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生向母亲要4500元生活费被拒,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多少才够?

 苍木先生 2020-02-29


教育最大的成就是什么?除了教基本知识外,更应该是教育学生个人能够独立自主,对家庭能挑起重担,对社会能肩负该有的责任。虽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至少要有担当。

而今的教育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学生压力大山,而且因为成绩的压迫使得很多学生除了学习,其他方面就是白痴。大学生嫌生活费少埋怨父母,因高消费网贷被逼自杀,虽然这些不是普遍,但也说明当今大学生整体素质在倒退。

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也是离开父母,却很少有吐槽父母生活费给的少,当然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但更多的是,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力更生的想法,毕竟父母供养一个人上大学很辛苦。

勤工俭学、节衣缩食,是那个年代大学生活的主题,谁也不会想攀比物质的多少,更多的是想怎么学好专业知识,以报答父母的养育和祖国培养。不要说大学生,就算是留学生,有几个是没有刷过盘子洗过碗呢?

但在现在的中国,那些初入大学的所谓天之骄子,不再认为勤工俭学、刷盘子洗碗等自力更生是光荣的事,反而认为是很丢面子的事。大家比的是,谁的电脑、手机、化妆品更贵更好,谁的生活费更高。

许多天之骄子都心安理得的向父母伸手要钱,然后开开心心的花天酒地,一旦父母不能满足愿望,那就吹胡子瞪眼、歇斯底里,甚至为了满足高消费,不惜像网贷公司借款,被逼的走投无路,最终还是父母买单。

不可否认,即使进入大学,学业同样紧张和重要,但毕竟都已经长大成人,能自力更生当然更好,如果会影响学习,伸手向父母要必要的生活费也是情有可原的,但不要把父母辛苦赚取的钱当成自己享乐的资本。

正值开学季,生活费自然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呢?作为学生家长,他们又是如何看待生活费的问题?他们能接受自己孩子一个月最多用多少钱?

近日,一个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但却遭到了母亲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认为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母亲太不近人情。

该女生还表示,在高中的时候,母亲特别大方,给自己补课什么的补习班经常是4000、6000的都不带眨眼的就给自己。反而是到了大学,每个月就给2000生活费,弄得自己每到月底就要去吃食堂。

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到底多少?不同地方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学生反映,一个月的生活费在1500-2000元左右,也有少一些的,也有3000一月还不够的。如果仅仅是吃饭和日用品、衣服之类的,那基本能满足需求。

根据挖财记账发布的《2019大学生消费报告》,大学生月均生活费超过2000元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和杭州。也就是说,在非一线城市,一般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是足以满足大学生基本生活,当然娱乐节目多,自然不够用。

另外,在消费上,男女学生也有差别。并非大众印象中的男生更省钱,反而是他们消费更多。在购物方面男生偏爱的数码产品价格高,更有不少男生喜欢玩游戏,这也是不小开销。

餐饮消费和人情交往,是男生开销最大的两个支出。如果有谈恋爱的话,男生因为面子问题,大多都要替女生支付不少费用。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男学生的每个月生活费超过3000元还是少数。

如果只是食堂吃饭,那每个月的生活费并不多。该女生2000元不够的原因,是不想在食堂吃饭,但这就能作为2000元生活费不够的理由吗?像这样的学生在逐日增加,因为他们在宠溺中长大,没有受过苦,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父母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他们辛苦赚来的,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多大的家底,用多少钱。家庭情况怎样就适应怎样的生活,毕竟还只是一个学生,不要和别人去攀比,学业有成才是将来的立身之本。

在自己承受能力内花该花的钱,不要抱怨父母为什么不给你那么多钱,要想想你为家庭贡献了多少?作为大学生,已经成年了,不要还是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讨要,要有担当,要学会自力更生,这也是将来进入社会基本的生存之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