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三娶都是“将就”,暗恋到老,为她写50年日记,85岁仍相思

 冬不拉拉 2020-02-28

顾颉刚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北大、复旦任教多年,也是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学术成就斐然。

不过,在顾颉刚心中,他感情生活不顺,一生前后三段婚姻全是将就,三个妻子都不是他的真爱。

一生三娶都是“将就”,暗恋到老,为她写50年日记,85岁仍相思

顾颉刚

直到85岁那年,他翻看54年前的日记,看到自己与真爱谭惕吾初识那天同游颐和园的记录,仍“不觉悲怀之突发也”,老泪潸然,在日记上题诗一首,“以志一生之痛”。

顾颉刚在感怀诗中写道:

无端相遇碧湖湄,柳拂长廊疑梦迷。

五十年来千斛泪,可怜隔巷即天涯。

此时,他受命在北京主持标点《二十四史》工作,与自己爱了一辈子的女学生谭惕吾同住一城,都是全国名人,二人住处相踞不远,可一颗眷恋之心,五十年来都未得对方真正回应,不禁有“见了又休还似梦、坐来虽近远如天”的惆怅悲凉之感。

1、18岁娶大四岁的发妻,婚后教她写自己名字,妻亡后再娶

顾颉刚1893年生于苏州,顾家数代单传,因此家中希望他早婚。他13岁那年,父亲带他去茶馆喝茶,并让他与邻桌的客人打招呼寒暄,原来是特地带他来相亲,就这样他订下了与吴家姑娘吴徵兰的婚事。

1911年初,还在苏州一中读书的顾颉刚与吴徵兰办了婚事,妻子22岁,比他大四岁,是个典型的旧式女子,并不识字,在家尽心侍奉公婆、料理家事,顾颉刚虽然谈不上对妻子有多少感情,但他认为吴徵兰柔弱无辜,应该善待她,于是就教她读书认字,教她写会自己的名字,并没有二心。

一生三娶都是“将就”,暗恋到老,为她写50年日记,85岁仍相思

顾颉刚

1913年4月,顾颉刚到北大读预科,此时,吴徵兰为他生下长女顾自朋才两个月。

顾颉刚自年青时就是专门钻故纸堆、一心搞学术的书呆子,家事都由吴徵兰在老家操持,他从不过问,而顾父带着顾的继母在外做官,苏州老家只有顾的祖母,偏偏顾祖母极不喜欢吴徵兰,动辄斥骂,吴徵兰体质单薄、生性柔弱,只能忍气吞声。

1917年2月,吴徵兰生下次女顾自珍不久,患上咳嗽顽疾。

顾颉刚暑假回来后,见妻子夜夜咳嗽发热,知道是肺结核,要送妻子去医院,却被祖母严厉阻止,说只不过是小病。

拖了一年多后,顾颉刚担心不已,1918年暑假他提前请假回家,要送病情沉重的妻子入院,又被祖母斥为“多此一举”,他在妻子病榻旁日夜伺候50天后,8月初,吴徵兰还是病故了。

刚办完丧事,顾颉刚父亲就张罗着要给他续娶,顾颉刚也知道,苏州老家只有顾的祖母和两个幼女,如无主妇,根本无法生活。

此时他的好友叶圣陶、王伯祥都在苏州附近的吴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二人向他推荐本校毕业生殷履安,称其好学不倦,让顾颉刚还未见面,就对殷履安心生敬慕。

一生三娶都是“将就”,暗恋到老,为她写50年日记,85岁仍相思

顾颉刚与殷履安

10月底,他取得祖母同意,前去求婚,1919年5月,二人完婚后,顾颉刚不顾祖母反对,带着殷履安在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到处游玩,对这个好学的妻子,他颇为赏识,而殷履安也敬重他的学问。

一生三娶都是“将就”,暗恋到老,为她写50年日记,85岁仍相思

顾颉刚与殷履安

1919年9月,顾颉刚回北大复学,殷履安留在苏州顾家,为他照顾奶奶和女儿。二人鱼雁往来,或谈学问,或议家事,感情越来越深厚,顾颉刚在北京踏青时,口袋里放着妻子的照片,说是要和妻子“同游”,他在信中写道:

“履安,我要在书里夹着、箱里藏着、袋里帽里依旧插着,让我处处看见你,仿佛你真在这儿一般,以慰相思之苦!”

