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九段论》

 仁和堂老军医 2020-02-28

观周敦颐爱莲说,忽心有所感,作《中医九段论》,以待后来有缘人。

纵观历史,无论是经历亲人逝世的惨痛而悟道的周敦颐,还是仕途波折,龙场悟道的王阳明,大多均从苦难中走出,苦难如同淤泥,挣扎也难起来,此心却同莲花,虽身处淤泥之中,心却自然光明。

人生的困顿,世事的无常,生命的易逝,是他们都共同经历过的。

而苦难就是苦难,没有人愿意经历,也没有人愿意尝试。因为苦难是会给人带来痛苦的。

然而凡事总有利弊,也正是因为苦难带来的痛苦,会让人思考,去思考天地自然和人生之道。

中医历史上的大宗师们,大多数都是一个比一个惨的,黄元御因为被庸医治瞎了一只眼睛,所以发奋学医。药王孙思邈自幼体弱多病,四处求医因而深知病家求医之苦,故发奋学道学医。人生三大不幸,幼年丧父是人生中很大的不幸,叶天士幼年丧父,于是先后拜十七位老师发奋学医。而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本为东南大儒,因母亲生病,多方医治不效,为此弃儒从医。。。。。。例子太多了。当然,最惨的还是医圣张仲景,仲景祖师家族三百多人,因为瘟疫和疾病死得不到三十人。所以明白了真相,是不会想当宗师的。孤独,常伴青灯苦读都是小事。很多人都是痛断肝肠,于是苦心孤诣。当然,也有少数平安幸福而到超一流境界的宗师。那是属于幸运的人了。

中医来源于中国文化,中医理论起源于三坟,民间流传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说法,不少人误解为好的医生要经过三代,其实这里的三世就是三坟的误传,三坟系上古时期三家之学,也就是伏羲氏、轩辕黄帝、神农氏之学。真正的大医,莫不精通三家之学,因为这是中医体系的本源。

伏羲氏即《易经》、轩辕黄帝即《内经》、神农氏即《本草经》,而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疾病流行,仲景祖师哀民生多艰,伤横夭之莫救,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以易经六爻变推演六经阴阳变化,述人体生理病理出入进退之象。开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之辨证论治先河,树后世医门理法方药之准绳,千百年来,无论幸还是不幸,医者之心,是从未变过的。

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为目睹过,所以有了慈悲心,因为有慈悲心,故能唯精唯诚,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了此心,自然历代先贤宗师皆如浩瀚星辰为黑暗中前行的你指路,因为你的心,和他们只是时空不同,精诚却一致,是心心相印的。舍此外求,是缘木求鱼。

因此,作《中医九段论》,以供后来有缘同仁,如能以此而得门径,则学以心证,并可以九段印证自身所学,以为阶梯。

一段初手:此时心中争名逐利之心盛,愚少年时代习医,动机即为此,别人治不好的我能治好,证明我牛,这既是我当时的初心。争名逐利,则动力足,动力足如能勤奋读书,多方学习,加以多临证,亦能收获一定疗效。

此段如能下一番苦功,以概率论,十个病号能够五个起效,起效不是治好,是病情改善。至于治愈,疑难重病也能间或治愈。然而于岐黄之道真正的病因病机,是一知半解的,治愈了有时知道原因,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能好,这也就是古代所说,下工的阶段,下工治病,“半生半死”

二段好手:或有名,或无名,到这一阶段已经是很厉害的医生了,有名无名与人生际遇,平台等因素有关,未必是医术真实反映。以概率论,十个能够有六个起效。疑难重病治愈率有三成。这一阶段和初段之所以疗效上有差别,是虽然争名逐利之心仍盛,然而治学之心已起。除了名利,还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治学三境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对于学术有兴趣探索究竟,愿意进一步深求,而不是挟一技之得而自傲,或以一术谋利而停于名利。

