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哪个朝代的,而历史上的他却生在了一个只有26年国运的皇室中,很多百年朝廷的名将都没办法像他这样流芳百世,兰陵王究竟有哪些魅力,让后世的人们如此感兴趣? 兰陵王本名叫高长恭,又叫高孝瓘、高肃。古人改名是一个常有的事情,特别是皇帝轮换比较快的时期,需避讳。这个很有讲究,以后可以专门说说。他是文襄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兰陵郡王,其实当时他的地位并不高,北齐是高洋建立的,高洋只是形式上追封了自己的这位有奠基功劳的哥哥,高洋本身不喜欢自己的哥哥,因为以前自己的哥哥经常欺负他。 所以当时高澄的儿子们自然不被家族中所重视,其实隐晦点就是不被他们的叔叔杀了就蛮好了。兰陵王的出身并不好,古人常有母以子贵,反之亦有子以母贵,而兰陵王的母亲在任何史载中都是生母不详,估计也就是个宫女歌姬之类的,偶然间被文襄帝看中临幸了下就有了儿子。 所以兰陵王也是通过了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了北齐赫赫有名的将领。加上他的宗室身份,其光环是可以想象的。 那么兰陵王究竟有哪些品格,使得后世的人们为之讴歌呢? 首先是勇,其表现为邙山之战,当时金庸城被围困,兰陵王被奉命去解围,由于大军前进缓慢,有所顾忌。这时兰陵王冒险亲自率领500骑,直冲北周军的包围圈,并且冲过了北周军的包围,直接到了金庸城下,可想而知当时,兰陵王一定是勇猛过人,武艺高强。到了金庸城下,由于南北朝时期将领的头盔会有一部分遮住脸颊,所以金庸城的士兵不知道是谁,(这就是兰陵王面具传说的由来)兰陵王这时才摘下头盔,于是城中的士兵才用弓箭掩护兰陵王,后大军至,北周军大败,丢盔弃甲。一直被追击了有三十里的路程,由此北齐军士气大振,也是这场战役使得兰陵王在军中的威名远播,后来士兵们为此次解围战役讴歌兰陵王,也就是后来的《兰陵王入阵曲》。 其二表现为忠,这是对国家的忠,《北齐书。卷十一》记载到'芒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因为这件事情,后来遭到了后主高纬的猜忌,高纬就问兰陵王:'你这样冲入敌方的阵地,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那该怎么办,难道不后悔么?'兰陵王回答道:'国事就是家事,在战场上我是不会想这个的。'这个时候后主觉得眼前这位功勋卓著的叔叔异常碍眼,居然称国事为家事,果然有谋逆的心,于是就非常的忌惮,也为后来赐死兰陵王埋下伏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