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景宫

 hsgzlgg 2020-02-28

美景宮(Schloss Belvedere)与美泉宫、 霍夫堡皇宫并称为维也纳3大宫殿。位于维也纳旧城区东南方的贝维德雷宫, 德文的意思是美景宫,过去是哈布斯堡王朝军事天才 – 欧根亲王(Prinz Eugen von Savoyen)的住所,他死后宫殿卖给Maria Theresa. 整个美景宫都是欧根亲王为了显示他对两大敌人的胜利,一个是奥斯曼的苏丹们,一个就是法兰西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美景宫的屋顶代表落败的奥斯曼的帐篷,花园则是意图彰显超过凡尔赛宫的荣华,而屋顶内饰的壁画则将他绘成阿波罗。

美景宮由两座巴洛克宫殿(上美景宫和下美景宫)、橘园、皇宫马厩和阿尔卑花园组成。

为了叙述方便,先介绍美景宮的建筑和园林艺术。然后,介绍绘画和雕塑艺术。

雄伟的铁门。这是南门。

美景宮由两座巴洛克宫殿(上美景宫和下美景宫)、橘园和皇宫马厩组成。


南侧的美景宫21(Belvedere 21)。在美景宫的诸多美术馆中,美景宫21是第三家。美景宫21设计之初,是用来参加1958年世界博览会的。落成以来,一直展出世界各地的奥地利现代画作。整个场馆共三层,以奥地利战后时期的现代风格为特色,空间开阔,是对话交流,艺术试验,社会探讨的好去处。美景宫21的展览聚焦于20世纪和21世纪的奥地利艺术,关注奥地利艺术与国际社会的融合。此外,还通过提供全面的教育课程,放映电影,举办讲座,组织演出和艺术演讲等方式,促进艺术与大众的交流。布利克勒电影院(Blickle Kino),艺术图书沙龙(Salon for Kunstbuch),21工作室学习角和雕塑园等,都是美景宫21整体概念中的一部分。艺术公约(Artothek des Bundes),奥地利雕刻家弗里茨·沃特鲁巴(Fritz Wotruba)的档案信息也储存在这里。没有计划前往。

美景宫有许多各种斯芬克斯雕像。他们都是狮身人面,每个面容姣好,仔细看时会发现它们长的都不一样呢。这张最唯美!

美景宫的上宫,对称的巴洛克宫殿

盛开的鲜花。

幽兰的水池

上美景宫是绿屋顶,而且欧根亲王要求把自己的司令部、兵营和哨所等象征性地设计到宫殿的屋顶上去。所以上美景宫的屋顶装饰物是独一份的。

上宫共分为三层:

0层:美景宫的历史以及中世纪、近代的艺术作品。

1层: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维也纳毕德麦雅时期(中产阶级艺术时期)、维也纳20世纪初的艺术作品,以及著名的《The Kiss》(吻)。

2层:维也纳毕德麦雅时期、印象主义、现实主义,以及战争时期的艺术作品。

走进上美景宫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由四根阿特拉斯石柱支撑的一层大厅(Sala Terrena)。阿特拉斯(Atlas)是古希腊神话中因反抗宙斯而受罚以肩擎天的巨人,柱子由意大利雕塑家Lorenzo Mattielli制作。造型复杂装饰富丽的灯具都很好体现奢华风。

中世纪展厅

穹顶

素净的壁画。




大阶梯(Grand Staircase)入口。


大阶梯(Grand Staircase)。同时简单的黑白两色,一片纯净的世界。

转角的雕塑。

一层入口两侧的雕塑。

一层大理石厅(Marble Hall)

1955年,奥政府与苏美英法四国在大理石厅共同签署了《奥地利国家公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奥地利重新取得了独立。

大厅由奥地利特产的阿德奈特(Adnet)棕红色大理石装饰而成。

天顶画为意大利画家Carlo Carlone(1686-1775)于1721年绘制的《欧根亲王的荣誉》。

顶部3D屋顶,由意大利画家Gaetano Fanti(1687-1759)绘制。唯美唯幻的油画与四周巧妙的布局互相映衬,如同进入了梦幻般世界。堪与传说中的仙界相媲美。不得不说万能的人类艺术家创造出了奇迹。

