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系列|没什么能摧毁陀思妥耶夫斯基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2-29

当一个俄国作家是件很辛苦的事,对苦痛的感受力是他们的标配,命运也不会让他们拥有无忧无虑的轻松,如果再赶上时代变迁时的风云变幻,那么全人类就可以收获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了。

这位作家一生写了很多名作,都是很悲苦的作品,却也超前。他死的也很有宿命感,据说是当时提笔想写作碰掉了笔筒,笔筒滚到了不远处的柜子下面,他去搬动柜子的时候,瞬间力导致血管破裂。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房

作为后世者去回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时,会很疑惑他的苦难从何而起,出身在富裕之家,读的是圣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他哥哥本也想考这所高校,结果因为体检成绩不合格只得作罢。出身贵族就读高校的俄国人并不只他一个,但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确实只有一个。

有些研究者们认为也许是因为作家天生的癫痫症在他人生起始就蒙上了一层暗纱,加上童年时因为父亲在医院就职,年幼的作家也经常在医院里游荡,他于是无可避免的看到了人生最苦的一面,患病的人们在痛苦中无用的挣扎,穷人们更可怜,他们依然怀有对生命和生活的渴求,但结果却并不总尽如人意。

初入大学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给哥哥的信中写道:“我不知道我的忧伤的思想何时才能平息?人只有一种状态是命中注定的;他的心灵的氛围是天和地的融合。人是一个多么不守规矩的孩童啊;精神本性的规律被破坏了……”

后来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信集,名字起的很好,叫《人不单靠面包活着》。这句话出自《圣经》,无论是从能指还是所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都贴切极了。人不单靠面包活着,那还要靠什么呢?芸芸众生不都是单靠着面包活着的吗,其中不少人可还活的比作家开心。这就牵扯了个很玄学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就成了不能单靠面包活着的人,这种选择都是自愿的吗?好像《圣经》里的那些圣人和圣徒,是上帝选择的他们呢,还是他们选择的上帝呢?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辈子都是位虔诚的东正教教徒,他的一生也的确很像圣经故事里的那些先知。想要成为圣人,必须要经过对一切的疑惑,这点上作家在《卡拉马左夫兄弟》里毫不避讳的写了出来:“耶稣重返人间,令亡者复活、残者痊愈,但竟然遭到宗教大法官的扣押。夜班更深的时候,九十多岁的大法官悄悄走进地牢,对耶稣说:‘你不能再说任何话了,你说的话已经写在那本书上(指《圣经》),你已经把统治的权力交给我们……你认为人类应该拥有自由,可是几百年来我们发现自由带给世界的是混乱,人们需要的是面包,于是我们开始管理人类的自由,分发给他们面包。你拒绝了魔鬼的诱惑不向人们展示奇迹,我们恰恰相反;你不愿意以权威统治世界,我们做到了;这么多年来,我们早已抛弃你,跟随了牠(撒旦)。’”

这种描述简直是“上帝已死”的伏笔,之后尼采也的确非常钦佩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他读陀氏的作品已经是晚年了,但1887年在给友人的信中他说:“在几星期前,我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都不知道,因为我是一个不读报章杂志的懒书生。不料有一天我在一家书店看到了他的法译本名著《地下室手记》。这对我来说真是一种意外的发现,就如同我21岁时发现叔本华,35岁时发现司汤达一样。”

不同的是,尼采疯了,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没有,他坚定的在怀疑之后找到了正途,这个人对于信仰和人性正向的坚持和相信真让人吃惊。他创造的角色也是如此,犯错误是因为对于善和美的误解。比如《罪与罚》里拉斯科尔尼科夫杀死了放高利贷的恶妇人,他的动机是因为在看到了很多无辜者悲剧的生活后,无法忍受看到作恶者却可以幸福的生活。犯罪是不能被洗白的,但是动机却的确引发了读者们的扪心自问,难道自己在遇到这种事的时候,没有过丝毫的动摇吗?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他又为什么会允许这种事发生呢?

只是作家心中的人文主义也同样坚定,再崇高的目的也不能为犯罪洗脱,没有人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决定他人的生命,这个真理也在日后被人类历史上那些巨大的悲剧一次次的反证了。

他创造的角色会被人热爱至今是因为在他的笔下,人遭受命运的折磨,看到了至暗之后,依然愿意回归本真的良善,这比滑落深渊难多了。

被流放的犯人

1849年的春天,28岁的作家因为参加反对农奴制度的活动被沙皇逮捕,其后是数月暗无天日的生活,和在最后一刻才被宣布免除死刑的恐怖经历。但是虽然没有死刑,他依然要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去,4年。

“生活终究是生活,生活存在于我们自身之中,而不在于外界。以后我身边会有许多人,在他们中间做一个人并永远如此;不管有多么不幸,永不灰心和泄气,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和它的任务。”

他在这4年里过了怎样可怕的日子现在人很难想象,在其间他认识了位被错判弑父的少年,虽然终究被恢复了清白,但那已经是十几年之后的事了。

维斯康蒂导演的电影版《白夜》

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在已经写出了像《白夜》、《穷人》、《罪与罚》、《群魔》这些作品后,在被流放、看到了无数不公正之后,他已经经历了太多上帝不在的时刻,但是作家写出了《少年》。

“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书的主人公是个出身可怜的年轻人,有着悲惨的童年,抵不住什么诱惑,也犯下了很多错误,但在走了很多弯路之后,依旧循着内心的善念回到了正途。

在作家的心里,人只要向善,那就连命运都阻止不了他。

天啊,这世间大概没什么事能摧毁陀思妥耶夫斯基了。

直到最后,掉落的笔筒滚到了柜子底下,上帝没再让他动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