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心得分享之六《文钞》“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及宜知之”。世界乱到了极处,人人都希望治理,又不知道治理的 根本所在,这个希望也就白希望了。知道根本,治理才知道从哪里下手。就好像病入膏肓,好几种病都爆发了,其中不少是并发症,不知道那个病是 根本,就无从下手。并发症都是因为那个根本引起的,知道根本,药到病除。“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 乎”。家庭中的母教是贤才蔚起的要素,天下太平的根本。而女子教育才是根本的根本。女子有善教,她在后来做贤母贤妻的时候,才能一手把孩子 教成圣贤君子,把丈夫辅助得德行兼备。母亲的家庭教育,把人从胎教、扎根教育,培养到结婚,伦理道德已经习以成性,结婚之后,又由妻子把他 辅助成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能够落实伦理道德,成就他的真才实学。天下百姓都被贤母贤妻培养成圣贤君子了,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太平 ,人人落实了。不在此处下功夫,天下之乱如何治理?而女子教育是这一切的根本。各个家庭不能把女儿小看,不能男尊女卑,不要以为她是别人家 的人。对女子的教育起码要平等看待,不能对她偏心。家家重视女子教育,重视女德教育,也就是用圣贤教育做她们的基础教育。大概一般人家不容 易做得到,老观念太严重,不容易放弃。而我们家恰恰相反,重女轻男。当然这不能怪父母偏心,只能怪自己前世做过对不起他们的事,惭愧。儒家 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极有道理的,与佛法内学异曲同工。此时,彼时,阳光微淡,岁月静好,安然若素。德行第一、言语第二、政事和 文字在后,夫子的教育纲领,使人类道德欣欣向荣。“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秉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 举一动,不失于正”。这里具体谈到胎教,这是婴孩先天受教之初。我们很不容易理解这件事,孩子从单细胞,慢慢发展成一个五脏六腑俱全的小孩 子,这个过程,你怎么教育孩子?你别用想象,知识达不到。从孩子投胎,他的灵魂就在这里了,你所教的不一定用肉体来看待。他先天带来的习性 很重,你不教他,他的习性就会影响他一生。他若是天上来的,那种人大公无私,没有自私自利,有爱心,能爱天下一切人,慈悲喜舍具足。这种人 好教,本质优秀。若是地狱来的,他的习性多瞋恚,极其自私,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六亲不认,他都能干得出来。这时的善教就很重要了。地狱种 子的前世,不一定很坏,很多学佛人,在世没有做人的基础教育。贪瞋痴具足,很多都去地狱报到了。看过李木源的忏悔报告了吗?里面描绘的很清 楚。这些人出了地狱,成佛比谁都快,为什么?罪业消光了。不消光出不来。朱子的《小学》开宗明义就是胎教,“列女传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 ,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瞽盲者,乐官也。如此则生子,形容 端正,才德过人矣。言妊子之时,必愼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也”。接着是扎根教育,“内則曰,凡生子,擇於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 慈惠?温良?恭敬,愼而寡言者,使爲子師。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子師,敎示以善道者”。“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 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前面是儒家的基础教育,极其正规。这里是佛门的根本教育。首先是戒杀吃素,戒杀的好处是不给新生儿结新 怨,吃素的好处,求投胎者是个没有业障的人。还要念佛,使自己心清净,与佛菩萨相应,得佛加持。其实这一切都在一句佛号中,不解释也有这些 含义,这些功效。解释后,人能理解,才容易接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多多益善。你说我还要上班,哪有时 间念佛?其实念佛最容易,没有特定时间,一切时都可以念。从早上起床,直到晚上上床。这当中只要清醒,都能念佛。只有一件事障碍念佛,就是 爱说话容易打断念佛。“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资聪明”。一切善法的极致,就是成佛。你天天用佛号加持新生儿,他能不相貌端正 吗?他能不性情慈悲吗?他能不智慧超群吗?佛号代表了佛的所有特点,用佛号来加持孩子,佛的特点都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就这么回事。喜欢看的,请您转发。不喜欢,请您多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