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易 | 《易经》的八个模型

 少阳手记 2020-02-28

替古言立左道,

为今人开旁门。 

——少阳

我们在上一节  玩易 |《易经》的第二层楼   说了《易经》的第二级语言,就是“—”和“--”通过排列组合而得出来的

这个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搭积木。

这样,《易经》的第二级语言——“四象”符号就被搭建出来了。

既然有了初级语言,又有第二级语言,那有没有第三级语言呢?

答案是肯定的。

01

《易经》的第三级语言,就是我们常说的“八卦”。

那么,《易经》的“八卦”又是如何排列组合成的呢?

正如“四象”符号是由“—”和“--”相互搭建而来的。

“八卦”,是在“四象”符号的基础上,再搭建一层楼。

“四象”符号一共有四个,每个符号有两种变化。

以此类推……

这就形成了《易经》的八个模型——八卦。

好了,《易经》的八个模型建好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

这八个模型,究竟有啥用呢?

02

我们在前面把“二爻”比作字母,又把“四象”比作单词。

那么,“八卦”又能比作什么呢?

没错,聪明的大伙都知道了。

“八卦”,是在“四象”这个单词上的再组合,就是词组。

单词,是一个一个的意义单位。

而词组,由这些意义单位复合而成,是一种更复杂的意义展现方式。

因此,“八卦”相比“四象”,有着更加立体的表达。

03

四象,虽然“站得高,看得远。”

但是,我们要明白,这仅仅是看的一个方向。

无论近看,还是远看,始终是一个方向,只能看到一面。

而我们看待事物,只看其中一个方面,必然是不完整的,是比较片面的。

所以,才需要比“四象”更深入、更立体地看待事物的方式,这就是“八卦”。

“八卦”,代表了一种整体性思维。

相比于“四象”,“八卦”是一种在立体状态下看待事物、把握对象的思维模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