壁炉上方是Ignaz Heinitz von Heinzenthal绘制的动物图案。巴洛克风格其次是综合性,在装饰上重视雕刻、绘画的结合,同时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一些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登上上美景宫的顶层,站立窗前,偌大的花园尽收眼底。

对称的布局,如茵的草地,仿佛是一张精美的地毯铺在大地上。远处的红顶建筑是下宫。

上宫背面

美人鱼的喷泉,池子呈三叶草的形状。

阶梯式喷泉。

下一个台阶

白色的阶梯上有代表十二个月的小天使神态动作各异,特别可爱。

高墙的前面有几个力士托举着半圆形小水池,也有水流喷流而下。墙壁顶上对称地坐落着几组白色石雕,都是嬉笑打闹的孩童。


海神喷泉。

喷泉中的塑像。

与花园邻近的修道院,圆顶是天主教堂。

下美景宫。

近景

平面布置图。

一进门的塑像。

约翰·雅各布·肖伊(Johann Jakob Schoy,1686–1732)《圣约翰内斯·冯·内波穆克》,1724。(中)

圣约翰内斯·冯·内波穆克1729年被尊为圣徒的桥梁和河流守护神。

怪诞大厅(Hall of Grotesques),在18世纪初,用奇形怪状的人物、动物和花卉来装饰房间和花园,在维也纳非常流行。奥格斯堡出生的画家Jonas Drentwett利用春夏秋冬四季和水火风地四种元素创作点缀了这个大厅。

在两面相邻的墙壁上,分别是德国画家乔纳斯·德伦特(Jonas Drentwett,1656-1736)绘制的火神(Vulcan’s Forge)与美惠三女神(Three Graces)的壁画,用来分别象征阳刚与阴柔的魅力。这个房间大部分的装饰都源于18时间建造时期,但小部分在二战时期摧毁,在战后修复。


大理石画廊(Marble Gallery)。意大利艺术家多梅尼科·帕罗迪(Domenico Parodi,1672-1742)雕刻的大理石像。

据说,这个房间里最早曾经安放过三尊珍贵的意大利雕塑:赫库兰尼姆女神。1711年,对被公元79年喷发的维苏威火山掩埋的赫库兰尼姆古城的发掘过程中,这些被深埋近千年的雕像重见天日。

后来,雕像的发现者Emmanuel-Maurice de Lorraine将雕像送给了他的远方表亲欧根亲王。这些雕像就被安置在了这间大理石画廊之中,雕塑家Domenico Parodi 还另外制作了几尊巴洛克风格雕塑予以衬托。但1736年,也就是欧根亲王去世的这年,三尊女神像被转卖到德国的德雷斯顿宫廷。于是,Domenico Parodi在原先的空位上重新添加了三尊雕塑。

屋顶的浅浮雕刻画的是欧根亲王因战功卓越而被女神加冕。

大理石厅。

墙上的浮雕亦为欧根亲王喜爱的阿波罗形象。上方的俘虏和战利品雕塑则暗示着欧根亲王的凯旋。

意大利巴洛克画家马蒂诺·阿尔托蒙特(Martino Altomonte,1657-1745)绘制的天顶画描绘了太阳战车上的阿波罗。欧根亲王化身为画面右下方的墨丘利接受胜利的礼物。

厅内摆放着唐纳喷泉的雕塑原件。

格奥尔格·拉斐尔·唐纳(1693 - 1741)《Providentia, Putti mit Fischen》(1737-11739)

