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书法家纷纷效仿的“魏晋风韵”,源头活水究竟在哪里?

 晨曦小荷 2020-02-29


他官居太傅

他是钟繇,祖上非常有名,

史载“温良笃慎、博学诗律,

教授门生千余人,为郡功曹

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因为已到汉末

他的父亲不愿意出来当官

很早就去世了

于是钟繇很小就成了孤儿

他在他族父的供养之下

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东汉末年,钟繇举孝廉入仕

渐渐升迁,到了董卓胁迫汉献帝

迁都长安的初平元年(190)

这一年,钟繇50岁

他已经官至黄门侍郎

建安二十一年,就是216年

曹操统一北方封为魏王

钟繇改任相国


《钟繇》电影剧照

建安二十四年因为魏讽谋反的事免职

但很快,据《三国志》载

汉魏禅代(不得不禅),曹丕称帝

钟繇是上表劝进的大臣之一

曹丕拜钟繇为太尉后又任大傅

现在我们看书法书

称“钟太傅”就是从这里来的

他的书法集前人之大成

不管是卓越的政经才能

还是法律才干以及优秀的辩论能力

都不是钟繇传名后世的主要原因

真正让他名传千秋的是他的书法

据唐代张彦远的《法书要录》说:

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

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

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说到王羲之就不说了,这是“书圣”

后面的传承就不多说了



其实,钟繇学书,

不仅只有蔡邕这一个源头

据宋代陈思《书苑菁华》里记载

钟繇少年时就跟着刘胜学习了三年书法

后来又学习曹喜、刘德升等人的书法

南朝《采古来能书人名》

对钟繇的书法记载是:

“颖川钟繇,魏太尉;同郡胡昭,公车征

二子俱学于(刘)德升

而胡书肥,钟书瘦”

钟有三体:

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

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

三曰行狎书,相闻者也。

三法皆世人所善。”

什么意思呢?

钟繇和胡照两个人都跟着刘德升学书法

(刘德升也是很重要的人物,

后人称他为“行书之祖”)

钟繇的书法分三种字体:

1、  铭石之书

其实就是刻碑的隶书,传说曹魏时的

《上尊号奏》《受禅表》都是钟繇的手笔

我们现在无法确知

他的铭石之书到底是什么样子

总之,大体应当如

《熹平石经》那样的隶书吧

据说是他写得最好的书法


《熹平石经》局部


2、  章程书

按照文字学家唐兰先生的论断:

“章程两字的合音,是正字(平声),

后世把章程书读快了,

就变成正书,又变成真书。”

钟繇后来被称为“正书之祖”,

即源于此种字体

3、  钟繇的第三种书体是“行狎书

就是专门用于书信往来的用途

它的体态不如隶书、正书那样正规、严整

又不像草书那样简率、放任

是“介于草书和正体字之间的流畅书体”

既便于书写,又便于识读

这其实就是现在我们说的“行书


《兰亭序》局部

《书苑菁华》里记载

钟繇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

集中精力学习书法

异常勤奋,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分昼夜,不论场合

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

与人对坐谈天,就在地上练习

晚上休息,就以被子里练

结果时间久了,被子被划了个大窟窿

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

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

甚至有时去厕所时

想书法入迷竟然忘记了出来……

现在我们见到的钟繇洗砚池

只是他勤奋的一角



钟繇能在书法上集前人之大成

并不单单是时代造就了他的机缘巧合

而是融于生命的情怀与

勤勉刻苦的实践真知

他的传世之作

钟繇最有代表意义的书法作品有“五表”

《宣示表》《荐季直表》

《贺捷表》《力命表》《调元表》

1、《宣示表》

《记书》里记载

王导喜欢钟繇的《尚书宣示帖》

并把它藏在衣带里过江带到了南方

就是后来的东晋,随时拿出来学习

后来,这个帖到了王羲之处

(王导是王羲之堂伯)

王羲之又借给了王脩

王脩死那一年,

他母亲见此帖为儿子心爱之物

于是把它作了殉葬品

钟繇的书迹就这样被湮灭了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宣示表》

后人大多认定是王羲之的临本

《宣示表》

2、《调元》《力命》《贺捷》三表

也是后人临本,但成就亦较高

《荐季直表》在唐宋时期由宫中收藏

周围印有唐太宗李世民“贞观”玉玺

宋徽宗赵佶“宣和”、宋高宗赵构“绍兴”

以及清乾隆“乾隆真赏”等御印

说明它曾经由以上各帝御览,后几经辗转

毁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

今仅存其影印件

《荐季直表》艺术成就很高

元代陆行直赞美此表

“高古纯朴,超妙入神

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

为“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一妙迹

学术界常规认定最美小楷排名

第一为《宣示表》

第二是《荐季直表》

《荐季直表》

他是王羲之这个“源头活水”的发源处

我们认为钟繇的贡献主要有两条:

一是对于楷书有开创之功

为正书成为官方认可的字体奠定了基础

二是为行书立法

使行书这一流便的书体迅速普及

他的影响力来源于他所在朝廷地位

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书法所极力仰慕的

“魏晋风韵”是从钟繇发源的

学习书法,王羲之是大科

这是因为在唐代唐太宗独尊王羲之

书法家们开始纷纷效仿魏晋

认为王羲之是源头活水

其实,王羲之这个“源头活水”的发源处

正是钟繇,因为王羲之认为:

“倾寻诸名迹,钟、张信为绝伦

其馀不足存。

这里的张是张芝

在汉魏之际,书坛两位大家

一位是钟繇,一位是张芝

从影响力来说

钟繇的影响力显然要大于张芝

王羲之是认可他们的

《书谱》开篇即言: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

晋末称二王之妙。

钟繇影响了后世大部分的书家

南朝庾肩吾称钟繇的书法为“上品之上”

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书法为“神品”

钟繇之后,“晋尚韵”开始流行

而他,这颗璀璨的明星

是书法史上永远的高峰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

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向最好的老师学习

从公认的经典与源头处取法

是我们最捷径、

避免走弯路很重要的前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