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题 综合题——“仙女圈”

 锦诗BGMENG 2020-03-0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仙女圈”位于非洲西海岸纳米布沙漠,其中央不长草,周围的草却长得特别茂盛。下图为“仙女圈”景观图及非洲南部局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学界关于“仙女圈”成因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2013年,德国植物学家尤尔根斯研究发现,“仙女圈”的形成可能与白蚁密切相关。白蚁喜阴凉潮湿,多以草类植物为食。一般白蚁巢穴位于地下2米左右,但纳米布沙漠的白蚁巢穴却在地下5米以下,且多分布在“仙女圈”中央土层下。“仙女圈”附近沙漠年降水量多在100毫米左右,雨期极短,“仙女圈”中央下层泥土较为潮湿。尤尔根斯推测,沙漠白蚁为保证自己存活,将“仙女圈”内的草啃食,使“仙女圈”无植被覆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仙女圈”结构。

1)“仙女圈”所在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试分析该区域气流难以上升原因。

2)与一般白蚁相比,纳米布沙漠白蚁深居地下,试分析其原因。

3)推测纳米布沙漠白蚁外出觅食时间规律,并分析原因。

4)尤尔根斯推测“仙女圈”的形成与白蚁密切相关,请你为尤尔根斯的观点提供论据支持。

【答案】

1)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与信风交替影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盛行下沉气流;地处东南信风背风地带,气流下沉;(地处低纬度大陆西岸)沿岸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造成大气温度上热下冷(或形成逆温层),空气稳定(而不易产生对流现象)。

2)纳米布沙漠(为热带沙漠气候)白天太阳辐射强,沙漠吸热快,地表温度极高,地下深处温度相对较低;白蚁喜湿,沙漠地区土层空隙大,地表水易下渗,地下深处土层潮湿,水源相对充足;地下深处潮湿的土层使土温增长缓慢,适宜白蚁居住。

3)昼伏夜出。该地区气候大陆性强,晴天多,白天沙漠吸热快,地表温度高,不利于怕热的白蚁活动,夜间地表凉快,利于白蚁外出觅食。

4)该地干旱缺水,雨期短,白蚁将“仙女圈”内草类啃食,其中央“荒漠化”能减少植物截留雨水及其蒸腾,使雨水更多下渗至更深、更冷的土层,减少水分损耗,增加地下水量,保障深居地下的白蚁巢穴附近土层潮湿及其旱期时的水源;同时,部分地下水流向周围,促进了“仙女圈”附近草类的茂盛生长,从而保障了白蚁的食物来源。(关键词:地下更冷、更湿;食物来源)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纳米布沙漠的仙女圈为背景资料,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思维能力,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紧紧围绕纳米布沙漠的自然地理特征,仙女圈的特征和白蚁的生活习性进行分析解答。第(4)问解答时要注意围绕影响沙漠植被生长的最主要因素水分进行分析。

【详解】(1)从图中看,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与信风交替影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盛行下沉气流;位于南非高原西侧,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沿岸有本格拉寒流,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造成大气温度上热下冷,空气稳定,不易产生对流现象。

2)根据材料,“白蚁喜阴凉潮湿”,纳米布沙漠白天太阳辐射强,沙漠吸热快,地表温度极高,地下深处温度相对较低;根据材料,““仙女圈”附近沙漠年降水量多在100毫米左右,雨期极短,“仙女圈”中央下层泥土较为潮湿”说明该地地下深处土层潮湿,水源相对充足,推测是由于沙漠地区土层空隙大,地表水易下渗导致;而且由于地下深处潮湿的土层使土温增长缓慢,适宜白蚁居住。

3)根据白蚁的生活习性和沙漠的自然特点,白蚁喜阴凉潮湿。该沙漠地区气候大陆性强,晴天多,白天地表温度高,不利于怕热的白蚁活动,夜间地表凉快,利于白蚁外出觅食,因此其觅食规律为昼伏夜出。

4)根据材料,尤尔根斯推测,沙漠白蚁为保证自己存活,将“仙女圈”内的草啃食,使“仙女圈”无植被覆盖;中央“荒漠化”能减少植物截留雨水及其蒸腾,使雨水更多下渗至更深、更冷的土层,减少水分损耗,增加地下水量,保障深居地下的白蚁巢穴附近土层潮湿及其旱期时的水源使“仙女圈”表现为中央下层泥土较为潮湿;根据材料,“仙女圈”位于非洲西海岸纳米布沙漠,其中央不长草,周围的草却长得特别茂盛,说明部分地下水流向周围,促进了“仙女圈”附近草类的茂盛生长,从而保障了白蚁的食物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