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爸爸教出好作文》:如何培养想象力

 亦农或唐哲图书 2020-02-29

828  星期五 

我想当发明家

我想当一位发明家。如果我成了发明家,就发明一个飞行器,挂在人的身上,人就能在天上飞了。再发明一种神奇的毛豆,吃一次不管吃多少,就能管饱一整天。还要发明一种永远穿不脏的衣服,这样爸爸妈妈就不用给我洗衣服了。

我还想发明一个像手表一样的电视,直接挂在手腕上看。还要发明一种植物,秋天的时候会长出像核桃一样大小的果子,吃了能治病,也能治伤。还要发明一双跑鞋,穿上就能跑得像刘翔一样快。

我还想发明一个特别的房子,这个房子带有轮子,能像汽车一样开走。人们出门的时候不用带钥匙,因为只要把手指摁到一个黄色圆圈上,门就会打开。但是如果是小偷,门就不会打开。

我想当发明家,发明许多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3333

方法点拨:

如何培养想象力

我曾经为《百花园——小小说世界》杂志写过一篇创作《从儿词、评书说起》,其中重点谈到有关想象力问题,在这里摘录一部分,希望对年轻的父母有所启发:

……小学三年级时,家里买了一台百泉牌收音机。父亲说:中午12点有小说联播,你想听就听一听。我从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几乎天天收听评书,《岳飞传》、《杨家将》、《三侠五义》、《三国演义》等,评书大师们用语言在我面前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故事画面。我中午听了评书,下午到学校就能绘声绘色地讲给同学。

曾有一段时间,我对评书迷恋到如醉如痴的地步,引起母亲的警惕。评书从中午12点开播,一般要播半个小时。但几家电台为了不撞车,有的改到12点半开播。我听了刘兰芳的《岳飞传》,再接着听单田芳的《三侠五义》,十分过瘾。母亲怕影响我学习,规定吃完饭关收音机。为了能多听一会儿评书,我中午饭要吃一个小时,评书啥时候讲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就啥时候吃完饭。

后来离开老家到镇上读中学,再后来读大学,虽不能每天收听评书,但只要有机会,我就必听无疑,这样时断时续至今30年了。

评书听得多,许多经典人物岳飞、杨六郎、白眼眉徐良、张飞等人物就活灵活现于我的脑海。我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现实世界,另一个是由评书大师创造的艺术世界。时间一久,我就不自觉地会产生最原始的创作冲动,比如今天听到穆桂英要破天门阵,我就想她怎么去破呢,是否又有世外高人相助?会有什么意外场面出现?小脑瓜就自发地转动起来,在给同学们讲述时还要添油加醋一番……那时候我不知什么叫想象力,也不知什么叫形象思维。然而我几乎天天在接收形象思维的训练,想象之门在不知不觉中朝我打开。

我能走上文学之路,也得益于此。写作是一种发明,没写出之前,这世界上是没有它的,等一旦写出来,你就赋予了它生命,这是你创造的生命啊!而这种生命的创造离不开想象力。没有想象力,就会文思枯竭,或者写出的东西枯燥无味,毫无灵气可言。

……

现在电视非常普及,家家户户都有,很少有孩子去听收音机。我依旧怀念收音机时代,抱着一个小匣子听得津津有味。如果要求每个小学生再像我当年那样天天抱着收音机听评书,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我还是希望年轻的父母能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听一听收音机,听音乐,听一点评书故事。声音传递进大脑,大脑再加工成图像,这个过程是对想象力的最好训练。

当我们读书时,脑海要经过想象才会出现画面。有人讲现在的图书进入了读图时代,一味将图画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自然就省却了大脑加工的过程,想象可能只局限于所给予的画面。这对孩子并不全是好处。因此,当桐桐读到四年级时,我便不鼓励她看动画片、电影、图画书,而是鼓励她多读文字的东西,听一听优美的音乐比如《蓝色的多瑙河》,舒缓优美的乐曲响起,一千个人脑海里就会涌现出一千个不同的多瑙河经典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你的无知、无视,只能说是你最大的损失!

桐桐这篇《我想当发明家》,内容很精彩,这都是从她小脑瓜里蹦出来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梦想,而且肯定不止一个梦想,当科学家,当宇航员,孙悟空一样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许多家长并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梦想。他们觉得那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足一提,无足轻重。殊不知儿时的梦想最浪漫,无拘无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家长应该创造条件,提供条件让孩子在梦想中自由飞翔,鼓励孩子把他们的奇思妙想记录下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