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被贬到浔阳,在上任的路上无事,感于元稹放言长句诗五首,续作五篇,其中第三首非常非常有内涵,是关于历史假设的,相当于我们今天假设如果。 ![]() 诗作原文: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便是一种历史假设, 第一句赠君一法决狐疑,意思是我教你一个办法解除疑虑。 第二句不用钻龟与祝蓍,钻龟与祝蓍都是古代用来占卜吉凶的方法,好比占星术啥的,用来预测未来。 第三四句很有意思,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直白的说需要时间来验证,试玉需要三天,辨材需要七年,其实引申的意思是世间的人与事不要妄下判断,尤其是在没有准确结论之前,最好的办法是用时间来验证真伪,到此就引出后四句要说的两个人物了:周公与王莽。 周公当初辅佐周成王,权力很大,很多流言蜚语,都以为周公要篡位了,从史书来看,周公并没有篡位,可是在当时来看,周公要辅佐周成王治理国家,如果手中没有权力,他说话肯定没人听,因而权力必须有,但随着有了权力治理国家,很多国家大事由他管,又生出了他恐怕要篡位夺权了,周公就在这种境况中进退两难,幸亏时间来验证,到死周公果然没有篡位。 ![]() 王莽当初辅佐汉平帝,表现得谦恭有礼,没有表现出任何篡位野心,都以为是周公一样的人物,谁知后来王莽窜汉,自己建立了新朝,要不是汉光武帝刘秀出来摆平王莽,王莽就真的就成为一代皇帝了,当然这里不免牵出个成王败寇的说法,王莽被刘秀打败,所以变成篡位,要是王莽胜利,就是正儿八经的皇帝。放言诗所指的并非成王败寇,而是王莽在辅佐汉平帝时,兢兢业业,心系汉朝,可他后来所作所为证明他并非心系汉家,而是要自立王朝,也就是说前面的谦恭是假的,目的是等待时机,意图翻身。 ![]() 《放言》诗假设的好,一个人的一生,以他生命的终结做评判,因为人死了,也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了,后世怎么评论,也只能绕着他一生,不能牵扯到其它地方去。 放言诗太好了,用时间来验证,时间的确是好东西,不管是亲人、朋友、爱情,在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的时候,你分辨不清真伪,以为生在福中,只有随着时光飞逝,假仁假义虚情假意的面目暴露出来,你才发现上当受骗,只希望恍然大悟的时间不要太迟,毕竟人生不可以重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