金柜大厅(Gold Cabinet),也称镜与瓷阁。最初,这个房间与大理石画廊毗邻,作为会谈厅,墙壁装饰着丝绸花鸟刺绣。

特蕾莎女王买下宫殿之后,将它重新设计成现在的式样。

其中的一部分装饰品是从欧根亲王的其他别苑搬来的,这也算是对旧时主人的一种纪念吧。

画廊的墙壁和天顶装饰了洁白的立体浮雕壁画,镶嵌上褐色大理石边框,素雅精细。

其上的雕刻主题也以战争胜利为主,借喻歌颂主人的生平。



桔园。私人花园。

红杏出墙。

皇家马厩,现在里面成为国家美术馆的中世纪宗教艺术展厅。

中世纪宗教艺术展厅。

北门

保罗·特罗格(Paul Troger,1698-1762)《圣母启示弥赛亚》,1729

约翰·迈克尔·罗特迈尔(Johann Michael Rottmayr ,1654-1730)《荣耀耶稣》,1703/1704

Bartolomeo Altomonte(1694-1783),1760

上美景宫是十九和二十世纪美术馆,主要收藏有现今最完整的克里姆特和科柯施卡作品,还有席勒和法国印象主义的伟大作品,以及维也纳毕德麦雅时期费迪南德·乔治·瓦尔特米勒(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阿美灵(Amerling)、凡帝(Fendi)最重要的作品。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和古斯塔夫·克林姆特、埃贡·席勒(Egon Schiele)及科柯施卡(Oskar Kokoschka)的杰作,还有杰玛尔德·冯·洛马柯(Gemolde Romako)、玛卡特(Makart)、毕克尔(Boeckl)、沃特鲁巴(Wotruba)、豪斯纳(Hausner)、安东·勒姆登(Anton Lehmden)、Jakob Alt和百水(Hundertwasser)的油画。

美景宫的历史。

上美景宫的模型

正面。

侧面。

背面

中世纪宗教艺术(含下宫的展品)

上宫中世纪展厅局部

洛伦佐·马蒂耶利(Lorenzo Mattielli,1688–1748),《维纳斯与海豚》,1730/1735

下宫中世纪展厅局部。

展厅局部。

一组被称为“大洛布明大师”(Meister von Gro?lobming)的无名艺术家制作的雕塑作品。这位艺术家活跃在14世纪晚期,因其在奥地利施蒂里亚地区大洛布明镇的教堂中留下众多精美雕像而得名。左一是圣乔治屠龙。右二是主教

浪漫派和圣坛画像下后哥特风格大师米歇尔·帕赫尔(Michael Pacher)、鲁埃良德·老弗吕霍夫(Rueland Frueauf)和康莱德·莱布(Conraid Laib)的作品。

《亚历克西斯·福斯克墓志铭:圣母之死》,1522(左)

一组被称为“劳芬大师”(Meister von Laufen)的无名艺术家制作绘画作品。

《天使报喜》,1460(上排右一)、《基督受难》,1460(上排右二)、《羞辱基督》,1445/1450(上排右三)、《逮捕基督》,1445/1450(上排右四)

《十二岁的耶稣在寺院里》,1508(中排右四)

《约阿希姆斯和安娜相见》,1490/1495(下排右一)、《基督在十字架上玛丽和约翰,凯瑟琳和塞巴斯蒂安》,1475/1480(下排右二)、《基督受难》,1455/1560(下排右三)、《基督受难》,1455/1560(下排右四)


莱恩哈特·谢豪夫(Lienhart Scherhauff,1438-1475)《三博士来朝》1460(下排左)、其余由马克思·雷希里奇画室作品。

奥地利雕塑家汉斯·科洛克(Hans Klocker,1486 - 1490)的雕塑作品。

《基督的诞生》,1485/1490(左上)《天使报喜》,1485/1490(上排左二),《天使报喜》,1485/1500(上排右一)

《耶稣在圣殿里的显现》,1510/1520(二排左二)、《坐着的玛丽亚》,1520(二排右二)、玛丽亚加冕》,1480(三排左一)、《圣母升天》(三排左二)、《圣安娜·塞尔布丽特》,1520(三排右一)

展厅局部。

《圣母子》,1430(左)、《圣奥斯瓦尔德》,1500(中)

奥地利雕塑家汉斯·科洛克(Hans Klocker,1486 - 1490)的雕塑作品。

《手执窗帘的天使》,1465/1470(上排)

