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被奉为中国的国粹,被很多国人推崇,这...

 仁和堂老军医 2020-02-28
中医被奉为中国的国粹,被很多国人推崇,这本来是好事。但一直有一种神化中医的声音,认为现代医学(西医)都比不上中医,中医世界第一。而且还把中医和爱国主义挂钩,好像不爱中医就是不爱国一样。那么,中医真的有像某些人所想的那样神奇吗?如果从个例上说,可以听到很多西医治不好的病例,中医治好了,好像中医治疗水平很高一样,其实这是严重的幸存者偏差,被大家忽视的是很多病例中医没有治好,而且根本治不了。评价一种医术好不好,应该从统计学方面进行评价。其实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放到人类历史中去看,中医的疗效处于什么水平是非常清晰的。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不只中国的中医用草药治病,其实全世界都是靠草药治病,只不过在西方等其它地方大多是巫师用草药给人治病,中国是中医用草药给大家治病。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中医真的像有些人想的那样神奇无比,世界第一,那中医的治疗水平毫无疑问地会高于世界其他地区草药治病的疗效,中国人得病后生存概率就会远高于世界其它地方的人。那么,古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自然会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但实际情况怎么样呢?大家根本没有看到过任何古代中国人平均寿命高于其他地区的证据。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医的疗效其实和世界其他地方草药治病的疗效是相当的,所以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中医技术高超,它仍然处于古代草药治病疗效的平均水平。再说对瘟疫的治愈率,从古代大大小小的瘟疫发生情况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瘟疫的死亡率非常高,例如,公元196年,据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记载,得了伤寒的人中的三分之二都不治身亡了,可见中医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这也很容易理解,中医根本不知道瘟疫的发病机理,更谈不上有效治疗,顶多也只能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类似于发热降温,口渴喝水。只有当现代医学出现后,人类寿命才可见地明显提高了。所以,中医的治疗水平肯定在现代医学之下。如果说中医的优势,也仅仅是起作用的成分来源于自然生长的草药,药物成分纯度没那么高,浓度没那么大,药性平稳,故显得副作用小,对身体的影响不是那么剧烈。但实际上中药并不是没有副作用的,如果过度服用,其实对身体也有损伤,只是药性慢,不会立即明显表现出来而已。至于中医的理论,其实更多地是利用中国五行理论牵强附会出来的解释,在真正应用中,其实还是一种朴素的经验总结,药方来源于原来试用过的治疗记录,这种经验总结既不完全,甚至都不正确。从《本草纲目》上记录的部分奇葩药方就可以看出。
当然,我们也不能小看中医,中医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治病的经验总结,虽然是唯像理论,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有效的,但由于在西方进入科学时代以来,中国仍然盛行科举考试,并未发展出科学理论,因此中医就停留在了经验阶段未获发展。这导致中医治疗的水平落后于西医,尤其是在对疾病本质的理解及治疗方法的科学验证方面,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其实并不是中医不需要像西医那样了解疾病产生的机理,而是中医走向科学的萌芽未获继续发展,比如明朝名医吴又可,就猜测到瘟疫的流行是由于“指出这是由于天地间存在着—种异气,又称作厉气、疫疠之气所致。”,这其实就是病毒病菌随空气传播,被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所证实,这种认识比西方早了200年,但却没有得到发展,最终还是西方用科学的方法明确了传染病其实是由病原体传播引起。此种现象比比皆是,但都没有走向科学,而是终止于猜想阶段。这和当时中国缺乏科学思维有很大关系。但今天,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已经遍布世界,深入人心,此时再不把中医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促进中医发展,而是故步自封,就是害中医而不是爱中医,但目前有很多“所谓的中医粉”,只知道说中医比西医好,全然无视中医现存缺陷和西医的成就,妄图使中医继续停留在唯像经验阶段,这实是中医之害。其实他们不知道或者装作不知道,中华文明从来都不是靠抗拒或者排斥其它文明求得发展和延续的,在世界古文明中,独有中华文明没有灭绝中断的原因,恰恰是中华文明兼容并包的特性,吸收和融入了其它文明,才得以延续发展至今,因此那种宣称中医不需要现代医学技术的人,恰恰是阻碍中医发展之人,是可能对中华文化产生巨大破坏的人。把中医神化及和爱国主义挂钩,其实不是从事中医的医务人员的想法,而是那种不懂中医,不懂文明发展规律的人的一厢情愿,都只能损害中医以及国家的发展,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都是给国家发展帮倒忙。
可喜的是,目前中医逐渐在使用现代的制药方法和研究方法,相信通过和现代医学技术结合,中医将焕发新春,促进中国文化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中医,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地发展中医,不要总是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中医才能发展和现代化,才无愧于中国祖先们留下的医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