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他是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又一位里程碑式的书法家!

 事奴 2020-03-01

我们知道赵孟兆页(fu)作为元代最为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所提倡的书法复归二王的主张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书法家及书学观念。赵孟兆页(fu)真、草、篆、隶皆善,其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而且其书论也在 书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286 年(至元二十三年),经程钜夫的推荐,赵孟兆页(fu)接受元世祖忽必烈的邀请,北赴大都赴任。1289 年(至元二十六年),他在写给杭州朋友王芝的信中就表露了他对书法的思考。他认为,学习书法,应当把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作为不祧之祖,其本人在书学实践上更是以二王为宗的。赵孟兆页(fu)学习智永《真草千字文》、《兰亭序》莫不是为了追溯东晋之风, 同时也是对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艺术、伦理、情操、人格的古典之美的追求。

首先我们先说他的大字楷书代表之作,他的赵孟兆页(fu)大楷作品有《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卷》、《湖州妙严寺记》、 《道教碑》等,皆为其大字楷书代表之作。下边我们说一下他的《胆巴碑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全称为《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胆巴 是元代著名僧人,1303 年(大德七年)夏,胆巴仙逝。皇庆年间,元仁宗追封其为“大觉普慈广 照无上帝师”,1316 年(延祐三年)六月,当时已 63 岁的赵孟兆页(fu)奉敕撰写此碑。 《胆巴碑》是赵孟兆页(fu)晚年楷书作品中的代表作,全碑书法取横势扁方格局,又因字赋形,兼 取纵势,纵横相间,匠心独运;字体俊逸秀美,神采焕发,又法度谨严,不逾规矩,于端庄严正 中时见潇洒天真的韵致。书写时虽以露锋为主,有时又因笔势的连带,以藏锋起笔。在横画的收笔上,赵氏以简单的回锋为之,并且他认为,“结字”因书家的习惯不同而不同,但是用笔的道理却是千古不易, 这个用笔道理既是中锋用笔。最主要的是他中侧互用,调整甚为得法,其往往侧锋入笔,但通过迅速的提按,调整为中锋。

其次我们在说赵孟兆页(fu)的行草书作品众多,他的行书如《兰亭十三跋》、《归去来辞卷》、《雪晴云散帖》、《赤壁赋》等为其代表作,草书作品不及行书及行草书多,但也时而见之,如《与鲜于枢尺牍》等。从作品局部来看,我们发现此作体势颀长、遒劲纵逸;用笔上,含蓄内敛,线条粗细变化莫测,秀逸天然,一 气呵成;从作品整体上来看,二王遗风浓郁,特别接近王羲之的《兰亭序》,但与之相比更为妍媚。另外,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十札卷》 是赵孟兆页(fu)行草书重要作品,其为赵孟兆页(fu)写给其姻亲石民瞻及石民瞻的亲戚仁卿的信札,3 人都是爱好文学艺术的风雅之士,信的内容虽然主要是家常琐事,但也涉及到文学书画、古董器玩等反映文人精神品味的内容。

总而言之,赵孟兆页(fu)的 行草书深得二王遗意,几乎融汇了二王书风中所有的技巧,笔法蕴藉沉稳,笔意纵横,流利飞动, 多姿多态,秀逸清新,其将李北海、徐浩、柳公权、陆柬之等人的笔法,交叉于融汇于二王之中, 显出赵氏极强的融会贯通的能力,而在其流传至今的行草书作品中,最接近晋人风度的,则数流 传下来的大量信札、题跋作品,信手拈来,非常自由随意,由其信札尺牍中,不仅可以看到汉魏 六朝潇洒纵逸的神态,亦可见唐代书法严谨森然的秩序。 元代擅长篆、隶书的书家为数不少,其中如周伯琦、吾丘衍、俞和、泰不华、杨桓等人都是 擅写篆、隶的高手,作为当时的书坛领袖,赵孟兆页(fu)亦对篆、隶书深有研究。

赵孟兆页(fu)的书法对书法史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晋唐古法的追求,其影响之大,在元明清三代无出其右。在赵孟兆页(fu)去世之后,他的家人和学生竭力发扬其高举的复古旗帜,如赵雍、虞集、柯久思、张雨、 王蒙等人都受到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明代的文徵明、祝枝山等人也从他这里汲取营养。直至清代的乾隆年间,因为乾隆皇帝对赵孟兆页(fu)书法的推崇,赵体书法更是风靡一时,甚至影响到当时的 刻书业。可以说,赵孟兆页(fu)在书法史上是上承晋唐、下开明清的一位桥梁式的人物,是继王羲之、 颜真卿之后又一位里程碑式的书法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