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我的谨小慎微来守护你的无忧无虑

 在作文里成长 2020-02-28

题记:本文6月1日发过,当时用了另一个标题,一直觉得不满意,后来文章发到别的平台时,用了这个标题,结果有读者留言说“标题好。不但胜过全文,而且胜过一大堆文章”。公众号是我最看重的平台,为了平时看着舒服一点,我把这篇文章换标题重发有一次。读过的朋友请略过。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朋友圈到处都是晒娃的。此刻我正带着儿子上足球班,儿子在练球,我坐在车里,雨滴敲打着车玻璃,我思索着应该写点什么。

儿子的幼儿园昨天早晨成功举办了文艺汇演,儿子的节目是拍篮球。文艺汇演早晨9点在学校大礼堂开始,我9:10左右才赶到,所幸赶上了儿子的节目。

大清早的我干嘛去了呢?

上了趟医院。

这几天我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点点不舒服,一直没在意,但是前天晚上我坐在沙发上看着儿子学习的时候,突然就有些不淡定了。于是我悄悄溜进卧室,给千里之外的老父亲打了个电话。

为什么给老父亲打电话呢?因为我记得我还在老家的时候,就听父母经常念叨身体的类似问题,当初我听听也就过去了,从未向深处想,他们也从未因此而去过医院,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还健健康康的,那他们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接通电话后,一如既往地,我俩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尴尬相持了几秒钟后,我直奔主题,陈述了我的感觉,然后问父亲当年是不是也有这毛病。

没想到父亲直接建议我去医院,认为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后来我追问他当年有没有这个问题,他说有;我问现在有没有,他说好像有时候也有;我问去过医院没,他说没有;我问吃过药没,他说吃了几副中药。

听父亲说吃了几副中药就没问题了,我放心多了,既然中药可以调理,那就说明不是什么器脏问题,何况老父亲这么多年都没问题,那我肯定也没多大问题。

我这边放心了,老父亲却不安心了,这个几十年来生病只知道硬扛的76岁的老人一个劲地催我赶紧去医院看看,我只能答应父亲明天就去医院。

我没有开卧室的灯,就在黑暗中斜躺在床上和父亲通话。未拉严实的窗帘缝里透进微弱的光,刚进屋的时候感觉一片漆黑,待了会儿渐渐觉得有了光亮。一如我拨通父亲电话前的惶恐和听了父亲诉说之后的渐渐心安。

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了那句老掉牙的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以前看到朋友圈到处传这样的话,就觉得很多人“为赋新词强说愁”,无病呻吟,而此时此景我却觉得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我此刻的心境。

记得电影《无问西东》中有句出现多次的独白: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看这部电影时我就对这句话特别有感觉。是啊,人世间有那么多悲欢离合,如果人真是轮回着投胎的,投胎之前负责投胎的人把我们这一生所要经历的所有悲欢离合都画成图谱摆在我们面前,问我们愿不愿意下去走这一遭,去经历这一切?是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呢?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面对未知的人生,去经历,去承受,去走过这漫漫征途,去直面每一个悲欢离合,这确实需要勇气。

每个人之所以有勇气,是因为父辈祖辈们给我们做出了示范。世事难料,无论悲欢离合,无论阴晴圆缺,父母和祖辈们总能从容面对,且愈老弥坚。

上一辈的这份勇气传承至下一辈,才让我们一代代人有了直面人生的勇气。有了这份勇气,我们才能披荆斩棘,走向生命的纵深处。而那些没有勇气的人选择了逃避,他们要么把自己生命完全依附在别人身上,要么自我了断,提前离开人生的长征。

而要一直走下去,有时候内心确实会有恐惧。当内心不够淡定,有些恐惧的时候,一想到父母还在前头,心里就踏实很多,即便父母已经年老,实际上也帮不上什么忙,但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经历过太多的潮起潮落和悲欢离合,他们面对生活时有坚强而勇敢的心。

我们脆弱的时候,不是我们没有能力了,而是我们不够勇敢了。这时候如果能跟父母聊聊天,听听他们的过往,听听他们面对此类事情时的态度和看法,我们就能多一份沉着,多一份勇气。

这就是父母在的好处。当父母还在的时候,我们还有权利做个精神上的小孩,还能享受精神上的庇佑,人生尚有来处。

人至中年,我觉得我越来越缺乏勇敢。不是缺乏做事的勇气,而是欠缺了以前那种面对生命的坦然,那种无忧无虑,那种无所畏惧。内心无端地多了很多忧虑,比如身体有个什么小痒,我立马就想到不治之症,想到死亡。

我何以如此惧怕生命的未知呢?

当我在暗室之中思考着这个宏大又沉重的人生命题时,客厅里传来儿子翻找乐高玩具的“哗哗“声。六一节前幼儿园发了一小箱乐高,这会儿儿子一个人在客厅里拼。

这个声音太动听了!

我禁不住走到客厅,摸了摸儿子圆圆的脑袋,然后坐在他的旁边看他拼乐高。实际上我没看几眼就又开始思考我的问题。

一个人思考人生的时候往往都会觉得沉重。

就在我觉得沉重的时候,儿子童稚的声音打断了我:“爸爸,蓝色的陀螺,红色的陀螺,黄色的陀螺,哪个更厉害?蓝色是防御型的,红色是攻击型的,黄色是持久型的。“

这孩子,拼着乐高,怎么又突然想到了陀螺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是这个五岁半的小男孩的世界里最重大的问题。这个童稚问题,多美好啊!

我突然想到了四个字“无忧无虑“,无忧无虑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啊!这四个字或许是专属于孩子的,能无忧无虑的孩子肯定是幸福的。作为父母,可能最大的责任是守护孩子的这份“无忧无虑”。

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一份精神上的安全感,我们惶恐的是能否永远给我们的孩子一份精神上的安全感。

晚上熄灯后我睡不着。本来听了父亲的话后,我觉得没什么事,不用去医院,可是想到了儿子的“无忧无虑”,我又爬起来用手机挂了第二天的就诊号。

第二天大清早,我去医院做了二项检查,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没有问题。

当我从医院急匆匆赶往大礼堂时,我有点儿为自己的神经质感到可笑,父母还在前头,我怎么就这么不勇敢了呢?


作者简介:

本文笔者杨昇,高校教师,喜好写作。公众号发布原创文章300多篇,阅读量10万+文章4篇,其中阅读量1000万+文章1篇。其原创文不但在全网的传播有广度,更有高度,1篇文章被《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刊登,1篇文章被国务院内参《国是咨询》选登(能被这两家顶级官媒刊登,在国内整个自媒体界,绝对找不出第二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