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题越研究越多咋办?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2-28

一个问题变成十个,这是本事;十个问题回归成一个,更是本事。

——爬树鱼

在某博士生的朋友圈里,我看到这么一条状态:

“发现一个问题,去文献检索,结果问题变成十个了”

搞笑不?

估计搞过科研的都笑不出来。问题越研究越多,再研究翻倍,真可怕!

那么,这正常不?

正常,真正常。我几乎每一个题目,都经历过这么个过程。

举个例子,现在大热的“夫妻共同债务”问题,想写篇论文,论述一下未来的民法典咋解决。于是,下手检索“共同债务的认定”。然后,此问题迅速开始膨胀,你会发现,要解决“共同债务的认定”,得先研究夫妻财产制;不仅包括法定财产制,还得包括约定财产制;不仅包括财产制的两种形态,还得包括两种形态的外在表现,比如公证的效力;这还没完,细心一点的还会发现,婚后财产和婚后债务问题还容易处理一点,婚前财产的婚后收益算啥?婚前财产引发的债务算啥(比如房子倒了砸了人)?甲的婚前财产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于偿还婚后共同债务?不仅如此,婚后还有赡养抚养扶养等一系列问题。一方父母重病欠下的钱算共同债务吗?一方父母欠债后使用共同财产清偿又算啥?夫妻各带子女重组家庭所引发的子女医疗费用又算啥?……这问题还有边儿吗?

的确“没边”。但是,这一“问题翻倍”的过程,既不能省,也不能放任。

不能省,是因为在论文开始布局的过程当中,发散思维极其重要。只有把一个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才有机会从多个角度深入发掘论文可以论述的要点。不然,只沿着一根线写下去,“某案例发生了——案例的原因是啥——此案例应该如何解决”,这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还不一定是优秀论文。这种就事论事的论文,是博士阶段就应该极力避免的。因此,能发散思维,把一个问题变成十个,才是写出一篇深刻论文的前提。

那么,“不能放任”又是啥意思啊?思维发散了,很重要;但必须还得能收回来!再拿夫妻共同债务这事儿举例子,你要是把我上面的所有问题都论述一遍,五万字都打不住。而且,论文题目怎么拟?“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若干问题研究”?你导师估计会拿着大棒子追杀你。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先拿张纸把这些问题(至少是你能解决的问题。你感觉怎么啃都啃不动的问题先别考虑了)一一列出来,然后,往外抽象!比如说,上面那些“赡养抚养扶养”问题,直接抽象成“基于父母子女关系产生的共债认定”,然后下面再继续抽象“父母子女关系当中的法定义务”、“法定义务引发的债务与夫妻财产制的关系”……千万别越写越具体,那你就掉进细节的汪洋大海里出不来啦!

最后,抽象出的问题,就都需要写吗?同样不是!细心的同学能够发现,其实上面发散出的很多问题,已经背离了最初研究“共债”的初衷——如何避免虚构债务对婚姻另一方造成损害。因此,最后需要保留的,仅仅是这根线索所能联系的问题。诸如父母赡养费的计算、再婚家庭子女抚养费问题,能写,但仅仅要在“避免虚构”的层面上关注。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写论文,你得时刻“不忘初心”啊。千万别忘了你研究这个问题究竟是为了啥。至于其余问题咋整?你再写一篇“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问题研究”不行吗?

综上,一个问题变成十个,这是本事;十个问题回归成一个,更是本事。收放自如之后,你的论文写作神功就大成啦!

ps,本文讨论的“共债问题”仅为举例,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大家不要这么研究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