《女圣徒》,1485/1490(下排右一)、《女圣徒》,1485/1490(下排右二)、《圣莱昂哈德》,1485(下排左中)、《圣斯蒂芬斯》,1460/1570(下排左二)、《圣徒》,1460(下排左一)

维纳·比尔德什尼策和法斯马勒(Wiener Bildschnitzer und Fassmaler,活跃于1425–1450)《来自南莫拉维亚波兹南/兹诺伊莫的圣尼古拉斯教区教堂祭坛》,1440/1445

罗根多佛祭坛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 1862-1918年),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维也纳分离派的创始人,在近现代欧洲画坛独树一帜。他强调个人的审美趣味、情绪的表现和想象的创造,他的作品中既有象征主义绘画内容上的哲理性,同时又具有东方的装饰趣味。他注重空间的比例分割和线的表现力,注重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格。他那非对称的构图、装饰图案化的造型、重彩与线描的风格、金碧辉煌的基调、象征中潜在的神秘主义色彩、强烈的平面感和富丽璀璨的装饰效果,使画面弥漫着强烈的个性气质,对绘画艺术和招贴设计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克里姆特的作品提升了招贴的艺术品位和价值,同时也使他名扬四海。

《吻》是克里姆特最著名的作品,也是美景宫最值得骄傲的珍藏,被悬挂在博物馆最显赫位置。

这是一幅表现爱的抽象主题寓意的杰作,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男人轻柔地抱起女人的头,富有激情地亲吻着女主人公的脸颊。男人身上的装饰都是方正色块,由黑白黄三色方块构成,象征了男人棱角分明,坚强的特质。女人身上是感性的圆形图案与流动的线条,代表了女性的柔媚和温柔圆润。女人一条手臂搂着男人的脖颈,一只手紧抓着男人的手,闭着眼睛尽情享受着幸福的感觉。她的表情是迷醉的、满足的,甚至似乎还有些害怕这幸福时刻的结束。在画面形式营造上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诸如线条和色块的组合,色彩中掺入金粉,使画面呈现出美妙温馨的梦幻场景。当时很少有画家会把这么亮的黄色(金箔)用在画里,不同的黄色按着几何图形拼凑在一起,很容易就抓住眼球。有人认为这是克里姆特唯一的自画像,画面中的女性是他毕生的情人、伴侣、模特缪斯艾米丽·弗罗杰,克里姆特给她写过数百张明信片,每年他们会结伴到乡间度夏。然而,二人从未同居、结婚,或生下孩子。克里姆特一辈子和老母及两个姐姐住在一起,他的工作室是他创作的天堂,也是他激情的温柔乡。

克里姆特还有一幅名画《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德勒·布洛赫-鲍尔夫人的肖像I),这幅肖像完成于1907年,与《The Kiss》(吻)齐名,是克里姆特“金色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奥地利的梦娜丽莎”!阿黛勒夫人是奥地利19世纪末最富有的女人,她是银行家和制糖大亨费迪南德·布洛赫-鲍尔的妻子,据说她也是唯一一位克里姆特画过两次肖像的模特。 说了这么多,这幅画现在已经不在美景宫啦!!2006年,维也纳政府将此画以1.35亿美元成交价卖给了化妆品巨头罗纳德·S·劳德,自此搬出了美景宫 而在2015年,该画又在美国纽约拍卖会上拍出了4亿9千1百万美元的天价,阿黛勒夫人成为了“世界上最贵的女人”。

巜朱蒂絲》,1890

作品是克里姆特表现赤祼祼的性欲望之代表作,朱蒂丝是修利亚城一位美貌的寡妇,为援救城市,潜入敌营,以美貌接近荷罗芬尼斯大将,刺死大将后即挟其首级进城,从而使修利亚城得以解围。画中只突出了她的淫荡和残忍。

《女朋友(水蛇一)Freundinnen (Wasserschlangen I)》,1904

《新娘Die Braut》,1917/1918

《约瑟夫·莱温斯基·阿尔斯·卡洛斯在克拉维戈》,1895

《索妮娅-尼普斯肖像》(1898)


