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13 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

 锦诗BGMENG 2020-03-01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结合复习线索,巩固核心知识

3.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

自然原因土质:土质疏松植被: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工程建设和开矿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2)一般治理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改变农业种植模式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4.荒漠化问题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区、西北干旱灌溉区。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风力大物质基础: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

a.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b.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具体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5湿地干涸问题

1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湿地消失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为因素类型

导致的结果

外部物质进入,

填充作用加剧

土壤侵蚀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

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

环境污染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

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

大量引水灌溉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

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改向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  

  

大河中下游湖泊

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

保护水源和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3湿地的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

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

2根据区域来判断

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

区域特征

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

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地区

荒漠化

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

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

水土流失

山地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平原耕作区

水土流失、湿地减少

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土地荒漠化

(3)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

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

2.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