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顾颉刚与贤惠好学的殷履安会成为一对恩爱夫妻。

2、游颐和园对谭惕吾一见钟情,难以自拔

1924年4月13日,顾颉刚再次与朋友们在北平春游,这一次,他遇见了“一生之痛”谭惕吾。

当时谭惕吾还没改名,仍叫谭慕愚,是位湘妹子,她出生于1902年,此时正在北大求学,谭慕愚性格开朗、气质出众、谈吐不凡,令顾颉刚一见钟情。

一生三娶都是“将就”,暗恋到老,为她写50年日记,85岁仍相思

谭惕吾

在1924年4月13日的日记中,他写道:

“与介泉夫妇、缉熙及北大女生黄孝征、彭道真、陶桓连、谢祚茝、刘尊一、谭慕愚游颐和园、玉泉山,由彭君之兄及其同乡何君领导。……予不到颐和园,已十年矣。今日与女子同游,颇感乐趣。”

半个月后,他仍对谭慕愚思念不已。

4月29日的日记中,他写道:“予于同游诸人中,最敬爱谭女士,以其落落寡合,矫矫不群,有如幽壑绝涧中一树寒梅,使人眼目清爽。”

一个月后,他又禁不住对好友俞平伯倾吐此事,给俞一信,称:“我对于女子向来不感什么趣味,但这次竟给我看到一个非常合意的女子。她性情极冷,极傲,极勇,极用功,极富于情感……我一见了她,就起了很强的爱敬之心,不觉精神恍惚了。这很奇怪,我并不想和她成姻眷,我也不愿和她发生较深的关系,只是觉得她可爱,只是觉得我爱她的情事无法处置。我也不希望她知道我爱她,更不愿意得到她的爱。平伯,我的理智同感情分了家,叫我如何是好?”

此时,顾颉刚已经在北大任教,与胡适交好,算是胡适的得力门徒,又在北大《歌谣》任编辑,因对民俗、民间传说的考证而在学术界名声鹊起,也许,是考据过太多的民间爱情故事,顾颉刚变得感情丰富,并将满腔深情都寄托在对谭慕愚的思念中。

此后,他次次都参加周末的师生游,期待见到谭慕愚,谭慕愚对这位年长9岁的学术大家也颇为敬重,两人交往密切。

一生三娶都是“将就”,暗恋到老,为她写50年日记,85岁仍相思

顾颉刚

顾颉刚无法克制自己的情感,又自知精神出轨不对,写信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妻子,他在日记中写道:“今日写履安信,将数月来对于谭女士爱好之情尽量写出。予自问此心甚坦白,且亦无所谓得失,履安为我最亲之人,不应不直言,故索性畅快一吐,使胸中一爽。如履安览信后不感痛苦,则更大慰矣。”

丈夫移情别恋,殷履安当然不会高兴,但她又无可奈何,而顾颉刚为了保证自己对婚姻的忠诚,克制住自己的心猿意马,写过信一个月后,他将殷履安接到北平,结束了五年的夫妻分居。

从此,殷履安为他洗衣做饭、抄写书稿,顾颉刚不再为家务分心,一心在书桌前做学问。

3、暗恋19年,却是一场独角戏

顾颉刚最为倾倒的,是谭慕愚的才华。

谭慕愚的诗词水平很高,如纪念内蒙之行的“人事纷纭苦不休,暂停征马岛俞楼”、“北风怒发厉于刀,万壑千峰尽痛号”等诗句,功力深厚,尽显心底豪情,与寻常女子不同。她曾为商务印书馆翻译《欧洲战后十年史》、《经济学原理》等书,又曾赴新疆、内蒙考察并写下专著,还曾当过战地记者。

