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整个世界都对你不好?

 苍木先生 2020-02-29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看起来过不起的坎,总会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事,总会见到一些让自己心中愤懑和不平的人。于是我们开始抱怨,上天对我们的不公,渐渐的愤怒,然后对世界失望,再到彻底绝望。

可是我们是否有静下心来想过,为何总是只看到了眼前的不好,或者去跟外边光鲜亮丽的别人去对比,却看不到背后甚至一些角落里,其实还有许多比我们更惨的人和事,也看不到他人为亮丽而作出的努力和付出。

其实,总感觉世界不公的人,即使有一个很好的消息,他也在抱怨。这是他的风格,他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对任何人都没好话,他坚信整个世界都在对着他干。老天在他的黄金年华里欺骗他,在剩下的时光里还要欺骗他。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都如意,总会有沟沟坎坎。在困境中看到光明,也要对自己的生活知足,但对于有些人来说,从来没这种乐观和豁达的想法。如果有人对他好一点,他就会觉得应该,一旦一次对他不好,就认为别人的错。

要知道,一个陌生人,甚至亲人,都没有义务全心全意为你付出。可以说,对你好是情分,不对你好才是本分。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都不欠谁的,他人没有必要为你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或原则底线。

对于他人给予的关怀和帮助,应该算是一笔飞来的财富,因为这原本就并不属于你的,只是他人情感的付出。他人的关怀和帮助,本应心怀感恩,然而一些人总认为那是应该的,不帮反而就是对不起他了。

年轻人在城市打拼,因为孤身一人,所以常帮助附近的一个乞丐,天天施舍一些食物给他,后来年轻人成家立业了,需要考虑自己家的生活,因此对乞丐的施舍就好了。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乞丐却心有不平。

乞丐找到年轻人,质问他为何施舍的食物减少了。年轻人告知乞丐,自己成家立业了,需要照顾家人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余财再天天施舍了。乞丐非常愤怒并呵斥年轻人,为什么拿自己的东西去给养别人。

乞丐忘记了,年轻人与他本就没有任何关系,年轻人曾经施舍他,是因为看他可怜而且自己有余财,这是情分。后来年轻人成家了,需要照顾家人,不再施舍乞丐,这是本分,他本就没有义务照顾乞丐。

现实中,往往有那么些人,把他人给予的帮助当成理所当然。我弱我有理,我穷我有理,总之有各种方式为自己无条件向他人索取找借口。跳广场舞活蹦乱跳的到公交上就需要他人让座,理由:年纪大了身体弱。

来自贫困的家庭,别人就需要救济他,一旦不救济,就是对不起他,就是看不起他。俗话说:救急不救穷。别人的帮助只是让你度过难关,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别人的成功都是付出努力得到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现实中见到的一些人,就天生带有这种乞丐气质。总是能看到尘世中悲观的一面,内心缺少乐观的种子。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都对他不好,全世界都对他有所亏欠,坚信别人总是在针对他、歧视他、看不起他。

我们总能从这些人常用的词汇就能看出他们对生活的悲观和厌恶,谁谁得好还是不好、谁谁是靠老子才能走到这步的、谁一无是处、无良老板、黑心资本家、无赖、混混等等,仿若他的世界就是一片黑暗。

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里,如果大量存在这种思维的人,那将是相当大的麻烦及可怕的事。任何正向促进的举措都会被当成负面事件看待,会不停的揣测这个举措的动机和最终目的。

如果认识的人或朋友或同事或亲人里有这样的人,也是非常麻烦的。他有问题你不能说,稍微有一点不如他意,就要抱怨你不公和对他不好、看不起。你有问题他不当面说,私下里嘀嘀咕咕,事情做不好,又推卸责任。

其实,悲观和乐观的人存在都很正常,但是要注意自己情绪和想法的表达。一个悲观的人如果能认识到自己的特质并且表达恰当,适当排解完了还得靠理性把自己拉回来,深刻明白抱怨不解决问题。如此反复,人就不抱怨了。

这个世界,很多人都是以自己的价值观来看别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自己不再变成这样的人。只是尽量提醒自己少一点抱怨和牢骚,不要成为这样的人。这个世界不总是由悲观构成,要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