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不去的37℃,人类体温持续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

 锦诗BGMENG 2020-02-28

用不了多久,

人类可能就要“变凉”了?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测量体温几乎成了大家的日常。

而提及人体的平均温度,大部分人脑海里都会闪现出“37℃”这个数字。

多年来,这个数字在医院病房和生理学教科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认为是“正常的”人体平均体温。

但新的研究表明,这个数字可能要过时了。

37℃从何而来?

一百多年前,大家还不太清楚人体的平均体温具体是多少。

直到1851年,德国莱比锡城一位名叫温德里希(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的医生在收集了约2500人的体温信息后,首次定下了37摄氏度(98.6华氏度)的体温标准。

后来,人们对于人体体温又有了更深的了解,比如:
  • 人一天的体温波动为0.2℃ ;
  • 年轻人通常比老年人体温高;
  • 女性一般比男性体温高(这与月经周期有关)。
  • 同时,我们的体温也随着天气、身体活动水平以及是否进食而变化...
总之,人体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能保持其许多器官和化学反应顺利进行,并有可能防止真菌感染。

温度升高不利于真菌的增殖,温度每上升1℃,能感染动物的真菌物种数量就会减少6% 。

这就是为什么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其他冷血动物容易受到成千上万种真菌的影响,而能够伤害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真菌只有几百种。

但这个被广泛认为是“正常的”人体平均体温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就在一个月前的1月7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帕森内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团队刚刚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发现:

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

体温普遍下降

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众所周知,体温是和基础代谢率挂钩的,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谢会提高13%。

体温过低,可能意味着代谢不好。
 
体温高时,血流速度快,白细胞就能更加迅速地发现体内异常,把病原体扼杀在摇篮里。反之,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下降,血液流速放缓,白细胞的工作效率也随之变低。

慢慢悠悠的白细胞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异物,即使发现异物了,也很难迅速召集其他白细胞来消灭异物,导致机体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引发疾病。


此外,白细胞不仅能抵御外部病毒和细菌的攻击,还能监测到体内的癌细胞,及时把癌变细胞杀死。
 
其实,即使是健康人,每天体内也会产生约5000个癌细胞。如果其中一个躲过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幸存下来,很快就会1变2、2变4、4变8......最终演化成肿瘤。
 
据科学家推算,如果体温下降1℃,免疫力降低30%,则每天免疫系统可能会漏掉近1500个癌细胞,任其疯狂繁殖。
 
可以看出,良好的免疫系统,对外可以快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对内可以及时监测并杀死癌细胞。

但是,如果体温降低,免疫系统反应迟钝、消极怠工,病毒、细菌、癌细胞就都有了可乘之机。


人类的体温持续降低是否会对我们的免疫力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现代人的哪些生活习惯造成了这一演化结果?

如果你对人体机能的不断变化感到好奇,如果你想探知基因进化的秘密,这5本书给你关于人体的全部真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