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清照最经典的一首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江山携手 2020-02-29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一位压倒须眉的女词人,人品才学使人赞佩;种种遭遇,又发人深思,为人同情。不论是在柳絮不吹绵的秋冬,还是在杨柳芳菲的春夏,李清照纪念堂前的漱玉泉畔,总是有很多人留连观赏。临泉瞩目,仿佛看到一个“首无明珠翠羽之饰”的古代妇女形象,藕花出水般地映现出来。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是一首一气呵成的小词,寥寥三十三字的一阙小令,用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闺中女子片断的生活细节和思想情绪。小词通过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这首词采用白描的手法,对答无奇、简练如洗,却不是平铺直叙、辞单意孤。它仿佛是一泓静水中的微澜,要细细体察才能发觉荡漾的波纹。很多词评家说它口气宛然,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它比一般的伤春悲秋之作,更要耐人寻味。

从整首词的情绪看,它的主人公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女子,尽管对即逝的有一种曲折含蓄的哀叹和淡淡的愁绪,但这与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忧国忧民的愁肠大不相同,也与她自己后来的“只恐双溪舴孟舟,载不动、许多愁”这种愁的分量很不一样,愁人知夜长,词文中描绘了一个浓睡经夜、醉态慵慵的少女。

从首句“昨夜雨疏风骤”的气氛中,便会感到这雨已不是杜甫写的“润物细无声”的雨了,而是如她自己《点绛唇》中所说“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雨疏风骤”可理解成代指。春分以后海棠开,春分后就是清明,海棠花开了个把月就是初夏,这已是“开到荼蘼花事了”的节候了。

这个花事了在古代中,几乎是伤春的代名词,不知有多少为之慨叹惋惜。从李清照自幼的教养、志趣来看,她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女子。这样一种性格,在无所事事中打发日月,尽管整日诗酒相伴,有人服侍,生活优裕,也不能不惋惜时光流逝、韶华将尽。

“却道海棠依旧”和“知否,知否”,跌宕有致。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词贵含蓄,惜春之情并未点破。一眼看去,也不知已到伤春时节。

“绿肥红瘦”指的是海棠,而不是初春时节桃杏枝头的绿红更替。红杏出墙,意味着的来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描写生机盎然的阳春景象。当海棠零落,人的情绪就不一样了。李清照曾写过“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以海棠的“绿肥红瘦”,曲折含蓄地表达了她的伤春情绪。

惜花伤春是古代作家的一种思想寄托,也包含了人生的深刻内容,正像杜甫笔底的“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绝不是无聊的闲愁。重新回味“绿肥红瘦”四个字,“红瘦”正表明万紫千红的的渐渐消逝,而“绿肥”却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不得不佩服女才子的用词精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