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所属:欧洲 ![]()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自上而下由黑、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正中是国徽图案。呈圆形。中间图案为锤子和圆规,外面由麦穗环绕成圆,下方由国旗的三色绶带环绕。锤子象征工人阶级,圆规象征知识分子,麦穗象征农民。 国徽: ![]() 呈圆形。中间图案为锤子和圆规,外面由麦穗环绕成圆,下方由国旗的三色绶带环绕。锤子象征工人阶级,圆规象征知识分子,麦穗象征农民。 地理位置: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人民共和国,东南与捷克斯洛伐克接壤,西与联邦德国为邻。边界线长约1338公里。北面隔海与瑞典和丹麦相望。海岸线长420公里。 东德简史: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战败投降。根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协议,决定在德国战败后将其一分为四,分别由英、美、法、苏四个战胜国占领,并合组一个最高管理单位"盟国管制委员会"(英语:Allied Control Council,简称ACC)来治理德国事务。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在苏占区的基础上形成的。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宣告成立,柏林(东柏林)成为民主德国的首都。 1990年5月18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7月1日,东德马克退出流通,西德马克成为两德共同的货币。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沙条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和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行政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德国重新统一。![]() 货币简史: 1948年6月20日,盟国管制委员会对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内原本分别发行的货币进行了整合,却排除苏联占领区,发行了所谓的标记字母D的马克。而苏联占领区也在3天后发行了标记字母F的马克,俨然象征东西德正式分离。东西德分离后,德国苏占区方面在1948年中期开始,对使用西德马克的西柏林地区进行封锁,为期11个月,希望通过此举达到完全控制整个柏林地区的目的,但在西方国家持续以空运方式进行物资支援下没有实现。1990年5月18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7月1日,东德马克退出流通,西德马克成为两德共同的货币,分裂40多年的德国重新统一。 货币梗概: 东德马克是民主德国的货币单位,其辅币为芬尼1东德马克=100芬尼。纸币面额有5、10、20、50、100、200、500马克等,另有1、2、5、10、50 芬尼及1、2、5、10 、20马克铸币。 货币特征: 1、东德马克纸币正面均采用名人伟人头像。 2、东德马克纸币背面多采用建筑或工农业生产图。3、东德硬币第一、二版正面为国号与面值,背面为国微(局部)。自第三版起正面为国号与国徽,背面为面值。 纸币: 1964年版 五枚套 ![]() 正面:德国自然科学家、科学考察旅行家亚历山大·冯·洪堡 背面:国徽、位于德国柏林的洪堡大学 ![]() 柏林洪堡大学成立于1810年10月,这所国家资助、男女合校的高等学府是当时的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Wilhem von Humboldt)创办。她是德意志现代文明的摇篮。她颠覆了传统大学模式,倡导“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相统一”,树立了现代大学的完美典范。人们尊称她为“现代大学之母”。她的历史灿烂而辉煌,她是无数世界大师的精神家园。黑格尔、爱因斯坦在这里书写了永垂青史的华章,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留下了青春的脚步,这里还留下了蔡元培、周恩来为寻求民族出路而不懈探索的身影。她孕育了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她最先发现了肺结核病毒,有着欧洲最大的医学系。 ![]() 正面: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 背面:国徽、德国著名光学仪器生产企业蔡司Zeiss公司生产基地 ![]() 正面:德国作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背面:国徽、魏玛剧院,歌德曾经在这里担任领导工作达27年之久 ![]() 正面: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 背面:国徽、收割小麦 ![]() 正面: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 Karl Marx 1818-1883 背面:国徽、勃兰登堡门 (Brandenburger Tor) ![]()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位于德国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 1971年--1985年七枚套 ![]() 正面:国徽、德国思想家和改革家闵采尔Thomas Muntzer 背面:国徽、收割庄稼 ![]() 正面:国徽、德国社会学家蔡特金Clara Zetkin 背面:国徽、正在广播电台播音的女主持人 ![]() 正面:国徽、德国作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背面:国徽、放学的小学生 ![]() 正面:国徽、德国哲学家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 背面:国徽、石油冶炼厂 ![]() 正面:国徽、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Karl Marx 背面:国徽、东柏林街景 ![]() 正面:国徽、东柏林一家四口人 背面:国徽、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跳舞(备注:此钞未发行) ![]() 正面:国徽 背面:国徽、国家议会Staatsrat大楼备注:(此钞未发行) 硬币: 虽然东德到1949年10月7日才正式成立,但东德的钱币在1948年就开始发行了。原因就是以上历史回顾中提到的1948年6月20日,盟国管制委员会对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内原本分别发行的货币进行了整合,却排除苏联占领区,发行了所谓的标记字母D的马克。而苏联占领区也在3天后发行了标记字母F的马克。东德的钱币(硬币)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1948-1953阶段和1956-1990阶段。之所以这么划分,主要依据是硬币上的国家名称标注不同。1948-1953阶段发行的东德硬币仅有7种,均为流通币,没有纪念币。币面上并没有“民主德国”的字样,而仅有“德国”字样。国徽图案也和第二阶段的不同。这里顺便提一下东德的国徽。东德的国徽最初启用于1950年1月12日,仿照了苏联国徽的样式,为白地,仅绘有锤子和穗束,代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工农国家。圆规和三色带是在1953年5月28日才被加上的,而红地是在1959年9月26日才被加上。(附东德三阶段国徽图)。体现在硬币的话,我们就看到了1948-1950年的硬币上是没有圆规图案的,1952-1953年的硬币就开始出现了圆规图案。而1956-1990阶段的东德硬币除了流通币以外,还发行了题材丰富的纪念币。这一阶段的东德硬币已标注上了“民主德国”字样,同时也铸上新版的国徽图案。 ![]() 1948年建国前发行的第一版四枚套 ![]() 1、5、10芬尼为铝制,50芬尼为铝青铜 ![]() 背面:1、5、10芬尼为齿轮和麦穗,50芬尼为化工厂和犁等农具。 1952年第二版三枚套 正面与第一套硬币相同,背面将齿轮麦穗图案换成了麦穗、锤子和圆规。该设计有点类似民主德国国徽,但还是有很大差别。该套硬币计有1、5、10芬尼三种面额,均为铝制。 ![]() ![]() 背面:麦穗、锤子和圆规 1956年起,随着1马克硬币的发行,第三套硬币开始陆续投入流通。第三套硬币正面图案均为国徽和国名,背面为面额,面额计有1、5、10、20、50芬尼和1、2马克七种。1、2马克硬币上的面额初为Deutsche Mark,1972年后改为Mark。除20芬尼硬币为黄铜制外(由于20芬尼硬币为市面自动投币机的主要使用币种,故为铜制,方便使用),其余均为铝制。各面额硬币根据制造年代先后图案、文字大小多有有细微差别,克劳斯目录统计第三套硬币共有13个品种。 ![]() ![]() 1969年 建国20周年 5马克纪念币 ![]() ![]() 谢谢欣赏 (部分资料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及”世界纸币目录“”世界硬币目录““钱币天堂”和elee的《走遍全球》“钱眼大哥的博客”等,在此表示感谢!颜色与实物有一定差异。所有图样的大小均已调整为同一比例)
|
|
来自: 海之蓝4a4p68ot > 《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