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偷钩者杀,盗国者为王候

 苍木先生 2020-02-29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出自庄子的《庄子·胠箧》,大意是说:那些偷了一个带钩的人要受惩罚处死,而盗窃一个国家的人却做了诸侯。诸侯之家有仁义之名,那不就是剽窃来的仁义圣知吗?

从庄子的故事来讲,窃钩者,也就是一个偷鸡摸狗之人,被世人称之为贼,被人厌恶;窃国者,为诸侯,为英雄,为元勋,为领袖,被人称颂。难道犯一个小过错要受刑罚被诛杀,而犯大错者却能成为王侯,这就是所谓的圣人之道。

对于小偷小摸,人们自然恨之入骨,见之喊打;然而,对于窃国者,就难得看到几个人会愤怒了。人们在这方面真的很奇怪,既统一,又矛盾。比如说,某某偷了邻家的东西,被抓住免不了被狂殴一顿,要么送去坐牢,更要受尽千夫所指。

然而在某一时期,政权动荡,国家不宁,将军杀人,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人们又公认这是英雄,是元勋,是领袖了。细想来,总有点耐闷,有点无奈。一将功成万骨枯,有时杀戮并非正义,杀人者,窃国者,都会受到一些人尊崇。

世间的名声,与成功相关,与所处的地位相关。杀人狂魔希特勒,为了权力,让世界陷入困境,但依然有很多人崇拜他。他曾经掌握极高的权力,拥有无数的追随者。另外一个杀戮狂魔从东方到西方,以落后文明征服先进文明,在冷兵器时代杀戮滔天,杀的人比希特勒更多,让世界文明都退步,却也同样被许多人认为是英雄,是领袖,是天骄。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由不同的人群看,也许结论不同。现实中,对待弱者最多的也仅仅只是同情,大多数人向往成为强者。对弱者,更多的是认为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弱者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实际的好处。对强者,权利拥有者都是极端地崇拜,强者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权力和利益。

在这个世界的一些时候,有时做对做错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做得多大,够不够影响力。做得小,影响小,自然按所谓圣人之道,那些既定的制度来惩治你;如果做的足够大,轰动一时,影响深远,那结果往往会不同,既定的制度会因你而变,甚至你成功了,可以重新制定制度。

在乱世,杀一人是犯罪,杀万人能成为将军,杀千万人就能成为王侯。大多杀人者并非正义,结果却是如此,同样是过错,得到的结局不同,因为做法不同,因为程度不同。任何事情,做到极致,效果都会有差别,同样的一件事,做一天是正常,如果天天做,年年做,你就能成为能手,成为专家。

人终归有私心,有欲望,当他人所做的事触及自身利益,影响小,自然要消弭于无形当中,让利益得到统一;影响大,只能进行权衡,让双方都得到利益,使得利益得到最大化。很多时候,窃钩者诛,破坏的是当权者既定的利益分配制度,窃国者,不是不诛,而是可能引起动荡,甚至两败俱伤,最终可能失去利益,当实力的天平出现变化时,窃国者也同样落下凄惨下场。

大自然与人世间不同,会有生存的争执,大自然却不偏向,更没有利益分配,给予老虎锋利的牙齿,就会给鹿善于奔跑的长腿。给予老虎统领山林的权力,却没有给予老虎强大的生育能力,没有哪个可以独享大自然的一切,给你一种能力,就要剥夺另外的能力。一家独大只能让生态出现紊乱,最终整体的崩溃。

权力的纷争,利益的争夺,让人丧失了作为大自然一员的本性,忘却作为人基本的道德。杀人者,人恒杀之。希特勒们虽然占有过广阔的土地,强大的权力,最终还是避免不了死亡的结局,岁月的流传,终将还人间一份清明。窃钩者诛,窃国者同样也逃脱不了命运的车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