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明柱:我复刻了“中华民国之玺”

 手写版 2020-03-01

傲雪凌风踏寒霜,策马长歌醉骄阳。

养兰挚友介绍,认识了治印高手,他尽管年少,尽管他是会计专业,但醉心于篆刻艺术,暑往寒来十年如一日,苦苦探索,学有所成。

篆刻作品已达到相当的品位,作品多次入展,并有多方作品被报刊发表或被辑入选集,成为小有名气的篆刻家。

他就是邵明柱,1994年生于徐州,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他幼承庭训学习书法,14岁开始接触篆刻,初学汉印工整一路,而后学习邓石如、赵之谦印风,据他所讲18岁的时候首次《安持精舍因冣》即为之倾倒,从那便开始私淑陈巨来的学习过程。近年系统学习印史印论,重点研究古玺与秦汉印,虽未入门墙,但颇得诸多明师垂教。擅工稳类古玺、汉印、铁线篆及元朱文。


2016年夏,明柱偶然接到一个通知,命他为总统府复刻“中华民国之玺”。在南京求学四年间,他素日深居简出。他第一次踏入总统府大门,见面接到任务后有些惊讶,眼前是一方硕大绿色玉质印材,雕刻玉质印章历来是工匠所为,自明代有文人篆刻以来多用质地较软印石,故而文人不善攻玉,如有特殊情况,也多是文人篆稿,工匠代刻。学印多年,也多是以刻石印为主,刻过的金、银、玉印屈指可数,且多尺寸小巧。可惜,时下不知何处寻觅雕玉良工……

此印原始印稿为民国著名篆刻家王福庵篆文,唐醉石等人做监工助理,都是业界顶尖级人物,如今想复刻原貌感到了明显的压力,明柱经过仔细的查找,反复勾勒描写十几纸后才得以定稿。刻的环节更是辛劳,减荒、取平、写稿、起线、粗刻、加深、精刻、清底、历时六日方才完工,最后一道工序就足足坐了八小时未起身,个中滋味不言而喻。

玺面相较一般印面要大得多,盖印时为避免玺身受损及保持印色着纸均匀,皆采用类似拓印方式,也就是先固定玺身,在玺面敷上印色后,将文件覆于玺面预定盖玺的位置,再于文件背面均匀施压而成。也正是用此法才将这枚十多公分的印章拓制清楚。这枚印现在总统府的展柜中,刻好印的一年来,偶有去游玩的朋友拍照发图与他,而距总统府仅一望之地的他,竟没有去看看这枚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