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燃灯 | 写在前面

 少阳手记 2020-02-28

替古言立左道,

为今人开旁门。

——少阳

我们在上一节  燃灯 | 序言  里面说了,人人心中都有一盏明灯。

人人都有佛性,自心觉悟就是佛。

有一首诗歌,就是这样写道:

生活是道场

所以,佛法就是修心的法门。

修佛,就是修心。

修心,就是修佛。

修行和生活,并不矛盾。

有些人为了修行,从穿衣打扮到居家布置,从荤素吃喝到梵香供灯,处处讲究,不一而足。

一人修行,全家反对,还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乱得一锅粥。

这就不符合修佛的本意了。

人生时时在修行,生活处处是道场。

修行不必往外求,外在修得再好,终究不敌时间。

只有内在的品格素养,才能随着时间不断涵养、完善。

而读书,是最能滋养一个人的精神灵魂。

那我们就从佛教经典开始,来读上一读。

天堑变通途

我们在上一个栏目  草堂 | 序言  里面说了,我们与儒家经典隔了一座山。

这座山,叫做“古文”。

而我们与佛家经典之间,也隔了一座山。

这座山,叫做“梵文”。

佛经的原本就是用梵文写的。

像这样的鸡肠文,我们是看不懂的。

佛经,是从古印度来的舶来品。

早在东汉时期,因汉明帝的一个梦,就进行了一次古印度西行,带回了佛像和经典。

其中,中国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四十二章经》,就在这个时候翻译出来。

自此,佛经便传入了中国。

佛法不可说

佛经从梵文翻译到中文,已有众多大德高僧完成,使佛经得以广泛传播。

而佛经的翻译,有意译和音译之分。

意译,是根据内容含义来翻译。

音译,是在汉字中找不到对应的意思,根据梵文发音来翻译。

我们看到有的佛经上面夹杂着一些意义不明的字,其实就是音译。

但就算翻译过来,佛经还是艰深晦涩,令人难以理解。

所以,大多数人只停留在念诵上,有的甚至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

像我妈一样,一部佛经背下来,可以不断句不换气,那是真厉害。

但是,你要是问她什么意思,那是答不上来的。

普通人想要了解佛经,似乎只能等着各位大德高僧的开示说法。

还有市面上流通的各种佛教书籍,会从社会、文学、历史等等不同的角度去阐释佛教和佛经。

但是,这些书籍对于佛经的解释,不是过于粗浅,就是深奥得让人想吐血。

而佛教与其他宗教相比,对哲学、心灵的研究是最深刻、最本质的。

哲学是探究事物的终极意义,所以有的人会说“佛法不可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但凡是说佛法不可说的人,都是因为自己半桶水,说不明白,才故弄玄虚。

真正通晓佛法的人,是能够深入浅出,把道理讲明白的。

《燃灯》的初衷,就是如此。

至此,《燃灯》的【前言】已经完结。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燃灯》第一卷【明心见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