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气与本事的不等式

 稼穑居 2020-02-28

名气与本事的不等式

作者 王兆贵

  在中华医学史上,扁鹊的名气很大,即便在民间也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誉为能够起死回生的神医。可当年谈起医术来,他却说自己不如两位哥哥。

  据《鹖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记载,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哪位医术最好?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心想,明明你最出名,怎么会是最差呢?于是又问,能说来听听吗?扁鹊答,大哥能从神色上发现症兆,没等病灶形成就根除了,所以他的名气只是家里人知道;二哥治病于初发之时,症状还不明显就治愈了,所以他的名气只是乡里人知道;而我扁鹊呢,治病救人于垂危之时,在经脉上扎针放血,在肌肤上敷以猛药,所以闻名于诸侯。

  “扁鹊答文王问”这一典故,象寓言故事,也有点象禅宗公案,意在给人以觉悟的开示。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扁鹊兄弟三人的医术都很高明,只不过是术业有专攻、擅长各不同罢了。他们之间的差别不在医术优劣,而在名气大小。扁鹊的这番说词,是想说明一个道理:有些本事容易出名,有些本事不易出名;有名气的人本事不一定就好,没名气的人本事不一定就差。就是说,一个人本事的高下与名气的大小未必就是对称的恒等式。战国时期的隐士子纂,也曾发表过同样的见解。他说,良医治病于未发,明君防乱于将生,庸医昏君疏忽于杜绝兆萌,勤快于病乱已成,所以先谋之臣少有嘉赏,救难之士常获荣宠。

  由于人们的秉性、经历和从业性质的不同,有些人能够很快出道且声名显赫,有些人则注定要默默无闻。比如,有些人择业对路、机缘巧合,成名较快;有些人用非所能、用非所愿,才能和抱负难以伸展。又如,那些担负见效快的短线项目工作者,容易出成果,“一朝成名天下知”;而那些从事基础科研、冷门项目、边缘学科的人,大多与名利无缘,“十年磨剑无人识”。再如,从事前台一线工作或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出镜率高,往往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而那些在隐蔽战线、后台服务或边远地区任职的人,出头露面机会少,通常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还有那些歌舞台前放异彩、竞技场上夺金牌的文体明星,他们奋力拼搏固然辛苦,但若无幕后那些老师、教练、陪练以及相关服务人员的默默奉献,这一切又从何谈起呢?他们名气不大,人气不高,不代表他们没本事,他们的本事就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就是授以成功之钥,开启未来之门,让新秀们出人头地。

名气与本事的不等式告诉我们,有名皆从无名来,更有无名胜有名。因此,我们在欣赏那些“向阳花木”时,还要关注那些“绿茵小草”;在追捧那些风光无限的热点名流时,还要把更多的眼光投向那些甘坐冷板凳的人;在宣扬和赞美那些名动天下的人物时,不应忽略了那些潜心打基础、甘愿做人梯的无名英雄,他们虽然没有名气,但对社会做出的无私贡献却同样值得万众景仰,永世不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