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受禅表碑》

 mengk4fz0yyf5h 2020-02-28

《受禅表碑》刻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隶书,原碑22行,行49字,额篆书阳文“受禅表”三字。东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冬十月乙卯,逊位于魏王曹丕,丕随即登基称帝并改元大魏黄初。十月辛未,刻立此碑以纪其受汉“禅让”之事。

此碑原在河南许昌临颖南,与《魏上尊号碑》同在樊城镇。初为魏文帝庙,后改汉献帝庙,二碑置殿前左右,今仍存。唯碑额于民国初被人凿运北京,今不详所在。此碑唐宋时即被著录,然宋拓本不传,今传最佳本为明初未剜本,藏北京市文管会。此碑之书写者,颜真卿以为锺繇,刘禹锡、欧阳修以为梁鹄,康有为据魏人牟准的记述则凿凿论定为卫觊书,当为不易之论(见《广艺舟双楫·传卫》)。此碑与《上尊号碑》俱为魏公卿将军为其主曹丕受汉禅即皇帝位所立之碑。当时隶书仍为官方标准字体,两碑同为魏初巨制,不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法亦久为世重,故自唐宋以来,迭经著录。。康有为用“鸱视虎顾,雄伟冠时”八字概括此碑的书法,颇中肯綮。此碑用笔极具动感,挺劲爽利,波磔纵逸,雄强紧密。结字方整峻拔,稳实如山,且不失汉末名碑如《熹平石经》、《张迁》、《礼器》等骨气洞达、探穆渊雅的大家风范。明郭宗昌《金石史》评其“书法同《劝进》,虽小远汉人,雍雍雅度,衫履自饰,亦复矫矫。”赵崡亦谓此碑“隶法大都与《劝进》同”。乍看似不如东汉隶书朴拙古厚,但这正是魏晋隶书的基本特征。其中一些波磔的写法近于正书,这也说明正在兴起的正书对隶法的影响。清王澍看出了这一点,他跋此碑云:“书法方整,无复汉人醇茂之意。汉魏相去不远,书法便捷分古今,此亦可以观世多变已然。”此碑既存古法,又有新意。卫觊在有意识地对汉隶陈法进行改造,虽然还谈不上彻底,其习古知变的追求却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值得肯定的。

从汉字字体的演变来看,汉末魏初之际,正是由隶变楷的过渡时期.魏初诸刻,承袭汉末《熹平石经》、《鲜于璜》、《张迁》等碑遗绪,在笔法上更有新的突破.具体表现在落笔逆锋减少,而变之以单刀直入;收笔重顿后迅速提起使成方波,这已经是萌芽时期的楷书的一种特殊笔法。

卫觊是三国魏安邑(今夏县)人,他是山西历史上第一位可以确指姓名的有作品传世的书法家。他的《受禅表碑》久著盛名,以致从来的书法史著作都不能不关注它并给予高度地评价。卫觊开创了我国第一个影响最大的家族书法门派——卫门书派;祖孙四世,衣钵相传,雄峙书坛几近一个半世纪(卫觊、卫瓘、卫恒、卫夫人)。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专著一章《传卫篇》,认为卫觊书法成就在锺繇、梁鹄之上,“卫氏之法几如黄帝子孙散布海宇千万年”,“卫家为书学大宗,直谓之统合南北可也”。大概从来没有哪一位书法家成就和影响如此之大,且受过如此崇高神圣的礼赞的吧。曹魏能昭扬后世的书家,除钟繇外,也只有卫觊能与之并驾齐驱了。《书小史》谓其善古文、篆、隶及草书,《四体书势》中传说他所写的古文《尚书》,竟与大书家邯郸淳毫无区别,连邯郸淳自己也难以识别。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一文中评其“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微瘦,而笔迹精熟。” 张怀瓘在《书估》中称觊“或奇材见拔,或绝世难求,并庶几右军草书之价。”在《书断》中将其小篆、隶书、章草列入能品。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专设《传卫第八》章,认为“卫觊草体微瘦”,“然此宗之书,自当以筋骨为上”,是此宗的“祖师”,甚至认为“钟派盛于南,卫派盛于北”,“后世之书,皆此二派,只可称为钟、卫”。

卫觊(155—229年),字伯觎, 其名与字的对应当取自“觊觎”一词。《三国志》作伯儒当为近音误传。卫觊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晋朝太保卫瓘之父。

卫觊少年早成,以才学著称。司空曹操辟为属吏,历任茂陵县令、尚书郎、治书侍御史。负责镇守关中,为曹操平定中原、底定关中做好准备。魏国建立后,担任侍中,主掌典礼制度,迁魏国尚书,准备汉魏禅让之事。曹丕称帝后,拜为尚书,封为阳吉亭侯,负责监修国史和谏议朝政。

