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半生飘泊半生愁 2020-02-29

上海是一个相当包容的城市,用老姐的话说,“昨天虐你有多狠,明天就会爱你有多狠”。上海的魔幻是一言难尽的。作为改造项目的爱好者,自然少不了开发一下魔都的出色的项目。

面面俱到,尚且不能,仅仅是抛砖引玉,让同行者能找到学习进步的方向。

如果有更好的项目,欢迎留言,小编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上生新所

上生新所是万科在上海核心区域的首个城市更新项目。项目位于延安西路1262号,地处“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盛名的新华路历史风貌区。由孙科别墅、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海军俱乐部3处历史建筑、11栋贯穿新中国成长史的工业改造建筑、4栋风格鲜明的当代建筑共同组成。项目改造后定位:集文创办公、购物娱乐、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开放式国际文化艺术生活圈。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西康189弄购物中心

上海西康189弄是国际上第一个运用四维全息声音系统的商场,拥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占地面积6157㎡,总建筑面积3.88万㎡,共有11层,单层楼面面积3000㎡。该项目总投资约10亿人民币,位于上海普陀区西康长寿商圈。项目目标客群及主题定位:西康189弄的主题是音乐体验馆,主打社交及生活体验。辐射周边3-5公里的消费群体。

上海西康189弄商场由荷兰建筑设计事务所UNStudio负责建筑设计,曾被《AD》杂志评为世界最美购物中心,亦获评为2017年MIPIM Asia Awards最佳零售项目金奖。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

上海K11 项目坐落于上海淮海路的黄金地带。项目秉承品牌“艺术·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相融合的核心价值,上海K11全力打造最大的互动艺术乐园、最具舞台感的购物体验、最潮的多元文化社区枢纽,365天的不间断互动活动更将开启K11的创意之旅,令艺术欣赏、人文体验、自然绿化以及购物消费之间产生一体化而微妙的互动作用,为市民及旅客带来前所未有的独特五官享受。

上海K11是K11品牌在国内的首个艺术购物中心项目,K11之名就取自东方哲学中的“虚实共生”,K11标志的圆点则寓意着可以自由组合与序列生长。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世茂广场

该项目是当代国内购物环境需求转变的缩影,其设计更在城市更新领域树立了业界典范:通过扩充空间功能和重新规划流线,可以让大体量商业建筑以新的面貌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和市民的生活。建筑位于上海著名的南京东路购物街端头,俯瞰人民广场的绝佳景观。设计概念是“剧场”,设计师将顾客赋予三种不同类型的“角色”:游客、观众与演员;而建筑则被定义为剧场的前厅、观众席和后台。在建筑外侧,一组飞天梯犹如红毯让人眼前一亮,将南京东路上的游客直接送至世茂广场的三层平台及主入口;而另一组飞天梯则可引导顾客直达五层:“包厢”。

游客:红毯式的飞天梯主要为吸引游客走上体验之旅。游客们在每条“红毯”上都可以欣赏南京东路和人民广场的风光,这组飞天梯昭示了建筑最初的设计特色,致敬其沿对角线对称的平面布局。飞天梯同时为世茂广场赋予了城市观光的功能,它不仅仅是购物的场所,更是一处能让人们尽享上海多元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

观众:设计将世茂广场定位为城市生活目的地而不仅是零售商业场所,这是吸引另一类顾客——被想象为“观众”的上海本地居民的关键。因此,改造后的商场在五、六层引入了数家高端餐饮酒吧。新设立的首层入口导向一个引人注目的中庭区域:该中庭的侧面置有竖直的木栅板,并点缀以LED光柱,有效延展了空间的纵向尺度,将明亮的视野、开敞性和戏剧性注入此前亟待提升的空间。此处的直升梯将就餐的顾客直送至楼上餐饮区,而无需寻觅扶梯。

演员:在南京东路上另一个入口主要服务于在附近办公的人们,Kokaistudios将其定义为“演员”。为了让这类顾客更频繁便捷地来到世茂广场,设计师置放了一组电梯直达商场核心。这是概念中剧场的 “后台”,以灰色百叶墙面、锃亮的黑色玻璃打造出经典的工业风格。这些元素加强了该后台空间的高效性与目的性,并与商场前方侧重游客导向的区域形成鲜明对比。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该案例来自https://www.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1F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3F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5F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剖面图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北立面图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八万吨筒仓改造项目在上海市民生路3号,是民生码头中最具震撼力的工业遗产,作为不会再出现的建筑空间类型而具有历史遗产的保护价值。工业遗产的修缮和保护更应在延续和保护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基础上,使其在新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获得新的价值和意义。

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澳大利亚国家委员会所制定的《巴拉宪章》为文物建筑寻找“改造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工业遗产保护项目上加以推广。“‘改造性再利用’关键在于为某一建筑遗产找到恰当的用途,这些用途使该场所的重要性得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再现,对重要结构的改变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且使这种改变可以得到复原”。《巴拉宪章》所定义的“改造性再利用”指的是对某一场所进行调整使其容纳新的功能,这种做法因没有从实质上削弱场所的文化意义而受到鼓励推广,“寻找恰当的用途”应当成为工业建筑改造一个非常重要的前置性条件。

本次展览流线组织的最重要的一个改造动作是通过外挂一组自动扶梯,将三层的人流直接引至顶层展厅。这样人们在参展的同时也能欣赏到北侧黄浦江以及整个民生码头的壮丽景观,除了悬浮在筒仓外的外挂扶梯,筒仓本身几乎不做任何改动,极大地保留了筒仓的原本风貌,同时我们又能看到重新利用所注入的新能量。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该案例来自https://www.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1F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6F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8F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立面图

上海 | 改造项目知多少

剖面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