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害惨了中国画

 假装懂艺术 2020-03-01
文人骚客常挂嘴边的那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害惨了中国画。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内敛式的表达,假如还用这种含蓄的传授方式,一谈到核心问题就模棱两可,让人摸不着头脑,真相只有一个:没有参透中国画的本质。

中国的艺术是建立在儒、释、道相融合的文化背景之上,为了方便理解,我把中国画的审美演变简化为三次:晋唐、两宋的宫廷画、院体画可以参照谢赫的“六法”;自元、明清文人画成了主导,品画先看人,再看才情;而近现代的中西融合,创新、创意成了主流,更追求外在形式的新鲜、刺激。

元 钱选 山居图 纸本设色

26.5x111.6cm 故宫博物院藏



  院体画,看谢赫“六法”  

近百年的美术教育,我们始终停留在徐悲鸿的“造型、色彩、构图”上,让几代人的审美都停留于此。殊不知在三国之后的南朝(公元420-589)谢赫就提出了关于绘画的标准,即“六法”:气韵生动灵魂)、骨法用笔技法)、应物象形造型)、随类赋彩色彩)、经营位置构图)、传移摹写传承)。括号内小编标注,方便比较

← 左右滑动 查看作品细节 →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卷 绢本设色

46x180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六法”中包含了西方古典绘画的“造型、色彩、构图”,还把中国人才理解的“气韵”放在了首位,外加了技法和传承的问题,这两点是中国画显著的特征,因为中国画以水墨为主,要想突出气韵只能靠各种皴擦晕染的技法来体现,而传承似乎是中国画的“钢筋铁骨”,没有传承别人就不认,这就是我们融合性文化的最大特色,而不像西方艺术流派那样是一代终结一代,新的战胜旧的。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绢本设色

206.3x10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晋唐的人物画和五代、两宋的院体画,都可以参照谢赫的“六法”来欣赏,这一时期的作品风貌比较写实,绘制精美,容易识别,结合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看会更有意思。(这一时期主要是士大夫阶层在从事绘画工作,被称为宫廷画家或者院体画家)

宋 赵佶 听琴图 绢本设色

147.2×51.3cm 故宫博物院藏

  文人画,看“人品+才情”  


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有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文人画家经常回避社会现实,多借山水、花鸟等题材来抒发个人性情,有时也有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欣赏文人画首先得看人品,其次再看才情,除了绘画技巧外,还需要能与画面呼应诗文。
南宋 米友仁(传) 云山墨戏图卷 纸本水墨
21.4x195.8cm 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的苏轼是早期的文人画倡导者,元代文人画到达巅峰,此后文人画便成为中国画的主导标准,重视画面中的文气,追求诗书画印全方面发展,画中开始出现了大量的题诗。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合璧卷)

纸本水墨 33x636.9cm

前半卷:剩山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后半卷:无用师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末的董其昌总结式地提出了“南北宗”论,虽有失偏颇,但其所列的“南宗”大体可称为文人画的脉络线,上追唐代王维,五代的董源、巨然,历经宋代的米芾、米友仁,以及高峰期的“元四家”王蒙、黄公望、倪瓒、吴镇等。

元 倪瓒 江渚风林图轴 纸本水墨

59.1X31.1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中西结合,看“新鲜+创意”  


近现代因内忧外患的国情,导致大量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中西结合与绘画创新成了主导的标准。一条路是借用西方绘画的技术,嫁接到中国的传统国画,内核依然还是坚守东方审美;另一条路则是虽然使用了中国的绘画语言,但表达的是西式的现代艺术思潮。

林风眠 仕女
中西结合绘画的早期实践者

在中西结合的创新大道上,除了技术、技法的借鉴学习和对传统水墨画的改造、实验,更多的是价值上的融合与同化这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可逆的变化

张大千 泼彩荷花
传统的集大成者,泼彩技法创新高

吴冠中 江南水乡
倡导形式美,中西结合的大赢家


点亮在看、留言打赏

你我皆是匆匆过客


读懂山水画 方知中国人

子阳艺藏出品 | 原创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