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为什么总会有摇摆不定,“墙头草”的性格呢?

 苍木先生 2020-02-29


经常有人会说:每当遇到事的时候,左思右想后,总是会拿不定主意,觉得这个可以,那个也不错,想法摇摆不定,像墙头草一样,一会东一会西,犹豫不决,自己想想都有气,可为什么会这样呢?

放在以前,评价一个人的为人,说一个人是“墙头草”,大体就是在损贬一个人,多指见风使舵、左右逢源的两面派,或者说他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两面三刀的人。

如今,墙头草的含义已经变得柔和多了,至少没有以前那么恶毒,甚至还带有一些自嘲的意味。“墙头草”也就被说成举棋不定、拿不定主意、做事不够魄力的人。

生活中,面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考虑的方法不同,追求的结果也不一样,下决定难免就会困难。现在与以往不同,一件事往往不是简单的考虑当下或个人的利益,还需考虑到许多其它的因素。

所以,在遇事的时候,身为旁观者,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用“墙头草”判断一个人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正如经济界那句非常著名的论断: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所以,当你认为他是“墙头草”的时候,可能是他在不同时候,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所以你也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在他那个位置,你是否也会如他一样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呢?

其实,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正好说明他在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盲目的跟从别人的意见或胡乱的选择。只不过他可能考虑问题慢一点,或者是还没把利益想清楚而已。

小明喜欢喝酒,恰好公司聚会又有领导需要陪酒,领导是个爱酒之人,小明拿着酒杯左右为难,过去和领导喝吧,领导会高兴,可医生建议他少喝;不过去吧,感觉少了一个和领导亲近的机会。

小明的摇摆不定只是还没有衡量清楚,怎么能把喝酒的利益最大化,他的拿不定主意,其实就和“墙头草”是一样的。喝有喝的好处,就想过去;不喝有不喝的说法,可以不过去。

小明去不去和领导喝,都没有问题,从他自己的角度,或者从同事的角度,都有可以挑剔的地方,也都有可以理解的地方。站在同事的角度,可能会说去喝是为了巴结领导;如果他不去,而同事知道他不能喝酒,那就又是有性格。

社会越来越发展,思想和行为的包容性也越来越高,各种标新立异的独特行为和想法,都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任何事情,已经不再是只有一个答案,多种不同的选择才是最能符合各方利益的选择。

大多数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一个方面着手,都只是管中窥豹,难以做到全面的认识和解读。此时,还是要多做一下多思考、少说话的“墙头草”,不要自以为是的认为知道事件的整个真相,就毫无顾忌的大放厥词。

殊不知,片面的理解事物后就义正言辞的发表言论,不但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赏,反而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沉不住气,一个虚浮的人。真正有能力的人都是三思而后行,而不是什么都不懂就当出头鸟。

当然,多思而不能坚定的下结论,成为这种“墙头草”也是有原因的,一是自己性格上的胆怯和懦弱,害怕下决定后结果不好要承担责任;一是自己的知识储量不够,不能快速判断出哪种决定更利于自己和相互合作的人。

由此而来,要避免出现做“墙头草”的情况,根本方法还是在于自己,要多学习、多思考,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形成独立完备的三观。这样,再遇到问题时就不会感到纠结,也能很好的做好决定。

当然,这个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任何事情都应该抱有谨慎的怀疑态度。正如科学一样,正是对任何事都打一个问号,才有了科学的不断进步,怀疑,是科学进步的阶梯。

现实中,“墙头草”性格的人很多,人云亦云,毫无主见,好赖不分。在前行的途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人,只要认清真面目,站在他的立场考虑,带着理解的态度,做好自己,随他去就行。

你我都只不过是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中,渺小毫不起眼的一棵小草,在风雨来时,难免会有经受不住时候。但是,即使是草,也要向地下扎根,不要感受到一丝威风,就迫不及待地随风飘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