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谨记,千万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

 苍木先生 2020-02-29

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教育程度不同、素质不同、性格不同、信仰不同,因此导致个人观点也会不同。观点不同,难免就会发生争辩。争强好胜,认定自己的正确是人的共性,许多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都会面红耳赤与他人争辩。

争辩,是生活中的常态,每个人或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都与他人发生过争辩。但大多数争辩过后,并没有意料当中的好结果。与亲人争辩,伤了感情;与朋友争辩;伤了和气;与爱人争辩,疏远了关系。争辩,并非好的现象。

说起争辩,作为一个思辨者,庄子一生经常与人辩论,但是他却说:大辩不辩。也就是说,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辩。大多数争辩,争输了是输了,争赢了最终也是输了。所以,对待有些人,不必争辩,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

争辩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与同类人争辩,一种是与不同类人争辩。与同层次人争辩,大多还是可以,大家的眼界、胸襟相差无几,这样的争辩可以促进大家共同进步。最终会在争辩中碰出火花,得到理想的结果。

特别是对一些科学研究上,虽然彼此的观点会有不同,但往往会从彼此的观点中汲取养分,不断完善自身观点,取得进步。正如爱因斯坦刚提出相对论时,并非所有人都认同,那不同观点的科学家在相互的争辩中,让科学得到了更大的进步。

那些读书成绩很好的学子也是如此,虽然彼此对同一题的解法可能不同,进而引起争辩。然后,有从对方的方法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解法,让自己的解法更加完善。这也就是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同一类的人交往更顺畅。

与同一层次的人争辩,还会有促进作用;而与不同层次的人争辩,则是一种无谓的消耗,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还让自己心情不爽,最终伤己伤人。不同层次,大家观点不同,你说服不了他,他也说服不了你,就那样扛着。

如庄子在《秋水》篇里讲: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说天。不要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们没有冬天的经历,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冰,与它们谈冰这纯属浪费时间。同样,井蛙只呆在井里,只能看井口的天,哪里知道天的广大。

对于不同层次人争论,不仅道家庄子有相关论述,儒家孔子也有相关说法。孔子曾劝戒弟子,不要和春生秋死的蚂蚱谈论四季。蚂蚱生命短暂,与夏虫一样,没有春夏秋冬概念,和它谈四季的更迭和变化,那无疑对牛弹琴。

正如你在弹一曲美妙的音乐给知音听,却只遇到一头吃草的牛,它能听懂吗?它不知道你弹得是什么?它的摇头晃脑,你也不懂是什么?不同层次,沟通不了,也解释不了,去争辩只能让你徒增伤感,费力不讨好。

你走南闯北,接触各地民俗风情,知道有多少与自己所在地不同,也知道有多少是相去甚远,你与一个从没离开过出生地,且没有任何知识的人讲,他未去过你到过的地方,不知道你读过的书,不认识你遇见的人,你说的他能认同吗?

隔着太多的障碍,沟通就是一场漫长的无用功。来源于两个世界的人,沟通的障碍往往犹如牛郎织女相隔的天河,只能遥望,而不能言语。与其浪费口舌和伤害彼此的感情,不如微笑的沉默以对,以不争而争。

老子的《道德经》里讲: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真正厉害的人,没有那么多闲工夫辩来辩去,他们都在笃实地行动。你站山巅,告诉他前面是一片海洋,他却只是在半山腰,能看到满目的荒凉。与其和他辩论,不如朝着大海前行。

有大辩之才的韩非子,与同门师兄弟的李斯因观念不同,争论过多少次,最终韩非还是死在李斯的陷害之下,虽然有李斯妒忌韩非才能得原因,不可否认,多次的辩驳和观点的不同,伤害了彼此的感情,李斯背后下刀就成必然。

内心丰盈的人,从来都是活在自己的心里,从不在乎别人的争辩的话,也从不活在别人的眼里和口舌当中。别人说两句就急得跳脚,要和别人争论,想争高低上下,多半还是内心不够笃定,心智还不够成熟。

人活着不在自己说了什么,而在于自己做了什么。能说会道,巧言令色的,并不见得是什么能人。况且,很多道理并不是辩论就能辩的明白的。就如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兵法辩论、纸上谈兵厉害,到行动上,就让白起坑杀40万士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气争论不休,不如踏实去做。说得再好,不如行动一次。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遇到不同层次的人争辩,那就尽快同意他的意见,只要认定自己是对的,就不要多说,时间,会给出正确的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