《Fritza Riedler》,1906

《通向城堡的街道》(1912)

《农场花园的向日葵》(1907)

《盛开的罂粟花》(1907)

《女人画像》(1893)

《母亲与两个孩子》(1909/1910)


《亚当和夏娃》,1917

《布赫伯格的农舍》(1911/1910)

《Fritza Riedler》,1906

晚年的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也喜欢画风景,且风格独特。他注重边缘的描绘,笔触极为细碎,差一点就能赶上点彩派了。美景宫收藏了他几幅晚年在奥地利阿特湖(Attersee)画下的美景。

《阿特湖上城堡》(1909/1910)

《韦斯巴赫的森林人之家》(1911/1910)


菲利普·费迪南·德·汉密尔顿(Philipp Ferdinand de Hamilton ,1667-1750)《秃鹫》,1703/1704

弗兰兹·艾布尔(Franz Eybl,1806-1880)《读书女孩》,1850

弗里德瑞秋.冯.莫林(Friedrich von Amerling 1803-1887)奥地利肖像画家,他出生于维也纳,1835年和1880年间担任宫廷画家,是19世纪杰出的奥地利肖像画家之一。

喜欢这几幅作品。

《弗里德里希·玛丽亚·约瑟夫·阿默林,艺术家之子》,1842

《儿童时代的自由亚历山大·维斯克》,1836

《Die Lautenspielerin》,1838

路德维希·冯·霍夫曼(1861-1945)《拉戈(日落)》,1898

奥斯卡·柯克西卡(Oskar Kokoschka,1886-1980)柯克西卡的肖像画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非外在体征,他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兼剧作家,擅长刻画的就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画家卡尔·摩尔》,1913


《罗曼娜·科科什卡,艺术家之母》(1917)

《老虎》,1926

《养老金领取者》,1910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奥地利绘画巨子,师承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维也纳分离派重要代表,是20世纪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

《雷纳德》,1910

《雨果·科勒博士》,1918

《家人》(1918)

《死神与少女》(1915)

女主人骨瘦嶙峋的身躯,紧紧抱住目光呆滞,无神的恋人,少女红黄相间的连衣裙与死神黑褐色的衣服,呈现出热烈与宁静的对比。画面感觉不到温暖安宁,预示着少女即将被走向人生终点的死神带走。

《拥抱》(1917)

线条运用达到极致,一对恋人紧密拥抱着躺在那里,人物线条流畅,构图动感,集中突现了人物起伏的几何形体。色彩和线条的穿透力令人震撼。

《四棵树》(1917)

《蓝河之城II》(1911)

捷克的CK小镇

《艺术家妻子的画像》(1916)

《有两个孩子的母亲Mutter mit zwei Kindern III》,1915/1917

《Victor Ritter von Bauer》,1918

《自画像》,1911

弗兰茨·冯·斯塔克(Franz von Stuck,1863-1928),《迷路Lost》,1891

理查德·特什内尔(Richard Teschner,1879-1948)《邪恶的母亲》,1894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海上的人》,1908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投身政治,后因加入雅各宾党而被捕入狱。1799年拿破仑执政后,启用他为首席宫廷画家。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为拿破仑歌功颂德的作品。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1801年)

刻画了1800年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1798-1802),拿破仑率军登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为争取时间出其不意地抄近道穿越圣伯纳隘道进入意大利的情景。拿破仑军队进入意大利后,切断了反法同盟中奥地利军队的供给线,并在随后的马伦戈(Marengo)战役中一举击败奥地利军队。画面中的人物和战马如同古代雕塑一般,轮廓清晰、构图均衡,表现出极强的英雄气概。这个系列大卫共画了5幅,2幅在凡尔赛宫,1幅在夏洛腾堡宫,1幅在玛拉玛颂城堡。

弗朗索瓦·热拉尔 (Francois Gerard,1770-1837年)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雅克·路易·达维特的得意弟子之一。他主要以流行的肖像画著称。