一生三娶都是“将就”,暗恋到老,为她写50年日记,85岁仍相思

右一谭惕吾

她虽是法学系学生,在历史研究上也独有建树、见解深刻,顾颉刚曾与她合著《历代名人生卒年表》,后来顾颉刚还写信给谭慕愚,想要和她合著一部《中国通史》,他自己写古代史,谭写近代史。

1924年到1926年两年间,顾颉刚与谭慕愚来往频繁,常一起合作写书,他很难克制自己的感情,一直在道德和爱情之间挣扎,在他的日记之中,他多次写下誓言,绝不做对不起殷履安的事情。

殷履安由于盆腔结核,不能生育,顾颉刚并未责怪她,更未因此生出和她离婚的念头,但殷履安对顾颉刚长期的精神出轨,极感不安、更生出几分怨恨,一直郁郁寡欢,在这段婚姻里并不愉快。

谭惕吾是女中豪杰,为人特别冷静,不像顾颉刚以为的“感情丰富”。

丁玲在自传里曾责怪她“透彻”和“过于理智”:“我把我全部的感情告诉了谭惕吾,她用冷静的态度回答我,告诉我这不值得难受,她要我把这一切都抛向东洋大海,抛向昆仑山的那边。……我不喜欢这种透彻,我不喜欢过于理智,谭惕吾一直也不理解我对她友谊疏远的原因。”

谭惕吾几乎从没有感受到顾颉刚对她的感情,而是一直视顾为恩师。

顾颉刚对谭帮助很多,谭慕愚改名为谭惕吾后,北大预科班的毕业证书成为无效证件,而她所任职的内政部需要审核资格,顾颉刚特地为此去找胡适和蒋梦麟帮忙,蒋梦麟说,如果顾颉刚回北大兼课,北大就会破例为谭惕吾证明资质,本不愿回北大任教的顾颉刚就答应了在北大兼上古史课。

1928年,谭惕吾被捕入狱,她第一个求助的还是顾颉刚。顾四处奔走,托人营救她出狱。

1943年,殷履安病故后,顾颉刚在妻子死后第16天写情书向谭惕吾求婚,他写了6天,将近万字。

此时谭惕吾已经41岁,还是独身,50岁的顾颉刚认为她是在等着自己。

哪知谭惕吾收信后,当即拒绝,称:“为顾先生着想,顾先生须当有后;为自己着想,自己是一活动之人,不能管理家务。”并辞别去了西北。

顾颉刚这才知道自己这19年来都是单相思,不久,他经朋友介绍,与毕业于女师大外语系的张静秋交往,张静秋比他小15岁,二人于1944年4月结婚,离殷履安去世不到一年。

一生三娶都是“将就”,暗恋到老,为她写50年日记,85岁仍相思

顾颉刚与张静秋

第三次结婚的顾颉刚仍然忘不了谭惕吾,婚后几十年,他在日记中为谭惕吾写了不少情诗遣怀,直到85岁那年仍称“五十年来千斛泪,可怜隔巷即天涯”,和陆游《沈园》的“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俱为怀念旧爱的断肠之句。

一生三娶都是“将就”,暗恋到老,为她写50年日记,85岁仍相思

顾颉刚

谭惕吾终身未嫁,建国后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在她的著作和回忆中,几乎找不到顾颉刚的影子。

后来有人考据出,她一生深爱的是桂系将领黄绍竑。

黄绍竑与李宗仁、白崇禧同为桂系三雄,1933年曾与谭惕吾同往内蒙考察,不仅能征善战、精明能干,诗词水平也很高,二人在建国后都任民革领导人,惺惺相惜、休戚与共。

一生三娶都是“将就”,暗恋到老,为她写50年日记,85岁仍相思

黄绍竑

反右时,谭惕吾被当众批斗,有女中学生责问她与黄绍竑到底是什么关系,谭惕吾坦然答道:“那是精神上的爱!”

爱情,是呼唤与被呼唤,是欣赏与被欣赏,是互相共守的一份执着。单方面的深情,历经五十载不泯,虽然令人可叹,却也是可悲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