如果不谈书法,钟繇之子钟会和卫觊之子卫瓘都比其父辈有名,其实钟会和卫瓘也都是书法家,只是在书法方面的影响力不如其父而已。书法上卫觊与钟繇并驾齐驱,而政治上的较量卫家可谓完胜,当然这次的胜负发生在其子辈身上。

三国末年钟繇之子钟会和邓艾伐蜀,卫瓘作为监军随钟会入川,身边只有一千护卫,却受邓艾、钟会两人敌视,很快便卷入了争端。才女辛宪英曾和名将羊祜有一段有趣的对话,对于钟会伐蜀,羊祜单纯以为是次军事行动,辛宪英却大胆预言:钟会为人倨傲、行为放肆,不是久居人下之辈,伐蜀必生祸端。果然钟会入川之后听从了姜维之言产生异心。

平蜀后,钟会本就有有谋反之心,他忌惮的只有邓艾。而邓艾破蜀后居功自傲,承制专事,钟会便密告司马昭说邓艾有反状,还让卫瓘、胡烈和师纂等人也上书说邓艾有悖逆之举,企图利用卫瓘之手灭了邓艾,同时又可除掉了监军卫瓘。正月初一,朝廷下令用囚车押送邓艾回京。司马昭担心邓艾不服命令,命令钟会进军成都,监军卫瓘打前阵去抓捕邓艾。卫瓘手下只有千人,虽然拿着司马昭手书,进入邓艾军营根本无法控制局面。于是卫瓘大肆宣传“除了邓艾,一律不予追究”,甚至之后将士们企图夺回邓艾时,卫瓘还很煽情的说自己会上书朝廷为邓艾辩解,将士们大为感动。邓艾虽然骄横,却还没有反心,卫瓘得以顺利将邓艾押进囚车。

邓艾被押后,钟会马上赶到成都,统率大军,威震西土。于是自认为功名天下无比,不愿再屈居人下。加之猛将精兵都控制在自己手中,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举兵反叛。

失去邓艾的制约,钟会囚禁了胡烈为首的部将,意图自立。卫瓘情知不妙,赶紧暗中在军中传播钟会要处死所有将军、校尉以便自立的谣言,引起钟会军发生哗变,最终钟会、姜维死于乱军之中。乱军席卷了整个成都,刘禅子孙、姜维满门、关羽举族,尽数受到迫害。最终,卫瓘制止了军士的行为,使成都恢复了宁静。之后卫瓘派出田续,截杀了邓艾。可怜邓艾、姜维、钟会三位三国名将,尽数折在了儒生卫瓘之手。由此卫瓘受封镇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军事,一跃成为一方霸主。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更加青睐卫瓘,卫瓘先后出任“征东大将军”、“征北大将军”,风光无限。在任期间,卫瓘离间鲜卑诸部落,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北境危机。之后出任尚书,更是升为三公之一的司空。司马炎还将繁昌公主都下嫁他的儿子,卫氏一族达到鼎盛。

但一件事埋下了祸根,晋武帝有一次问关于卫瓘立嫡的看法,卫瓘知道晋武帝的意思,所以不好明着反对,只好假装醉酒,向司马炎暗示:司马衷身为太子,太过痴傻,难以兴国安邦。不料此话竟传到了贾南风耳朵里去了。之后果然如此,司马衷痴傻不已,皇后贾南风开始弄权。这个奇丑无比的女人,却将祸国殃民玩到了极致。

当时有两大股势力,其一,太后“杨氏”和父亲杨骏一脉;其二,贾南风和父亲贾充一脉。杨太后本人贤良淑德,可野心勃勃的父亲杨骏,将她推下了权利的深渊。有着太后的背景,杨骏占据绝对优势,甚至在太极殿批阅奏章。贾南风一脉,利用司马王室不满杨骏行为的良机,引楚王司马玮入朝。众多王室成员,加上早不满杨骏专权的朝臣,合力以谋反之罪诛杀杨氏满门。卫瓘身为帝师与汝南王司马亮共理朝政,一时间风光无限。

可操行上佳的卫瓘,犯了上次的“老毛病”,支持司马氏各地封王返回封地。这一举动于国有益,但那些人辛辛苦苦跑到洛阳图谋的不就是权利吗?卫瓘一下得罪了大半有野心的司马诸王,再加上贾南风记恨卫瓘曾经“谋图废立”,于是在贾南风默许下,野心勃勃的楚王司马玮派出军马包围了卫府,卫瓘被杀,终年七十二岁。 “八王之乱”正式拉开序幕,整整内耗了十六年。早就蠢蠢欲动的游牧民族趁机南下,华夏大地迎来了昏暗的岁月,漫长而凄惨。中原不复繁荣,遍地衰草白骨,满目疮痍,史称“五胡乱中华”。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受禅表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