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名将辈出,而名将之中,又以韩信为首。 刘邦曾问韩信军略,问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答:最多十万,刘邦反问:那将军呢?韩信笑答:多多益善。韩信之善于用兵,世所罕见,之后灭燕灭齐,消灭项羽,无愧于军神之名。但这样一个盖世名将,却差点在赵国的井陉关全军覆没,如果当时赵国大将陈馀能听从此人建议,那么韩信就将殒身在井陉关,天下再无韩信军神之名。 这个差点让韩信身败名裂的奇人就是李左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 当时,韩信、张耳奉刘邦之命,率数万人东征赵国,赵国国君赵歇命大将陈馀率军把守井陉关,赵军号称20万,浩浩荡荡。看着漫山遍野的大军,陈馀十分自信,他认为自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击溃远道而来的韩信。 就在陈馀信心满满之时,陈馀手下的将领,身为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的李左车则提出了异议。李左车并不认为韩信远道而来是劣势,相反他认为正因远离国土,韩信的军队陷入了不进则退,不生即死的绝境,在绝境之下,汉军反而可能决一死战,不是身在家乡,容易开小差的赵军能比的。 李左车说:
意思是“韩信、张耳,远离本土作战,进则生,退则死,势不可当。不过,粮草转运,要经过千里之遥,官兵面露饥色。每到一个地方,必须先砍柴抢粮,才可以煮饭,大军没有隔宿之食。井陉关道路不能同时通过两辆车或两匹马。汉军一入井陉口,队伍绵延数十百里,首尾不能相顾,粮草又在大军后面,你如果交给我三万人,从小道出击,断绝他们的补给。你则坚守不战。他们向前不能厮杀,向后不能撤退,又抢不到东西,不出十天,韩信、张耳两颗人头,就可放在我们的军旗之下。否则,我们反而会变成俘虏。” 李左车的建议一针见血,敏锐察觉出了韩信的弱点,韩信远道而来,最缺的就是粮草,而地势的险峻又让粮草运输极为困难,偌大的军队,首尾不能相顾,如果李左车从半路杀出,袭击韩信的粮道,则韩军很快陷入饥荒,到时,汉军向前不能攻克要塞,后方有没有粮草,只能在山里饿死,赵军可不战而胜。如果陈馀听了李左车的建议,那么韩信必败,一代军神就会成为陈馀的阶下之囚。 李牧之孙李左车 但是李左车的韬略不是陈馀能理解的,面对李左车的提议,陈馀居然以自己是仁义之师,不能施展诡计为由拒绝了李左车。
由此可见,陈馀的水平也就和春秋时期迂腐的宋襄公差不多。 后来,韩信在赵军中安插的间谍回报说陈馀拒绝了李左车的提议,想要和韩信正面交锋,韩信大喜,快要笑出了眼泪,立即制定策略对付陈馀。 韩信将2000精锐骑兵埋伏在附近的山头,自己则将营寨扎到违背兵法,背靠水流的决死之地,看到韩信违背兵法原则的营盘,陈馀哈哈大笑,出城作战,却没想背靠河流的汉军因为无路可退,居然杀声震天,陈馀久攻不下,这时埋伏的2000骑兵突袭赵军大营,赵军顿时军心大乱,全军溃败,陈馀被汉军斩杀,赵王歇也被俘虏,韩信彻底平定赵国。 这场战役,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战,韩信利用貌似违背兵法的布阵击败了优势的赵军,成就了一世的英名,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之后一直被兵家津津乐道。 但是谁知,韩信的威名多亏了陈馀的成全,如果陈馀听了李左车的建议,恐怕一代军神早就殒命了,到时,军神就成了李左车,而没韩信什么事了。 胜利后,韩信自己都感叹,要是陈馀听了李左车,自己早完了,因此,韩信特地派人寻找李左车,并允诺给找到李左车的人赏赐黄金2万4000两。之后,李左车被抓,韩信知道后,跳下座位,亲自为李左车解开绳索,将其奉为上宾,并请教他如何才能成功攻取燕国和齐国。 李左车起初还推辞,韩信却说:“百里奚在虞国,虞国灭亡,在秦国则成就霸业,不是百里奚才能发生了变化,而是虞国君主不会用人,而秦国会,如果陈馀听你的,我早成陈馀的俘虏了,正因陈馀愚蠢,你如今才能在我身边,我是真诚向先生请教。”
李左车看到韩信的诚恳,便说:将军虽然歼灭赵军20万,获得大胜,但是你的士卒已经疲惫,如果此时出兵攻击燕国,则会困在燕国的城池之下,一个将领,绝不能用自己的弱点攻取别人的优势,而会用自己的优势的攻取敌人的弱点。韩信忙问什么意思。 李左车说:“假如我是你,我就按兵不动,使官兵获得充分休息,同时安抚赵国人民。到时,赵国的人民,都会争着致送你牛羊和美酒。然后大军北上,派遣一位能言善道的使节,拿着你的书信到燕国展示你的优势,燕国在你凌厉的声威之下,一定屈服。燕国既已屈服,再把大军东移,直指齐国,到时齐国就算有再厉害的智囊,也无法拯救他们。如此之后,天下大事,都在掌握之中。” 韩信听后,大喜过望,马上采纳了李左车的建议,之后果然征服了燕国和齐国,并成为楚汉战争中刘邦、项羽之外的第三股力量。 李左车先是差点干掉韩信,之后又指导韩信平定燕国、齐国,称霸天下,单论才能,李左车完全不亚于韩信,甚至还能高于他,但为何韩信最后成了军神,成就霸业,而李左车则默默无闻呢?根源就在于李左车没有一个好主公,李左车一直在赵王和陈馀手下做事,没有良禽择木而栖。有才能而无法发挥。 反观韩信,则不断的寻找能够赏识他的人,他先是在项羽手下做事,但是项羽孤傲,看不上韩信,韩信便立马离开项羽,投奔刘邦,开始刘邦也不认识他,还因为他有小错要将其处斩,结果韩信大喊:“难道大王不想统一天下吗,为何要杀壮士?”刘邦被他一喊顿时觉得韩信不是一般人,将其释放,如果韩信不喊,恐怕早是刀下鬼了。但之后刘邦还是没有重用韩信,韩信便和萧何沟通,说既然大王看不上我,我只能离开他了,急的萧何赶紧快马加鞭,追他回来,并极力向刘邦推荐。 韩信与萧何 可见韩信固然是兵圣,懂得用兵,但他更懂得如何推销自己,而李左车相比则差的多。试想如果韩信依然在项羽手下做事,恐怕韩信到楚汉战争结束都只会是一个无名小卒。 正如韩信自己说的:“百里奚之所以在虞国默默无闻而到秦国才成就霸业,全在于秦国会用人。”韩信深谙此道,而李左车则不明白,这是造成李左车明明才能不亚于韩信却地位相差悬殊的根本原因。 明朝著名文学家,冯梦龙之,所以写《智囊全集》,目的就在于此,总结前人的智略谋术,目的不仅在于安抚天下,建功立业,更在于使人明白良禽择木而息的道理,让人懂得如何推销自己,如何选择欣赏自己的主公成就霸业。 这本书,不仅贵为皇帝的康熙、乾隆称其为国之利器,汲取其中的智慧。纪晓岚、曾国藩这样的臣子也对他倒背如流。曾国藩说他:“每当夜深人静时,方翻此书,细细品味。”还有人说:“学其十中有二,便可安身立命,趋吉避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