《莫里茨伯爵和她的妻子、儿子Imperial Count Moritz Christian Fries with His Wife Maria Theresia Josepha and his son Moritz》1805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吉维尼莫奈花园的小径Path in Monet's Garden in Giverny》,1902

《厨师The Chef》,1882 

法国画家: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

《穿毛皮的女士Lady in a Fur》,1880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印象派重要画家。

《浴后After the Bath》,1876

约翰·雅各布·哈特曼Johann Jakob Hartmann,1658–1738)《四要素-空气》

马丁·范梅滕斯d.J.(Martin van Meytens ,1695-1770)《尼可拉斯·阿尔菲伯爵的家族》,1760

展厅局部。

奥地利洛可可式画家约翰·乔治·普拉泽(johann georg platzer,1704-1761),《丽贝卡·阿姆·布鲁宁》,1735

维也纳画家弗兰兹·克里斯托夫·詹内克(Franz Christoph Janneck,1703–1761)《户外娱乐酒歌》,1740

《户外娱乐舞蹈》,1740


彼得·凡帝(Peter Fendi,1796–1842)《女子》,1830

《听众》,1833

卡尔·布莱森(Carl Blechen,1798–1840),《卡普里下午》,1829

约瑟夫·马丁·赖特(Joseph Martin H?ger,1801–1877),《森林教堂Waldkapelle》1835

特鲁德·韦纳Trude Waehner,1900–1979)

《弗里茨·斯特罗斯博士的肖像》,1930

《普罗旺斯咖啡馆》,1960

赫伯特·博克尔(Herbert Boeckl,1894–1966)

《在花园别墅》,1963

利奥波德·卡尔·穆勒(Leopold Carl Muller, 1834-1892)

《开罗集市》(1878)


《维也纳集市The Naschmarkt in Vienna》,1894

费迪南德·格奥尔格·瓦尔德米勒(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1793—1865) 奥地利画家和作家。

《戴草帽的女孩》1824/1828

《水果、鲜花和银质奖杯》,1839

真实客观地将绿叶上被虫咬的部分和葡萄珠腐烂的细节一一呈现在画面上。

《基督圣体节的早晨》,1857

《一个女孩用玫瑰装饰上帝的母亲》,1836



卡尔·博罗梅斯·弗鲁维思(Carl Borrom?us Fruwirth,1810-1878)《静物》,1850

约翰·巴普蒂斯特·雷特(Johann Baptist Reiter,1813-1890)《熟睡的女人》(1849)

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他是惟一一位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被艺术史学家称为“印象派画家中的院长”。这不仅因为他是那个团体中最年长的一位,还因为他的热心和坚持。在印象派团体内部发生不合的时候,他总能站出来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平衡能力稳定大局,并不断吸引新人加入。

《蓬图瓦兹的街道》,1868

安东·罗马科(Anton Romako,1832–1889)特格霍夫在利萨海战中》,1878/1880

《剪玫瑰花》(约1882-1884)

《伊丽莎白皇后和伯恩哈丁狗》,1883

雨果·查勒蒙特(Hugo Charlemont,1850-1939)《鲁道夫王储半身像的静物画》,1890

放大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奥弗斯平原The Plain of Auvers》(1890)


洛维斯·科林斯(Lovis Corinth ,1858-1925)《菊花和苋菜的静物画》,1922

伊莲娜·芬克( Helene Funke,1869–1957)《梦Dreams》,1913

奥斯卡·科科什卡(Oskar Kokoschka,1886-1980)

《罗曼娜·科科什卡,艺术家的母亲》(1917)

《老虎》,1926

汉斯·马卡特(Hans Makart,1840-1884)是奥地利画家,仅仅活了44岁。

《抹大拉Magdalena Plach》,1870

《威尼斯向凯特琳娜·科尔纳罗致敬》,1872/1873

鲁道夫·冯·阿尔特(Rudolf von Alt,1812–1905)《维也纳的斯蒂芬斯多姆大教堂》,1832

古斯塔夫·库尔贝(1819-1877)《伤员》,1866

埃琳娜·卢克斯·马科夫斯基(Elena Luksch-Makowsky,1878-1967年)

