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对峙,兵戎相见,战争的双方常常并不处于单向制约的因果关系中,而是处于彼此消长,相互转化的阴阳关系中。正如范蠡所说的那样:“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阳至而阴,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在这里,没有直来直去,而是迂回和进入。直线的思维要不得,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而只有寻找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正所谓“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当这种“阴阳不测谓之神”的阴阳纠缠的思维形式进入到战争的战略战术研究,就出现了《孙子兵法》中的强弱、虚实、远近、真假等范畴。正所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视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扰之,卑尔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功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正因为此,中国古代的很多军事家,比如孙武、范蠡、孙膑、韩信、赵奢,都是善于运用“阴阳”之间的这种相反相成、此消彼长的关系来分析战争中的刚柔、奇正、攻防、主客、虚实、劳逸诸种矛盾因素,有的甚至直接运用《周易》来推演兵法。
阴阳观念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本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关键是要看这种思维向何处运用和延伸。就好比火药的发明,我们既可以用来开山辟路,也可以用来烧杀抢掠。阴阳观念也是如此,它在自然领域运用中运用,我们顶多会说它不科学,但在战争领域就不一样了,它立即换了一个面孔,变得残酷无情。因为在这场游戏中,赌注不是别的,而是人的生命。
《孙子兵法》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正因为此,战场估计是世界上最卑鄙的地方了。之所以卑鄙,是因为战场上没有父母,没有兄弟,没有朋友,没有人情,更没有道德,唯一有的就是生死。抛开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不谈,单就战争本身而言,战争将人性中的恶全部暴露,同时也将人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所谓“以奇治兵”,说得就是要出其不意,不按常规方式出牌;所谓“兵以诈立”,则是说,弥漫在战场上的都是谎言,没有一丝的真实。总之一句话,战争是一个没有游戏规则的游戏。
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襄公向来主张以德治国,推崇仁义。但就是这样一位仁君,历史却送给他一个绰号——“蠢猪式的军事家”。因为他将治理国家的原则用于了领兵打仗,最终导致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据韩非子的寓言集《外储说·左上》记载: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涿谷上。宋人既成列矣,楚人未及济。右司马购强趋而谏曰:“楚人众,而宋人寡,请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击之,必败。”襄公曰:“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右司马曰:“君不爱宋民,腹心不完,特为义耳。”公曰:“不反列,且行法。”右司马反列。楚人已成列撰阵矣,公乃鼓之。宋人大败,公伤股。三日而死。
历史往往是无情的。战争,尤其是古代社会中那些为争夺统治权力而互相厮杀的战争,总是要彻底撕掉那块“仁义道德”的遮羞布,以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展示于世。于是乎,恪守“军礼”信条,奉行“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原则的宋襄公被不讲信义且又实力强大的楚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亏输,成为战争舞台上的完败者。
战场估计都是小人的天下,是一个把“恶”赤裸裸地表现为“恶”的场所。难怪马基雅弗利说“政治无道德”。在这里讲道德,简直就是迂腐。《资治通鉴》载:公元前340年,商鞅帅秦兵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率兵迎敌。商鞅当年曾在魏国效力,与公子卬相交甚厚。于是商鞅派人遗书于公子卬:
“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意思是说,我原来和公子您是至交,现在却是各为其主,兵戎相见,实在不忍。我很想和公子您见面谈一谈,最好能把手言和,互相罢兵。这样做不仅不伤害我们之间的情谊,对魏、秦两国的百姓也是有好处的。天真的公子卬竟然相信了,“乃相与会。盟已,饮。而卫(商)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
就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打败了重情义的君子。胜者为王败者寇,这就是战争所带来的强权逻辑和霸道哲学。齐鲁之乡的宋襄公以仁义治国,本是一件令人尊敬的事情。可惜,他将自己的原则过分放大,用其指挥战争,最终遭人诟病,授人以笑柄。公子卬何尝不是如此?重情谊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把情谊用在了不合适的场所,才遭了商鞅的暗算。
每个领域都有其所适用的思维原则,应该划开界限,不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地捆绑在一起。而中国的文化却在本根上很难理清楚其中的是非曲直,阴阳思维四处撒播,使得精华与糟粕并存,珍珠与泥沙同在。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是一个天真的梦想,而老子的“以正治国,以奇治兵,以无为取天下”的警告更是成了千古绝响。
中国的阴阳思维借助战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反过来又渗透到了治国、人事、管理等其他社会领域,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太多的交际“兵法”、处世“兵法”、管理“兵法”、仕途“兵法”……不知道有多少“厚黑”、权术、阴谋诡计和尔虞我诈与这些所谓的“兵法”有关。翻开中国历史,中国人把太多的精力和才华都浪费在了人际关系的算计上,用在了权术的平衡上,以至于造成了大面积带有杀伤力的“内耗”,使得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几乎丧失了向外突破的力量。这估计正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大力反省的地方。
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是谬误。此话不假,真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下面讲到中国传统中的谋略之学的时候,我们也许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