人人心惶惶。 全民关注,事关生死,疫情之下,人人自危。 因本次疫情,火炭未曾返回几百里之外的老家,终日宅居,苦中作乐。偶尔回冰糕农村娘家,不过十余里路程,本该繁华热闹的希望城——万达一线,车流寥寥,行人无几。 实在让人怀念那车水马龙的景象。 1、国家有难,消费不举 隔离仍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事件,当人们蛰伏不出,资金流向就受到局限。整个春节,原本是拉动经济消费的一个高峰期,如今戛然而止。电商、物流伺机而动,然而被多个地方的交通封锁显得力不从心。 娃儿们的新衣裳、新玩具不买了;寒假被充值,变成了暑假的长度,小火炭笑了,然而被我一句暑假要缩短又哭了; 超市菜市绝大多数没开门,老年人出门买个菜,也是全副武装早去早回,广场舞销声匿迹; 三天完全没出门的火炭,吃了不少方便面、速冻食品等,100来平的老破小,日活动里程不过千余步而已; 年前的年终奖发了、新衣裳买了准备趾高气昂衣锦还乡的人,灰溜溜地穿个睡衣窝到屋头,郁郁不得志; 开发商们精心准备的返乡置业优惠、酬宾、盛典偃旗息鼓…… 2、覆巢下无完卵,房企举步维艰 二三月本来是地产行业传统的冷淡期,遇到疫情,更是惨上加惨。 工地停工,售楼处关闭,复工待考。 渠道分销偶尔有气无力的吆喝着,朋友圈被各种疫情重播、段子乃至视频充斥着,再不是他们的天下;发了没人看,看了没人应。 一般来说,好多在售楼盘的售楼处春节基本关门大年三十跟正月初二两天,初三就要迫不及待的开门迎客的,这一伙直接关门大半个月,损失惨重。 老板心急如焚,资金利息背负着,员工工资期待着,各项费用那么多,不卖房子,哪来的钱。 线下活动暂时开展不了,线上嘛,好多在售楼盘弄了在线看房。但是不现场观摩,就凭你几张图片,几个视频和销售小妹的如簧巧舌就把钱给付了? 行业大佬家有余粮,以捐款捐物免租支持抗疫。 对一些资金流不足的房企,工作无法开展的打击是巨大的。今年破产房企数量超过去年,应该不是什么新闻; 门店众多员工要养的中介机构,上半年的闭店潮无疑有一波;德阳中介行业协会已经抱团取暖,商讨应对措施,申请政府帮扶。 你们难,政府也难。 问题是这样的状况还会持续多久?谁来告诉我?一季度? 3、他要变心,你要注意 事实告诉我们,一损均损。 大灾大难之下,客群的消费观念往往会变化。 2008地震重创各行业,而灾后重建,反而给了房地产行业重新腾飞的理由; 2012谣传的世界末日,甚至让一部分人“爽一把就死” 与此异曲同工的2003年“非典”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可能更值得咱们深思。 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开发商们多少在追逐利益的道路上无所不用其极,在红线允许的范围内大兴土木。大型社区动辄一两千户,几千常驻居民,百来亩的土地,人口聚集密切。 德阳有许多,比如岷江桥某畔,东桥某城。 别的不说,人多了,你呼吸的空气肯定不新鲜。 瘟疫来袭,人多了,自然增加交叉感染的几率。 历史有迹可循,香港淘大花园,接近5000住户,密密麻麻透不过气,“非典”肆虐,2003年3-4月,该社区感染人数300+,死亡42人,惨痛的教训。 病毒猛于虎是一方面,高密度的建筑,落后的排水、通风系统是另一方面甚至高于前者。 大都市的繁华令人向往,而舒适宜居的社区——到现在不得不升华到安全健康的角度。 所以,疫情过后,低密度、环境优雅、通风采光良好的近郊中小型楼盘将成为许多人的首选。 市场永远存在,刚需刚改永远要买,但新的环境迫使他们做出新的选择。 4、房子它是不动的,物业该是有心的 隔壁的小区这两天早上,不断有喇叭在反复播放啥啥汤药熬好了,请居民有序领取服用;公司所在的小区,也被有关部门称道,被评为先进防疫示范小区。 日常对立,风评不佳的物业们在这一波疫情中得到了平反,工作人员用各种实际行动:进出测温;楼道、电梯间、卫生死角日常防疫;帮助困难家庭买菜购物等,重新圈了一波粉。有做物业的朋友说,今年的物业费用收缴情况肯定要好。 而火炭这老破小,除了日常的消毒、测温、出入登记,没了。 可能充值力度不够,5毛每平的小区,你实在不能要求他们做得更多。 物业也是普通人,他们家里同样有人需要照顾。 患难见真情,大浪淘细沙,像在本次疫情中物业工作到位的小区,亲朋想买二手房肯定会得到更多的推荐。 同样,有口皆碑的的物业,将是楼盘乃至开发商的金字招牌之一。 5、猝不及防的疫该触动房企深深的思 一个多月之前,相信绝大多数人没料到事态如此严重。 销售断崖已在眼前。 政府会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但是要渡过难关,更需自身深思。 无可否认,即便疫情危机解除,相信人们心头的创伤还在,不愿走出家门,忌惮参加群体性活动 火锅少吃两顿,茶楼影院少去几次,衣服可以网上买。 消费被强制压抑,释放需要时间、过程。 餐饮、旅游等行业影响巨大。 没人就没生意,没生意就赚不到钱,没钱就还不起房贷,买不起房。 息息相关的各行业,大家都难。 压抑的需求是需要释放的,只是目前,还看不到节点。 但是房子毕竟是大宗产品,相较于餐饮娱乐行业,恢复期势必更长。但是,过去的三年,你们过了些好日子,不知道有没有居安思危。 生存之际,不妨在这“空窗期”好好反省思索。 需求端有变化,你们的产品是否能顺应时代潮流? 未来,营销模式框架的重新搭建与论证。 日益挑剔的客户,你们的物业是否能主动贴心服务? 最后,产品健康宜居吗? 6、要买房的你,今年上半年或许是近几年的一次上车良机 促销、优惠、降价、打折将愈演愈烈。 不管你们如何,等火炭攒够了首付或许会捡漏。 房住不炒,我真是拿来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