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缅甸华人】 三代不改乡音

 YT彩云之南 2020-02-29
爱是有故事的... 06-29 22:07

【1】缅甸华缘

说来有趣,我在德国的时候虽然自称是个导游,实际上也没带过几个团,但是竟然因为说英语的关系,带过一个缅甸团(团里面很多缅甸人不会德语和中文,要求英语导游讲解)。认识了来自缅甸的华人艳存夫妇。

佛说: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我与艳存一定是有些缘分的,因为德国一别从未想过今生会再次相遇。可是刚好在我结婚9年纪念日这天,我去了缅甸瓦城Mandalay,这里是艳存的故乡。

社交软件有哪些2019社交App下载!
广告
图片

上一次在德国见到艳存她还是个新婚燕尔的美娇娘,这次在万里之外的缅甸再遇见她,她已经升级做了妈妈。

艳存是第三代缅甸华人,爷爷辈在国民党时期来缅甸做生意讨生活。发展到今天,艳存的家族与很多在缅甸的华人家族一样,是当地的富贾人家。

以前觉得华人这两个字跟我没什么关系,我是中国人。这些年行走江湖,突然有天我也意识到,可能我也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华人。

世界各地都有华人,但没有哪个地方的华人比缅甸华人让我更加印象深刻。

【2】缅甸豪宅

艳存的家在瓦城中心地带,小车驶入她家院子的时候。托马斯与我说是不是住在学校单位里?然后我们就发现,在缅甸这样一个穷到没裤衩的地方,竟然有这样的豪宅大院。

艳存的家是我在缅甸旅行一个月里见过的除了佛庙以外最奢华的建筑。有佣人、保姆、厨师、园丁的豪门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我突然想起带缅甸团那天,同行的一个朋友跟我说:“缅甸能来欧洲的团,个个非富即贵,不是军政府的人就是商贾大户”。我这才意识到,原来我不知不觉中和土豪交了朋友。

但是这些都不是我想说的重点。听艳存和她的父亲将自己的发家史,看缅甸华人办的报纸上各种华人的项目。我深深的为他们骄傲。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缅甸很少有华人从政,几乎清一色经商。最开始的时候从各种小摊小贩的生意做起。靠着勤劳和智慧,缅甸华人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我后来又接触了很多其他地方的缅甸华人。发现他们与缅甸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对教育的重视。

这些华人来缅甸百年,从来没有忘记过孔夫子的教诲: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缅甸最大的殇就是童工的泛滥,很多家庭没有钱,也不想让孩子受教育,很多很多几岁大的孩子就开始在餐馆里打工谋生活。

但是华人的孩子,除了要上缅甸人开的缅文学校,还要同时上华人自己举办的华校。

缅甸中文报纸

正常缅甸学校早上八点上学,艳存和其他的华人子弟要早上五点半带着蜡烛去华校学习(那时缅甸很多地方不通电)。华校是华人自己组织办理的,那时候用的是台湾版的教材,除了学中文,同时也学其他科目。下午五点缅甸学校放学,又要再继续去华校上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