三段医痴:为医术医道,已进入“痴”境,痴字拆开是病知,这一段是魔象,这一层次疗效上与二段无本质差别,但偶尔因为入魔而表现超常或低于预期标准。表现超常时会达到古时“中工”的境界,即中工“十全六”,然而因为痴,此一段已经开始饱览百家之学,川派孟河、火神寒凉,百家均有涉猎,临床上诸家所长均能有所借用,然而这一阶段停留在博、勤上面,如果心正,持之以恒,终能进入下一阶段。此段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然,即便停留在此,也是专业知识渊博的学者了,家里医学藏书也必然很多。

此三段均属于古之下工,中医来源于实践,回归印证于实践,疗效上不去,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尽管此三段疗效已经很不错了。

四段殿堂:经历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终于突破心性瓶颈,得窥中医堂奥,于病机出入进退,门门贯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此即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治疗疗效来看,十人有七至八人起效,痊愈率达四到五成。从三段到四段的跨越,是飞跃的,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长期的持之以恒,精诚之心,已经与前贤暗和,无论名利之心有多少,只是外物,毕竟没人能够离开物质生存,此时名利物质无关技艺高低。内在实质已经契合。故登堂入室,得见岐黄真知。

五段炼狱:炼,千锤百炼,这里的炼,即可以是亲身经历或目睹太多生离死别之后的推己及人的慈悲精诚之心,也可以是在得明医家真知后,临床上千锤百炼炼自己的医术,让其炉火纯青。这一段是过渡阶段,需要的是时间,每个人悟性,平台,起点,机缘各不相同,这一阶段是时间的堆积,大多五到十年时间不等。这一段后,会有两条分水岭,以名利为初心者,随着医术的提高,渐至国手之境,虽有名利之心,这时已经生慈悲精诚之心者,将进入医者的行列。

六段 国手/医者 :国手,是一个时期中医的一流水平,随着经历了四段的明理和五段炼狱级的反复实践,这一境界已经可以达到疑难重症治愈率六成的水平,如果不具备精诚慈悲之心,个人修为到此为止,能否再进入下一阶段,看个人命运和际遇了。而医者,是将岐黄之道已经融入自己的灵魂和生命,同时因为身具慈悲精诚之心,与历代先贤宗师以心证心,是数千年岐黄传承的真传者,也是医道的传承者。虽然觉醒了自己的生命,然而从觉醒到证道,是需要量变和质变的,这一时期临床疗效与国手并无差异,均为六段。是为上中下三工中,中工的极致。

七段 史诗/觉者: 史诗是持世间功名利禄之心,至此还不消者,也是这一初心能够到达的终极境界,然而也非人力能够达到,人的命运际遇,包括时代等众多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持名利心为初心的中医,最终能否名垂青史,成为史诗级。这是需要际遇的,在医术上,本身并不比六段高太多,疑难重病治愈率可在七成左右,不同之处在于名气更大,甚至能够青史留名,而且在理论和学术上有所创见。同时因为成为史诗的前提是有事件,故在事件中,不同程度的帮助和治疗了很多人,亦是善莫大焉。

觉者如果机缘巧合,亦可以成为史诗,二者本质的不同,不在名气大小,而是觉者觉醒了自己生命的真谛,或成为史诗或老死乡野,医术均已至所在时期超一流,觉者因为对自己生命的觉醒,故能觉己察人,并且渐知天地自然之理,俯仰之间,可识天地之间草木虫石偏性以济病患之苦。医术迈入上工之列,而即便持名利之心的史诗级医生,因贡献很大,惠及他人,亦属上工。医之为道,本无高低,道心在济人。故无论医术高下,其实均可为上工。

八段 一代宗师:为天地立心,为病患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先河。八段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医宗。这一境界即继承了前贤所学,又在前人基础上开创新的精义,以百川到海之心,融古今为一炉,自成一家。与如同浩瀚星辰的古圣先贤以心证心,以心传心,医道以心传。际遇不同,显,则济世活人,并开学术渊薮。隐,则自成传承,保一方有缘之安。

九段 苍生大医:此为岐黄之道至高境界,医道有雷霆手段,身具菩萨心肠,达人天之变,无我相,无人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慈航普度,济天下苍生。上工十全九,此之谓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