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资治通鉴》(22)子思谏卫侯

 山乡武侠 2020-02-29

读《资治通鉴》(22)子思谏卫侯

翁武侠

上面的人有时说话,可以肆无忌惮,随意发挥,天马行空,下面的人有时说话,更多的是察颜观色,揣合逢迎,小心翼翼。无他,坐的位置决定了你该说什么样的话和你该怎样去说话。

你看这个卫国的国君卫侯,一次就提出了一项计划,是一条什么计划呢?其内容没有披露,但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计划。为什么呢?书上写了四个字“言计非是”,就是一条明面人一听就觉得是十分不正确的计划。作为一位国君,整天呆在宫里,花天酒地的,不明不白的计划也肯定不是一条两条的事情,馊主意坏计划在他那里可能就是一个常态。

你书上说卫侯提出的计划不是一个好的东西,但卫侯的臣子们却不是这样想的。大家众口一词,可能还捧出一堆谄笑地说:大王所提计划极是极好极正确。和者,赞者,聚集于一朝堂,阿阿热闹一阵子,争先恐后表现积极,生怕大王看不到自己的表现。臣子兴奋,国君也是十分高兴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嘛。

子思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心忿地说:“我看这个卫国啊,真的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不像个样子!”

同为臣子的公丘懿子一听子思此言,觉得子思的言语来得突然,来得有些陡,很有些不解,就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怎么能这样说呢?”保持一致惯了,紧密团结惯了,顺着随着惯了,公丘懿子对子思的言语是有很多的不解和疑虑的。

子思回答说:“我们这个君主往往自以为是,认为自己高明无比,正确无限,对大臣们的意见一点也听不进去,常说三道四的横加阻拦和斥责,使得大臣们也不便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了,只得顺着大王的话来说了。今天的事情,更加的使人气愤,大王提出的计划明明漏洞百出,可我们的大臣们不辨是非,不识道理,一味的附合谄媚赞语不断。而这样的表现和氛围,我们的君王却乐于接受,我们的大臣却乐于表现,大家沆瀣一气而毫无自觉。这样下去,君主昏暗,臣下谄媚,长此以往,必定是百姓不满意,必定会国将不国。”

子思的此番言论是十分直接和犀利的,君主自大不行,不纳谏听劝不行,臣子不辨明是非不行,茫目附合只会说奉承话更不行。如果都不认识不改正,那这个国家是要完蛋的。

可能子思越说越气越想越憋不往了,就直接上前与卫侯对话,一出口就是一句惊魂动魄的语句:“大王吔,您这个国家会一天不如一天的!”

卫侯一听,大惑不解,犹如一大棒从天而降并打在了自己的头上,他赶忙问道:“你何出此言?”

子思说:“大王啊,您平时总是自以为是,听不进下面一点不同的声音,这样一来,下面的人也不敢也来想在您的面前说话和提意见了,都顺着您的话说随着您的意走。有样学样,他们也学您一样,在国人和老百姓面前,也是一个自以为是的样子,老百姓也来个不闻不问或者来个临时的奉承和恭维。久了,这个国家的风气就是,虚伪成风,阿谀成市,君臣都自视贤能,下面又奉承一片,说假话的有官做,说真话的会遭䄃,这样的局面,国家怎能有一个好的日子。就象《诗经》中说的:‘都称道自己是圣贤,乌鸦雌雄谁能辨?’这说的不就是您们吗!”

子思直言,出于自己一时的义愤,病重下猛药,对不堪之事不平之事不对之事,必须直言猛语,必须直面鞭挞。在子思的抨击下,卫侯心里肯定的是不舒服不痛快,因他的经历和体会,可有着千百年的沿袭,他,只不过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历史习俗的继承罢了。那里不是君贵臣尊,那里不是上行下效,那里不是颂声起伏……。

管他卫侯听没听进去。看子思之言,还是有理的。做自己,不能太傲,做自己,不能太自卑,做自己,要心胸宽广,做自己,要真言诚心。如此,才能有见解,有自我,有自己的一块天地。国之天地,当治之明,言之广,诚之行。

2020年2月2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