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47李商隐七律《流莺》读记

 小河西 2020-02-28

李商隐七律《流莺》读记

(小河西)

流莺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此诗写于大中三年(849)春。时作者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所谓“京兆府掾属”,其实就是长安市市长自己选择而未经朝廷批准的辅佐人员。在后来写的《偶成转韵》中,李商隐写自己这一段经历为:归来寂寞灵台下,著破蓝衫出无马。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看来“临时工”的待遇向来就比较低。

首联: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八咏诗-会圃临东风》(南朝梁-沉约):舞春雪,杂流莺。《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唐-贾至):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柳》(唐-慕幽):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

飘荡:随风飘动;飘泊无定。《梅花落》(南朝梁-吴均):独有梅花落,飘荡不依枝。羌村》(唐杜甫):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子规》(唐-吴融):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参差(cēn-cī):本是形容鸟飞时翅膀张敛的样子,这里意振翅飞翔。《咏素蝶诗》(南北朝-刘孝绰):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蝶》(唐-李建勋):闲依柳带参差起,困傍桃花独自飞。《折杨柳》(唐-沈佺期):白花飞历乱,黄鸟度参差。

陌:田间小路;泛指道路;引申为田野,街道。《过秦论》(汉-贾谊):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桃花源记》(晋-陶渊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咏荆轲》(晋-陶渊明):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短歌行》(汉-曹操):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自持:自己掌握或处理。《怨情》(唐-李白):花性飘扬不自持,玉心皎洁终不移。《舞衣曲》(唐-温庭筠):芙蓉力弱应难定,杨柳风多不自持。

大意:流莺一会儿振翅飞翔一会儿随风飘荡,一遇风浪便无以自持。(显然说的是自己。)

颔联: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巧啭(zhuàn):鸟宛转地鸣叫。《闻百舌鸟》(唐-祖咏):高飞凭力致,巧啭任天姿。

良辰、佳期:均指美好的时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南朝齐-谢朓):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xiàn)。咏怀》(三国魏-阮籍):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南朝宋-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杂诗》(唐-张九龄):良辰不可遇,心赏更蹉跎。

大意:流莺婉转地鸣叫怎能没有本意?然而想象的良辰未必就是所盼佳期。(李商隐的“本意”是啥?李商隐努力进士及第的本意是啥?李商隐投到王茂元幕府的“本意”是啥?李商隐跟随郑亚赴桂林的“本意”是啥?现在到京兆府打临工的“本意”又是啥?但自己设想的好事往往弄巧成拙。)

颈联: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千门万户:指殿宇深广或人口众多。《汉书-东方朔传》:起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号千门万户。

大意:流莺无论是阴晴风露,也不管是门开户闭,都在漂荡巧啭不已。(句中自对。说的也是自己在不断地“飘荡复参差”,不断地“巧啭”,不断地在努力,也费了不少心思,但多少美梦都没有成真,多少想象中的“良辰”都没有成为“佳期”。)

尾联: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送郑明府贬岭南》(唐-司空曙):青枫江色晚,楚客独伤春。《春女怨》(唐-朱绛):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诗人常借伤春表达忧愤忧思。看到娇艳的花儿随风飘落,落入泥沼、沟渠,看到残红遍地,满目凄惨的景象,他们就借此表达年华虚度,事业无成的感慨,或寄寓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情。如杜甫有《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李商隐有《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凤城:丹凤城。借指京城长安。相传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吹箫引凤,凤鸟落在秦都咸阳,因称咸阳为凤城。后人常以丹凤城代指京城。《古意》(唐-沈佺期):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送覃二判官》(唐-杜甫):饯尔白头日,永怀丹凤城。

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庄子-逍遥游》鹪鹩(jiāo-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鹪鹩赋》(晋-张华):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常用“一枝”比喻栖身之地。《咏乌》(隋唐-李义府):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宿府》(唐-杜甫):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大意:听到流莺的“巧啭”之声,便会陷于伤春的痛苦之中。长安城中何处才是这流莺可以栖息的“花枝”?(说的当然还是自己。)

此诗全篇说流莺也是在说自己。首联说自己很努力(“飘荡复参差”)但仍然不能把握自己(“不自持”)。颔联说所有的巧思努力(“巧啭”)设想都很好,但往往是白费心机。颈联进一步说自己的努力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前三联写“流莺”,无论如何“巧啭”如何“参差”都是不能“自持”,都是难合“本意”,都是没有“佳期”。尾联诗人出面。说不忍听流莺“巧啭”,因为听到流莺的叫声,会想起自己的遭遇。自己不就是一枝流莺吗?回想自开成二年(837)进士登第以来,先是惹恼了自己的恩人令狐绹,然后又选择了入王茂元幕府,好不容易进了秘书省又被排挤出来,想办法再入秘书省又遇到“丁母忧”,错过了会昌年间难得的发展机会,“丁母忧”结束后再入秘书省又遇到朝政大变,迫不得已跟随郑亚到桂林,没想到这条路也不通。十多年过去了又回到原点。现在还要为生存在长安再找工作。可是京城长安还有我栖息的“花枝”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