《青春期Adolescentia》,1903

理查德·格斯特(Richard Gerstl ,1883-1908)《自画像》,1908

安东·科利格(Anton Kolig ,1886– 1950)《艺术家的家庭》,1928


鲁道夫·豪斯纳(Rudolf Hausner,1914-1995)维也纳"幻想的写实派"的代表画家。

《自画像》,1936

百水 (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1928-2000)奥地利艺术家、建筑设计师。

《大路》,1955

《愚人船The Ship of Fools》,是维也纳艺术家Oskar Laske(1874~1951)1932年的作品,画中几乎涵盖了世界上所有的事情,画的左上方是一个画家坐在船桅上,低头看着这个疯狂的世界:战争、滥用权力、追逐金钱、享乐、性等等,当然里面也包含了宗教、舞蹈、音乐,以及亲情、友情、爱情。

总之,这个画家似乎把他能想到的通过某种条理安排在了一幅画中,每一个小局部拿出来看都能看到好几个故事,没有个把小时,肯定是看不完的。

阿德尔伯特·弗兰兹·塞利格曼(Adalbert Franz Seligmann,1862-1945)《维也纳综合医院比尔罗斯礼堂》,1888/1890

卡尔·卡尔格(Karl Karger,1848-1913)《列车到达维也纳西北站》,1875

埃德瓦尔德·蒙奇(1863-1944)《画家保罗·赫尔曼和医生保罗·康塔德》,1897

乔治·马丁·伊格纳兹·拉布(Georg Martin Ignaz Raab,1821-1885)

《弗兰兹·约瑟夫一世》,1874

《凯撒·伊丽莎白》1874

即茜茜公主。

《凯撒·伊丽莎白》(右)

《身着奥地利陆军元帅盛装的弗兰兹·约瑟夫一世皇帝》,1851(左)

汤姆·冯·德雷格(Tom von Dreger,1868–1948)《凯撒·弗兰兹·约瑟夫一世身着英国陆军元帅的盛装》,1913(右)

卡尔·冯·布拉斯(Karl von Blaas ,1815-1894)《身着奥地利陆军元帅盛装的弗兰兹·约瑟夫一世》,1850(左)


安东·莱姆登(Anton Lehmden,1929–2018)《风景中的两个头》,1949/1950

雕塑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伊娃》,1881

乔瓦尼·朱利安尼Giovanni Giuliani (1664–1744)

《圣塞巴斯蒂安》,1710/1712

《圣罗丘斯》,1710/1712

《传道者马库斯》,1721

《传道者马库斯》,1721

洛伦佐·马蒂耶利(Lorenzo Mattielli,1688–1748),《维纳斯与海豚》,1730/1735

巴尔萨泽·佩尔莫塞(Balthasar Permoser,1651-1732年)奥地利雕塑家,《萨伏伊王子尤金》,1718/1721

马克斯·克林格(Max Klinger,1857-1920)《Kauernde》,1900/1901

费尔南德·克诺普夫(Fernand Khnopff,1858-1921)《仙女的半身像(“薇薇安”)》,1896


西奥多·弗里德尔(Theodor Friedl ,1842-1900)《阿莫尔和普赛克Amor und Psyche》,1890

约翰·内波穆克·夏勒(Johann Nepomuk Schaller ,1777 Wien – 1842 Wien)《年轻的爱》,1815/1816

安东·多米尼克·冯·费恩(Anton Dominik von Fernkorn,1813- 1878)《卡尔大公的骑士雕像》,1860

安东·格拉西(Anton Grassi,1755–1807)《酒神Bacchische Szene》 1781

格奥尔格·拉斐尔·唐纳(Georg Raphael Donner,1693–1741)《巴黎审判》,1735

弗兰兹·泽弗·梅塞施密特(Franz Xaver Messerschmidt,1736–1783)

《匈牙利女王玛丽亚·特雷西亚》,1766

他曾对朋友说用头像体现出64种不同的典型性格特征,这些头像如同戏剧人物一样,用不同神态表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宮内共存有16座不同表情的性格头像。

不同表情的性格头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