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越王墓顶石板重3.6吨,是如何运上去的,专家说:用了笨方法

 历史解密坊 2020-02-28

在广州有一座著名的帝王陵,即西汉南越王赵眜的陵墓,而且现在原址上,还建成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但让很多游客都感到疑惑的是,南越王墓顶上有一块重达3.6吨的石板,古人在没有任何起重设备的条件下,是如何铺上去的呢?如果您想知道答案,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象岗山是广州城区的一座小山丘,海拔只有40多米,是当地居民踏青纳凉的好去处。在1983年,有关部门为了开发城区土地,准备在象岗山上修建一栋公寓。从6月开始,工人们就对象岗山进行施工作业,还将整个山头削掉了17米。一开始,工程都很顺利,结果一个多月之后,开挖掘机的司机师傅在挖地基的时候,结果挖到一块石板,掀开石板,下面是一个黑乎乎窟窿,就像是地下防空洞一样。

工人们拿着手电往里面照,发现墙壁上有壁画,而且还散发出一阵阵腐物的味道。工人一下子就惊住了,他们推测下面或许是古墓,便打电话,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的博物馆。当天下午,博物馆的专家乘车赶到象岗山,然后穿上工作服下到深坑中进行查看,最后确定是西汉墓,而且墓葬规格还不小。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象岗山的工程暂停,考古专家们对汉墓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并且在清理过程中还发现一枚金印和一枚玉印,分别篆刻有“文帝行玺”和“赵眜”等字样。据此,专家们也就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即西汉南越国第二代君王赵眜。如此一来,专家也都欣喜若狂,寻找了数十年的赵眜陵墓终于在象岗山发现了,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既然是帝王陵,随葬品肯定异常丰富,墓中不仅有数百件青铜酒具和乐器,还有数十件铁制的兵器和铠甲,然后玉器,金器和丝织品等也都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在这些随葬品中,有两件是最值得一提的,一件丝缕玉衣,是我国目前现存最早,最完好的一件;另一件是装在金盒中的彩色石头,专家们经过化验确定,它们是史料中记载的“五色药石”,也就是所谓的“长生不老药”。

丰富的随葬品让专家们咋舌,但墓室的构造却让专家们感到惊奇,因为墓室的四壁和顶部全都是方形的条石,累计多达750多块,而且每一块条石都有1-2吨重,古人是如何开采的呢?当时又没有任何的起重设备。更让专家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主墓墓室顶上有一块5.5平方米,重量约有3.6吨的巨大石板,基本也相当于一台家用轿车的重量。专家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古人究竟是用了什么样巧妙的方式,才将这块巨石铺在2米多高的墓顶之上。

在一开始,专家们怀疑石板是在从象岗山就地取材,结果通过科学鉴定才发现,墓室的条石和象岗山的石头不同,前者是红色碎屑岩和火成岩,而后者是变质石英砂岩。既然如此,那墓室的条石又来自哪里呢?后来,专家们通过查阅地质资料,发现碎屑岩和火成岩采自莲花山,可是莲花山到象岗山有100多里,很显然这是一件大工程。古人既然能将巨大的石头运输百里,那就一定有办法,将其铺设到墓室的顶上,究竟是什么巧妙的办法呢?

专家们经过研究,得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案。首先,古人在象山上利用树木搭个架子,并固定好绳索,然后从山顶到山脚铺设木轨,将石板放在木轨上,让人拉至象岗山的山顶。虽然当时没有起重设备,但是有足够多的劳动力,本着人多力量大的原则,就可以用蛮力加巧力的方式,用悬着绳子将石板提起来,然后一点点地下落,放到墓室的顶上。需要注意的是,条石并不是从墓里面铺上去的,而是从外面搭上去的,并且这也是修建墓室的最后一道工序。

通过南越王陵墓,我们不仅能解读和探索南越国的历史,同时还能见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现如今,南越王博物馆也成了广州彰显历史的圣地,不仅遐迩闻名,很值得去游览,因为在游览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