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需要放手时,果断放手,急流勇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灾祸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2-29

鬼谷子

英雄一旦找到了用武之地,就要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然而世事难料,到了需要放手的时候,就要果断放手,不可存在非分之想,痴迷于权力或富贵,应急流勇退,以免引起灾祸。

他认为,遇到“上暗不治,下乱不寤”的情形,就要“反”;自己不被重视,就要“飞”。这一“反”、一“飞”,充分表明鬼谷子对“明珠暗投”持激烈的批判态度。

译文:凡是道德、仁义、礼乐、计谋这类重要问题,首先要借鉴《诗经》《尚书》的教诲,综合分析利弊得失,最后决定是去还是留。若想留下与人合作,就要把力量用在内部;若想离职而去,就要把力量用在外面。在内与外之间抉择时,必须先明确形势与方法,会预测未来的发展,并善于在各种疑处当机立断。如果你在运用策略时没有失算,因而受到重用,则可立功建德,治理百姓使之安居乐业,这叫作“巩固内部团结”。

如果上层昏庸不理国家政务,下层纷乱不明为臣事理,各执己见,事事抵触,还自鸣得意;不接受外面的新思想,还自吹自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朝廷诏命自己,虽然也要迎接,但又要拒绝。要拒绝对方的诏命,要设法给人一种错觉。就像圆环旋转往复一样,使旁人看不出您想要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急流勇退是最好的办法。

原文: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而无失计,立功建德。治民入产业,日揵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已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林逋,被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少孤力学,好古,通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及长,漫游江淮,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唯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既老,自为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

天圣六年(1028年)卒,年六十一,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庐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